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六四纪念馆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Qi Yi讨论 | 贡献2024年10月11日 (五) 19:23的版本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宣布,在1,186位眾籌參與者的支持下,「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於2021年8月4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由於香港政治環境急劇變化,政治打壓愈演愈烈,「六四紀念館」目前已關閉,待日後尋找到適當方式或地點,才考慮重新開放。「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自開館日起,脫離支聯會,由策展團隊獨立運作。

  1989年6月4日,隨著軍隊進入北京城武力鎮壓,維時近兩個月的天安門民主運動戛然而止,「六四」記憶不斷被官方篡改、刪除。此後30年,身為歷史見證者的香港人,用燃起30年的燭光,對中國民主運動持續支援,實踐守護記憶的承諾,捍衞人權的意志。

  2020年6月4日,支聯會啟動眾籌,尋求永久空間保存歷史記憶:在網絡建立「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保存在香港傳承了30年的文物、檔案、影像、口述歷史等等,並連結世界各地學術機構關於「六四」研究的檔案庫。既要搶救記憶,延續承諾,更要重建論述,將1989年中國民運的歷史與香港、世界的抗爭歷史相連。

  2020年6月至8月,籌款啟動期間,博物館收到1,186位捐款者慷慨相助,募得款項共計港幣1,675,032元,並全數投入博物館的籌建運作。博物館邀請到親歷八九的中國記者、作家長平先生擔任總策展人,在全球建立策展、檔案及技術團隊。

  「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開幕時,六個展館同時上線,分別為時間館、空間館、人物館、香港館、媒體館和文藝館。此後,博物館將持續更新,補充現有展館內容,逐步釋出更詳細的史料,翻譯多語言版本,並將不定期因應時事與紀念日主題,開設主題特展。

  第一批上線的六個展館簡介如下:

【時間館——抗爭之史,未盡之路】

  這是一座流動的紀念碑,碑身交錯刻下四條時間線:一、主線詳細講述1989年4月至6月發生在中國的一場規模浩大的民主抗爭運動;二、副線清晰呈現中共1949年建政以來,對社會生機一系列的鎮壓與控制,以及這種模式在八九之後如何蔓延全球;三、八九運動推進改變國際政治格局的蘇東劇變,因此背景線是當代全球民主自由抗爭史;四、被大歷史裹挾的個體命運的掙扎,從未隨著時光而散盡,姑且稱之為生命線。

【空間館——世界上每個角落的廣場】

  這是用地圖形式呈現的「六四」檔案館。以規模龐大的數據、名單和文件構築起沉重的歷史空間。八九民主運動幾乎席捲中國每一個大中城市、全國所有高等院校、將近一半中等專科學校,以及無數學術機構、工礦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直接參與抗爭者橫跨不同年齡、階級、專業崗位,數以千萬計。此館所列僅為獲取並整理出檔案的部分。但是,參觀者已經可以看出,這是人類抗爭史上的驕傲。同樣可以看出,鎮壓者大規模調動軍隊,儼然戰爭行動。

【人物館——一個人的「六四」史】

  無論是亡歿者還是倖存者,無論是抗爭者還是鎮壓者,無論是名滿天下還是默默無聞,本館確認與「六四」相關連的,都將收錄。每一個人,既是時代的英雄,亦是時代的一粒沙。那些青春的熱血和勇氣,不應該成為沒有人唸的悼詞。那些追殺學生的軍人,也不會因為他們在執行任務而不是劊子手。八九六四,不僅鑲嵌在中國與世界的歷史中,這一場席捲千萬人的運動,他們就是我們,就是我們身邊每一個人。

【香港館——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著吧】

  「六四」抗爭中來自香港的聲援和捐贈,鎮壓之後的「黃雀行動」逃生通道,以及持續30年風雨不改的維園燭光集會,讓香港恍若黑暗天空中一道閃電,給抗爭者帶來力量和希望。同時,香港的參與、救助和持續紀念,本身也可稱為獨立的抗爭運動,經歷了從發起、傳承到打壓的過程,並與香港本地的民主運動,逐漸同呼吸、共命運。本館兩條敘事線:援救「六四」與自我抗爭。援救即是抗爭,抗爭才能援救。

【文藝館——這個歌聲將來是你的輓歌】

  對自由、公義與愛的呼喚,是人類心中唱出的最美好的歌聲。30年的維園燭光集會,就是30場大型音樂會。成千上萬參與八九民主運動的個體,都在用生命書寫抗爭的藝術,用時間構建歷史、人性與尊嚴的舞台。這裏所收藏的各類藝術作品,不僅是對八九民主運動的記憶與沉思,也是林林總總的抗爭行動。相對於同類歷史事件,本館收藏並不豐盛,這也是專制政權對創作自由和人類想像力無情壓制的見證。

【媒體館——以過去書寫未來】

  70年來,中國媒體最大的驕傲,是在八九民主運動期間數日之內幾近自由的報導。坦克和機槍對這短暫的自由還以報復性的窒息。因此,長達30多年對這場震撼全球的民主運動保持沉默,也成為中國媒體最大的恥辱。幸好還有自由世界的媒體堅持報導,尤其是在逢五遇十的周年,一再穿梭於當下情景與歷史現場,勾勒出人類長期抗爭的整體圖像,丈量着昨日與明日之間的距離。

  過去30多年來,維園「六四」燭光集會風雨不改,是香港良心在閃耀,也是香港高度自治和自由的標誌。如今,維園燭海暫難再現,抗爭運動步履艱難。對於支聯會不得不作出一系列抉擇,希望各方面能夠理解與體諒;但不管面對任何困難與挑戰,正如我們已經作出的承諾,支聯會將繼續咬緊牙關、一步一腳印地走下去。我們堅信,燭光縱使散落,卻不會熄滅,獨立運作的「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即是一種持久的堅守。屆時,請各位毋忘「六四」的朋友,到博物館點亮燭光,以燭光照亮同路,以記憶守護未來。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