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纳粹”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Created page with "{{#get_web_data: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format=JSON |data=ext...")
 
第1行: 第1行:
 
{{#get_web_data:
 
{{#get_web_data: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FULLPAGENAME}}
+
url=https://zh.wikipedia.org/w/api.php?action=query&prop=extracts&exsentences=4&explaintext&format=json&exintro&titles=纳粹主义
 
|format=JSON
 
|format=JSON
 
|data=extract=extract}}
 
|data=extract=extract}}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ULLPAGENAME}}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external_value:extrac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纳粹主义 (维基百科{{FULLPAGENAME}})]
  
 
<!--  
 
<!--  

2020年6月19日 (五) 21:31的版本

纳粹主义(德語:Nationalsozialismus,意即国家社会主义或民族社会主义),在1930年代的欧洲常称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德語:Hitlerfaschismus),是法西斯主义的一种形式,指1933年至1945年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在纳粹德国的相关实践和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一种激进的反犹主义、种族主义、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平民主义、反基督教、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自由和民主主义。与之相关的“新纳粹主义”一词适用于在纳粹政权垮台后形成的具有类似思想的其他极右团体。 它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初在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发展起来的平民主义运动。纳粹主义之民族觀乃主张國家权力之絕對集中化,即极权主义,但其則不完全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法西斯主义,但納粹德國與法西斯主義的意大利王國首相墨索里尼最終成為明確的盟友。(维基百科纳粹)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China Digital Times Related Articles

<feed url="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search/纳粹/feed/rss2/" entries="5">

[{PERMALINK} {TITLE}]

{DATE}, by {AUTHOR} </feed>

更多纳粹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China Digital Space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