“徐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第23行: | 第23行: |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 | {{ #dpl: linksto = 专制辩护者 }} | + | {{ #dpl: linksto = 专制辩护者 | count = 40}}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2024年7月13日 (六) 23:08的版本
徐贲(1950年—),男,江苏苏州人,中国社会学家。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
徐贲提倡民主、法制、公民教育。曾经多年在《南方周末》的自由谈等栏目发表文章,评论新闻及公共议题,推广普世价值及自由民主。截至2017年3月30日,其在南方周末的文章均已删除。
现时常在端传媒发表文章。他说我们需要避免用浪漫情调的群体亲密感、或者血缘感去设想群体的认同。现代中国成员的身份应当是中国公民,不是新浪漫主义的老百姓,也不是炎黄子孙。现代政治文化参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使人们建立一种公民之间的文化开明(civility)和团结(solidaridy)观念。在《论黑暗时期的人性》一文中,阿伦特说:寻找亲密和亲情,这是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的群体的特征,对于纳粹统治下的犹太人,这种亲密性的代价是世界的失落(worldlessness),而这种表现是“因为共同可见世界的失落而寻找的心理补偿。亲情至密不是政治性的人际观系,也不是政治性联系的扭带。真正的政治扭带只能是公民友谊和休戚与共的团结,诉诸家人、血缘情谊,说明群体缺乏基础公民友谊和团结,群体成员也会丧失公众价值判断的独立」。(维基百科)
中国数字时代
- 陽光時務 | 徐賁 中國人的良心問題
- 徐贲:中国的“新极权主义”及其末世景象
- 徐贲 | 假面社会的统治与抵抗
- 徐贲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公民的心智启蒙
- 谷歌搜索:更多 CDT【徐賁】相关文章
- CDT 网站:【徐賁】相关文章索引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BBS
- CDS人物档案:人文学者
- I can't breathe
- VOA
- 东南西北论谈
- 主流媒体舆论场
- 人民
- 任志强
- 伊力哈木
- 偷着乐
- 加缪:《反抗者》
- 十年砍柴
- 南方周末
- 宪政论衡
- 我的最后陈述
- 李小乖:读懂中国
- 禁片目录
- 秦火火
- 群众演员
- 蜗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