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骚乱

【另一面】伦敦骚乱,你知道的都可能是错的!

来自: 网易新闻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0日,  已有 5 人推荐 另一面专题: 伦敦骚乱,你知道的都可能是错的! 导语: 英国伦敦北部发生6日发生的骚乱不断升级,打砸抢烧已扩散至英格兰其它地区。截至10日,有近800人被拘捕,逾百人被起诉,经济损失已超1亿英镑。警民冲突说、种族歧视说、经济衰退说以及网络助推说等不同解释试图填满民众的疑问,但相互交织却又让真相愈加模糊。 一、警方滥用暴力,引发血案? 警方执法得到授权,深入调查仍在继续 伦敦骚乱的导火索是29岁的北伦敦居民马克•达根上周被警方开枪打死。事发后英国独立警察投诉委员会(IPCC)介入调查,并初步还原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反枪支犯罪警队怀疑马克•达根非法持有枪械,于是提前在街道布控,拦截其乘坐的出租车并企图逮捕达根。达根持枪拒捕并与警察发生交火,最后达根被警察击毙,一名警察受伤。投诉委员会的初步调查显示,警方回击符合警视厅行动规则(MPS)。目前对于为何警察试图拘捕尚无明确说法,但据委员会调查称此次事件属于警方打击毒品和非法枪支的“三叉戟”行动,但IPCC的调查还没有最终结论。 家属不信任警察,流言点燃愤怒情绪 6日,达根的亲友质疑警方的行动,并在当地组织了小规模和平示威,一些当地人也参与进来,而“有目击者称达根被迫面朝下躺在地面时被警察射杀”的报道开始流传,此后更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其中,稍晚些时候数百人组织了抗议示威活动,次日又曝出“少女被数十警察殴打致死”的说法,事态开始升级。至今,这件事的持续恶性发酵已经远超出当事人的预料,达根的家人公开对媒体表态称,自己并未煽动暴乱,也不希望看到暴乱。 二、为什么怒火在 托特纳姆被点燃? 上世纪80年代布里克斯事件后,制度性歧视已不存在 1981年4月,英国警方在布里克斯(Brixton)展开“沼泽行动”,以“合理怀疑”原则(’Sus’ law)对少数族裔进行“截停搜查”,有谣言称警方对黑人采取了粗暴手段。最终族群情绪失控引发大面积骚乱。1985年的托特纳姆,警方在对一位加勒比非裔家庭的搜查中,由于惊吓使得嫌犯49岁的母亲猝死,最终导致罗德沃特农场骚乱事件的爆发,1名警察死亡,60多名警察受伤。 布里克斯事件后,斯卡曼报告的出台使得伦敦警方开始反思应对少数族裔时的行动方式。1985年的暴乱,使得伦敦警方开始大幅招进少数族裔警官。1985年伦敦警察厅有180名少数族裔警官,现在则有3000名。从这个角度而言,种族歧视在制度层面并不存在。 前联合王国民众入籍英国无障碍,文化隔阂、失业和犯罪等问题遭警察“重点监管” 二战后的英国,来自东欧和南亚的不列颠领属国公民可以任意进入英国。在1983年英国国籍法生效前,凡是前殖民地公民,只要付得起船票前往英国,就可以自动成为英国公民。来自南亚、中东、非洲乃至加勒比地区的移民涌入伦敦。与此同时,伦敦半数以上的公交司机、曼彻斯特3/4的纺织工都开始被外来移民所占据,移民开始从事联合王国最为底层的职业。 19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衰退中,少数族裔受失业率增高影响最为严重,高犯罪率和文化隔离成为突出现象,布利克斯犯罪率高出英国平均水平2倍以上,而托特纳姆更是高出3倍之多。在托特纳姆,被称为“土耳其黑手党”的黑社会组织控制了英国约90%的海洛因市场。 警方要么重点盘查,要么不管不问,托特纳姆人对警方厌恶“深入骨髓” 警方在对待少数族裔问题上又呈现出两种极端:犯罪率使得警方对有色人种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尤其在911后以及伦敦爆炸案后,警方在巡查、安检等领域的做法让很多少数族裔感到了压力。2010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英国平均每位黑人遭遇盘查的次数要高出白人26倍,亚裔被盘查的次数高出白人6.3倍。 但另一方面,由于上述两次重大骚乱的惨痛经历,警方对待少数族群慎之又慎,为了避嫌,白人警察有意避免“截停搜查”,反而又滋生治安隐患。被监控和被抛弃,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情绪在少数族裔聚居区同时滋生,常驻伦敦的《赫芬顿邮报》记者伊莉莎白•皮尔斯表示,从她开始报道这个地区以来,只有一件事情没有发生改变,那就是人们的怒火:“无论警方采取什么措施,警车从布罗德沃特农场驶过的时候,人们依然会发出嘘声。” 马克•达根是嫌疑犯、是黑人、还是穷人,任何单一身份都无法决定后来的悲剧 综上所述,造成今次骚乱蔓延的既不是简单的警民冲突也不是典型的种族歧视。移民在融入社会的长期过程中与维持社会秩序的国家机关发生矛盾再所难免,这次走上街头的民众有黑人、亚裔、甚至百人也混杂其间,并没有明确针对歧视政策或者事件。在这个移民文化、贫民区、高犯罪率、高暴力、警察高度关注的底层社区,马克•达根的死亡,究竟因为他是嫌疑犯、是黑人、还是穷人,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单一身份能决定后来的悲剧。 三、经济不景气对骚乱起了什么作用 二季度英国GDP增幅为2010年以来最低,政府削支计划已引发数次罢工、游行和抗议 英国经济持续低迷,今年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0.2%,增幅为2010年第一季以来最低。失业率自2009年中期以来一直维持在7.5%至8%之间。政府公共事业支出略高于去年同期,但卡梅伦领导的联合政府上台以来持续推行的一系列严厉的削减政府开支和财政紧缩的措施,已经使得英国发生了数次罢工、工会游行和学生抗议。 去年12月,为抗议大学学费上涨,伦敦就已爆发大规模抗议,酿成打砸抢事件,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的抗议者与警方爆发严重冲突;今年6月底,数十万名公务员、教师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养老金改革计划,也演变成暴力事件,多人在事件中被捕;而伦敦地铁、民航等部门员工也在工会领导下,为抗议裁员举行连番罢工。 首季度20.6%的青年失业率达历史最高,年轻人“上升无望”才是骚乱主因 若把伦敦骚乱原因归结为高失业率、财政削减、经济不景气,这很可能仅仅是一个貌似正确、全面的“万金油”答案。看看走上街头的人群,多数20多岁的人没有明确的诉求,“觉得社会亏欠他们,他们有权利这么做并不承担后果。”于是他们向警方投掷瓶子,破坏警车,洗劫银行、商铺和政府办公室,有商店玻璃被打碎,电视机等货品被弃置在路边,地上留有斑斑血迹。难怪匆匆结束休假归国“救火”的首相卡梅伦痛心的说,英国社会出了问题,是社会缺乏责任心、缺乏道德心的表现。 10多年前,英国推行院校升格大学的教育改革打破了精英教育传统,80后、90后却发现,负担大学学费越来越困难,辛苦毕业后又很可能失业。有统计显示,英国首季度20.6%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英国9.4%的未成年人在15岁至19岁之间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在骚乱起点托特纳姆,当地政府今年把青年服务项目预算削减了75%,从烹调、音乐到体育在内的夏季青年活动都被取消,本来可以在社区青年活动干点有益事情的无业青年只能被推向街头,游手好闲、制造事端就此开了门。 四、骚乱让西方支持网络自由有苦难言? “枪不会杀人、人才会杀人”,社交网络不是骚乱“帮凶” 伦敦暴乱发生后,有人利用推特组织抢劫,并通过“脸谱”展示“战利品”,并呼吁对警察使用暴力。有人就此认为社交网络在骚乱中推波助澜。但社交网络本质上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骚乱者可以使用这种工具来联合进行破坏,爱好和平的人同样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来传播正面信息,辟谣,提供帮助,在社区的恢复上起到积极作用。那些呼吁上街和平示威,向警方提供线报、呼吁停止暴行的、甚至组织人们上街清理街道的行动就是通过社交网络完成的。 “因言获罪”纯属误传,英首例煽动言论获刑有充分证据 有媒体报道称警方正在调查社交网络和论坛上的言论,任何发布煽动骚乱言论的人将被逮捕。但事实上,所谓“面临逮捕”只是警方出于控制局面的善意“警告”。因为逮捕令由司法机关签发,警察局只是执法机构,没有具体煽动对象的仇恨言论很难成为治罪的充分证据,就算介入调查,其中的过程也会受到严格限定。 英国首例借助网站煽动种族仇恨被起诉的案例发生在2008年,两名英国男子在网上发布包括被屠杀的犹太人图片以及嘲笑其他族群的卡通画和文章。法官认定他们的材料是“攻击性的和侮辱性的”并有导致“巨大社会危害“的潜力。该案历时2年审判,两人分获4年和2年不等的监禁。 此外,英国人保罗•钱伯斯2010年1月在Twitter上扬言要“要炸掉机场”,法院判决其发送恐吓性电子信息的法律依据只是来源于保护接线员免受不良电话侵扰的法条。英国伯明翰市的保守党议员加雷斯•康普顿曾在Twitter上向某记者发出邀请要将其乱石击死,该记者报警,议员因“发布具有挑衅性或不当言论”的嫌疑被捕,交了保释金并道歉后释放。 五、英国政府暴力镇压和平示威行动? 警察“坐等挨打”被批无能,至少111名警员和5条警犬受伤 由警察打死平民引发冲突骚乱,再到警察当街逮捕打砸抢的民众,引发网上关于英国警察滥用公器、暴力镇压抗议民众的“想象”。但事实与之相反,因为“无能”,警察在今次骚乱中的应对表现备受批评。民众认为警方对待暴徒的态度“过于软弱”,未能及时阻止打砸抢烧的行为发生。电视画面显示,警方对暴力行为者的态度相对克制,甚至有受访者称,面对暴乱者,警察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等着挨打似”的。截止当地时间9日下午,已有111名警员和5条警犬在骚乱中受伤,有的警察不得不接受手术以保命。 此间专家分析称,很多潜在因素导致这次骚乱升级,警方领导层在骚乱最初几天的判断和应对有不可原谅的失败,警方不愿使用武力纵容了犯罪行为。伦敦警方也承认,因为注意力集中在燃烧的建筑物和骚乱中,他们别无选择,一度只能听任那些人从商店里掠走商品。随着暴力和抢劫事件迅速蔓延,防暴警察寡不敌众,甚至无力采取行动。 使用高压水枪需议会授权并提前24小时通知,迄今尚未考虑动用军队 最新的消息显示,英国已决定授权警方在必要时使用高压水枪、橡胶子弹对付骚乱,但在以往骚乱中,这类抗暴“武器”几乎没有投入使用过,更多是手握警盾和橡胶棒的警察在街上维持秩序。据BBC的报道,英格兰警察从来没有用过高压水枪,全英仅有的6枚高压水枪都在北爱尔兰警局,申请需要议会批准。首相卡梅伦也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用到高压水枪这样的“武器”,如果需要使用这样的“武器”前将提前24小时给出通知。 在范围扩大的骚乱面前,尽管伦敦警察已不敷使用,但英国政府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考虑动用军队。2004年修订的国民紧急法令替代了之前的国民防卫法和非常权力法。该法赋予英国首相及元首在特别时期最高权力,并对其中涉及国家暴力机器调动的部分做了细致界定,其中可以调用的暴力机器有警察(包括交通警察)、消防人员、女王海岸警卫队,但皇家陆军、空军和海军不在此列。 迄今最近的一次军队开上街道是在1972年的北爱尔兰,天主教民众未获授权在伦敦德里举行抗议游行,英国士兵向游行民众开枪,致使13人当场死亡。 今年6月15日,卡梅伦向议会下院呈交一份5000页调查报告,认定英国军方1972年不应向手无寸铁的抗议民众开枪,并代表政府表示深深歉意。 结语: 奥威尔后的英国,年轻人总是热衷于对一切潜在的“强权”、“不公”说不,糟糕的经济状况、潜在的族群矛盾、新式传播工具都让这场暴乱看似熟悉,但实际又很陌生。但无论如何,滋生暴力的土壤都是值得反思和检讨的。(出品:网易新闻另一面,编辑:冯成、鲁欣) [详细]

Read More

伯明翰惊魂,亲历英国骚乱

被洗劫一空的LV和Apple店铺冒着浓烟,满地都是砸碎了的玻璃。嬉笑怒骂的黑人青少年穿着黑色帽衫带着口罩,手中握着刚从店里抢来的各种电器,衣服,珠宝和现金,三五成群地游荡在市中心的各个角落。这就是今晚的伯明翰,这座英国第二大城市和其他几十个城镇延续了昨天伦敦的骚乱。 与他们相对应的是躲在饭店不敢回家的顾客惊恐的眼神,住宅楼保安瑟瑟发抖的身躯,还有几辆在远处闪着红蓝警灯孤零零的几辆警车和全副武装而又无可奈何得傻站着的警察。这就是我居住了4年的地方,生活了10年的国家。 今晚从市中心饭店出来,几名保安把在门口,经理出来把原本锁着的门打开放我们出去并告诉我们快点回家。朋友这时也打电话说街上有一群黑人青少年刚刚抢劫了一家中国人开的杂货店。出了饭店原本热闹的市中心几乎没什么人,很是反常。还在纳闷怎么那群小青年这么可怕吗,警察也管不住? 上了车,24小时音乐电台heart没有了往日劲爆的音乐,却放起了忧伤的中提琴曲子。一分钟过后,音乐电台开始播新闻了,伯明翰地区及周边小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骚乱。伯明翰市中心聚集着几百人把著名购物中心Bullring的诸多店铺砸烂抢劫,LV和苹果更是被抢得一个不剩。 开着车往家行驶,夜色降临,高架桥上只有几辆汽车在飞驰,主干道正中间一群群的黑人都不约而同地穿着纯黑的帽衫大摇大摆的走着,听到我汽车的声音,全都扭着头望过来,我心里一惊,平时在电影里和新闻里看到的画面现在正发生在我的身上。只要他们想,完全可以把我的车拦下,掀翻,暴打一顿!这时前方蓝光一闪,好像是辆警车,我一脚油门从他们身边绕了过去。把朋友送回家之后又回到市中心我住的地方,一路上全是东倒西歪的汽车轮胎,街边的少年在尽情地砸着电话亭和栏杆,时不时地向我的车砸来一两个小石子。幸好我住的地方有警察把守,也没有商店,最终平安到家。 回到家一个女生室友吓得快哭了,还没缓过来,她刚刚被一群暴乱者堵在一个住宅区里快一个小时。打开电视,才知道原来大不列颠帝国的首相还在意大利度假没回来呢,伦敦的市长也是刚刚回来一天。这个原本就在没落的帝国在新政府的带领下坠落的更快了,十几年没有执政的保守党在金融危机之后明显不清楚该怎样接手这个国家。不但大选之前的许多诺言没有兑现,而且一系列的新政使得在刚上台一年的时间里示威游行接连不断!这次事件突显新政府的反应迟钝和无所作为。曾经被911地铁和公交爆炸案袭击过的英国在我的印象中一向都是小小心翼翼的,警察都是时刻保持警惕的。一个以绅士风度著称的国家发生如此大的全国范围内的暴动让我十分震惊!更加震惊的是暴动的第三个晚上首相竟然还在度假没有回来。前两天卡梅隆没有回来的理由竟然是他认为事态不算严重!这次事件的主因是由于伦敦警方在一次行动中击毙了一个当地黑帮的小头目,黑帮成员借着人权的幌子开始打砸抢并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底层人士和无学可上的青少年乘火打劫。而警方对此局面完全控制不了,暴乱三天了连一份击毙黑帮头目事件的声明也没有发出。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骚乱的主体竟是青少年!他们幼稚的面庞此时再也遮不住一颗颗暴躁的内心!为什么是这样?新政府财政削减方案的一部分就是大幅削减教育开支,并建议大学提高学费。记得我刚来英国的时候英国本地大学生的学费是一年1000镑,当时英国的人均税前月收入是1600镑,这次的新政允许大学最高收费不超过9000镑。大幅的教育开支削减使全英99%的大学都选择了9000镑的新学费标准,这直接导致25-30%的年轻人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如果申请助学贷款,三年大学3万镑的学费和额外的生活费用会使很多毕了业却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第一年破产。 新政原本的意图是逼迫一部分学生不上大学转而学习体力类得技术活,比如水电工,木工,建筑工人。因为这些工作不体面,英国人不愿做,所以长期被东欧人占据。这部分工作如果英国人能做就能节省很大一部分社会保障开支。新政还要求青年在失业一定时期内被强制安排工作,如果超过一定时期还没有工作,将不再给予失业救济金。在一向以福利制度著称的欧洲,这种让人透不过气的的政策一下子激怒了长期娇生惯养的民众,大大小小以青少年为主的游行接连不断。目前的状况是年轻人既上不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因为和十几个人租一间房子住的东欧人相比,他们身价太贵了! 没有了工作年轻人就没有了出路,而新的紧缩的移民政策也逼迫很多外国人离开英国,但更逼走了很多著名外籍大学教授和优秀公司管理人员。表面上这些工作职位让给了英国本地人,但实际上这些空缺不仅是职位,更是技术和竞争力。人才的流失使英国本土企业丧失竞争力而被逐渐淘汰进一步减少了就业机会。新政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是金融管制。英国服务业占GDP的75%,其中金融服务又占了绝大部分。经过金融危机,新政府对银行的管制和监控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各项以控制之风险为名实则影响金融业自由的条款给银行念了紧箍咒!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个人贷款困难,银行本身投资自由受限。多家银行包括汇丰,渣打,都把全球总部搬离英国至香港和新加坡。投行的巨头摩根大通和高盛也几乎摒弃了欧洲总部,虽然总部名义上还在英国,但总裁却一年里10个月都在香港。以金融为支柱产业的英国元气大伤,剩下的就是今年上半年就亏损了14亿英镑的皇家苏格兰银行和深陷坏账泥潭的Lloyds TSB,裁员已成家常便饭! 英国的青少年何去何从?明年是伦敦奥运会,记得当时伦敦击败法国夺取主办权靠的就是承诺让更多的青少年热爱并参与到运动中来。而如今看来,伦敦的年轻人更热衷于不劳而获的名牌服饰和电子产品即使是犯罪也无关紧要。再过几个小时卡梅隆就要召开会议了,他讨人喜爱的白白嫩嫩的脸又要摆出一副严肃而悲伤的表情了,他要做些什么?下一个伯明翰的夜晚又会是什么样的? 来源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2406/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伯明翰惊魂,亲历英国骚乱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1/08/11, 18:3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萝卜网官方论坛“第八区”公测进行中!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