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散步”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8行: 第8行:
 
[[六四事件]]后,中国大陆严格禁止集会游行。1989年10月,中国出台《游行示威法》,规定游行示威须向相关部门申请许可。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除个别城市的反日游行被官方默许外,几乎任何游行集会都被严格禁止。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奥组委宣布在三座公园内设立区域供游行示威使用,但直到奥运会结束没有一例行动。北京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ref>[https://www.voachinese.com/a/a-21-w2008-08-20-voa87-63087512/1049539.html 奥运示威区故事:该相信谁]</ref>:
 
[[六四事件]]后,中国大陆严格禁止集会游行。1989年10月,中国出台《游行示威法》,规定游行示威须向相关部门申请许可。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除个别城市的反日游行被官方默许外,几乎任何游行集会都被严格禁止。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奥组委宣布在三座公园内设立区域供游行示威使用,但直到奥运会结束没有一例行动。北京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ref>[https://www.voachinese.com/a/a-21-w2008-08-20-voa87-63087512/1049539.html 奥运示威区故事:该相信谁]</ref>:
  
   “境内人员提出申请的74起146人次,境外人员提出申请的3起3人次。”“目前,已有74起游行示威活动的申请人通过有关主管机关或单位与他们的协商,解决了具体问题,因而自行撤回了申请。”有两起申请“手续不全”,一起“不予许可”。
+
   “境内人员提出申请的74起146人次,境外人员提出申请的3起3人次。”
 +
 
 +
  “目前,已有74起游行示威活动的申请人通过有关主管机关或单位与他们的协商,解决了具体问题,因而自行撤回了申请。”有两起申请“手续不全”,一起“不予许可”。
  
 
但是民间游行示威抗议活动仍然时有出现,包括各地[[退伍军人维权行动|老兵维权]]、[[工人运动]]、[[基层选举]]相关抗议活动,以及2022年末的[[白纸运动]]等。
 
但是民间游行示威抗议活动仍然时有出现,包括各地[[退伍军人维权行动|老兵维权]]、[[工人运动]]、[[基层选举]]相关抗议活动,以及2022年末的[[白纸运动]]等。

2024年5月3日 (五) 02:07的版本

厦门市民散步抗议PX项目(2007年)
Molihua geming.jpg

尽管公民游行示威的权利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但是现实中有组织性的游行抗议仍会被当局以“维稳”的名义打压。

因此不少网友用“散步”一词来表达一种更温和的公民不服从态度以避免当局打压。 “散步“也逐渐成了公民维权、监督公权力的新的代名词。

六四事件后,中国大陆严格禁止集会游行。1989年10月,中国出台《游行示威法》,规定游行示威须向相关部门申请许可。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除个别城市的反日游行被官方默许外,几乎任何游行集会都被严格禁止。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奥组委宣布在三座公园内设立区域供游行示威使用,但直到奥运会结束没有一例行动。北京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1]

 “境内人员提出申请的74起146人次,境外人员提出申请的3起3人次。”
 “目前,已有74起游行示威活动的申请人通过有关主管机关或单位与他们的协商,解决了具体问题,因而自行撤回了申请。”有两起申请“手续不全”,一起“不予许可”。

但是民间游行示威抗议活动仍然时有出现,包括各地老兵维权工人运动基层选举相关抗议活动,以及2022年末的白纸运动等。

网民在2000年代末开始使用“散步”一词指代游行集会。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计划修建一座PX化工厂,引发民众反对。由于中国大陆极少批准游行集会,为规避网络审查,厦门市民在短信中和网络上用“散步”替代游行等敏感词。这是“散步”首次用于指代公开抗议活动。2008年,成都亦出现抗议活动反对石油化工基地及PX项目[2]

2010年末至2011年初,北非国家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随后中国的活动人士在互联网上匿名号召民众在北京、上海、南宁等城市“散步”,推动官员财产公开、公布税收用途、结束一党专政等。当时BBC中文网报道称:中国网民号召“中国茉莉花革命”…… 在全国13个城市以散步的方式集会[3]

以“散步”指代游行集会亦可能遭到审查。CDT公布的新浪微博审查员工作日志显示[4],2011年8月,有网友号召大连民众以“散步”的形式抵制PX化工厂项目,相关信息被新浪审查部门标记为“有害信息样本”。

同时期出现的另一相关词汇是“围观”,两者均指通过舆论关注给政府施加压力,促成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改变。这两个词汇不只出现在网络讨论中,还受到媒体报道。

《新周刊》杂志主笔肖锋2010年末在《2010:围观之年》中写道:“围观取代散步,围观改变中国。当政改的雷声隆隆作响,社会事件与围观却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