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林培瑞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Tony讨论 | 贡献2024年10月14日 (一) 08:45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小尤金·佩里·林克(英語:Eugene Perry Link, Jr.;1944年—),汉名林培瑞,生于纽约州,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博士,汉学家。林培瑞是普林斯顿大學东亚系荣休教授,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濱分校校長特聘講座教授。(维基百科:林培瑞)

1989年六四事件期间,他担任美国科学院中国大陆办事处主任。6月5日凌晨,他把方励之夫妇带入美国大使馆。因此,林培瑞上了中国政府的“黑名单”。1996年以后,他被禁止进入中国。

2024年“六四”35周年纪念之际,林培瑞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1],他的看法显得乐观:

“5年来,我每次的六四都有一种共同的印象,就是回顾当时的灾难,同情那些被伤害的人等等。可是近几年来,有一种向前看的情绪。六四的学生示威,当年我没想到那么多人会出来上街,也没想到那么多普通北京公民会支持他们。这让我感觉到中国底层对共产党统治的反抗比我本来想象的还要深。因为日常生活里的价值观还在那儿。”


“现在回顾35年来,我更觉得哪怕习近平那么想做个新的毛泽东,磨灭一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成为习近平的崇拜者——这是一种表层现象。我相信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价值观还没有多少变化”。

此外,他还比较了“六四”和白纸运动。“相同的地方是,都是出来抗议的”。“不同的是,白纸运动中的白纸上没有字,这是一种很有趣的表达方式。”而“六四”则是有明确的口号和标语。另一不同点在于,“白纸运动中站在前线的人,女性比六四时多。六四的时候,男女都有,但基本上带头的是男性。而在白纸运动中,大概50%以上的领导或起领导作用的人是女性。我觉得他们的女性主义,大概间接地是从西方借来的,给了他们一种勇气和理论基础。”

而对于未来是否还会出现“六四”,他表示,“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涉及将来……我比较有把握的是,我觉得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价值观没有变化……这种从下往上的要求,无论如何,将来还会出现”。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