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二二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Created page with "{{#get_web_data: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format=JSON |data=ext...")
 
第1行: 第1行:
 
{{#get_web_data:
 
{{#get_web_data: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二二八事件
 
|format=JSON
 
|format=JSON
 
|data=extract=extract}}
 
|data=extract=extract}}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ULLPAGENAME}}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二二八事件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  

2016年1月13日 (三) 05:02的版本


二二八事件是指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間,臺灣各地爆發激烈的官民衝突,民眾要求政治改革,最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遣軍隊武力鎮壓。1945年10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以陳儀為首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管臺灣。在政治上,政府施政偏頗、官紀敗壞、政治歧視,多數臺灣籍菁英被排拒在外;在經濟上,計劃經濟政策造成通货膨胀與經濟危機,失業人口擴大,社會問題叢生;在文化上,戰後臺灣與中國大陸存在明顯隔閡,受日本化影響的臺灣人被指責是「奴化」,而被要求「中國化」。臺灣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逐漸累積,官民矛盾與族群矛盾更導致緊張情勢持續升高。(维基百科二二八)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China Digital Times Related Articles

<feed url="feed://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tag/二二八/feed/" entries="10">

[{PERMALINK} {TITLE}]

{DATE}, by {AUTHOR} </feed>

更多二二八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China Digital Space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