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苹果日报报道,中国多个城市不约而同爆发大规模反日示威游行。示威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人数多达五万。示威行动在公安严密监视下大致顺利进行,但西安和成都均有日资百货和台资店铺遭攻击。有参加示威的学生坦承,反日示威活动由官方学生会组织。维权人士蒲飞指出,这是典型的转移视线,就是想让舆论和网民把目光从刘晓波和刘霞身上转移。
官方新华社昨发英文稿报道事件,指陕西省的西安、四川省的成都、河南省的郑州和浙江省的杭州市民,应网上号召,举行反日示威活动。其中成都超过 2,000人聚集市中心广场,高唱国歌、大叫「保 卫钓鱼台」等口号游行;西安有数千大学生高举「抵制日货」等标语示威;郑州有数千人举行反日集会。报道称,游行秩序良好,没有发生冲突;报道未透露杭州示威详情。内地官方中文媒体则无报道事件。
西安有警车开路
今次示威,与上月 18日、中国民间在全国掀起的反日浪潮不同。上次反日示威一开始即受当局打压,这次不但多个城市同时爆发,并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其中规模最大的西安还有警车开路;内地新浪网更允许网民在微博上转播事件。
有参加游行的大学生接受网民查询时坦言,示威活动「由学生会组织」;而内地大学学生会均有官方背景。
有网民透露,西安的游行昨午 2时开始,大学生举着五星红旗和「加油中国」等标语,游行往市中心。有示威货车挂上红标语,上书「强烈要求中日断交」、「同禽兽国交往是和谐社会最大耻辱」,以及「铲平小日本」、「保 卫钓鱼台」等。游行人龙长达数公里,前有警车开道。抵市中心南门钟楼时有两万多人,令该市主要干道南大街彻底瘫痪。
至下午 4时,当地公安开始清场,但示威者不肯离去。有示威者突然冲击路旁的商店,包括台资体育用品店美津浓( Mizuno)、台资服装店汤尼骏士( Tony Jeans)等。示威者砸烂玻璃门,将店内衣物拖出焚烧;有示威者还用水樽袭击警车。至傍晚 6时许,防暴警察才将学生们驱散,并一路护送离城回校,事件中有多人被拘。
日资商店受冲击
成都官方昨发通告称,包括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民大、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西南财大、四川师大等约 200学生,在春熙路香槟广场聚集游行,吸引约两千多人参加。游行队伍打出「还我钓鱼岛」、「抵制日货」等横额,高叫口号,引起群众围观,造成交通阻塞,经疏导后游行队伍于 3时半散离,没有发生冲突。
但当地消息及网络图片等显示,成都反日示威规模多达两万多人,其间有青年冲击大型日资超市伊藤洋华堂春熙店,以及相邻的伊势丹百货公司,他们投掷对象,打破橱窗,公安拉起封锁线戒备,两间百货事后暂停营业。示威者的横额写上「收回硫球」、「解放冲绳」、「打倒小日本!」等字句;当局出动过千武警及防暴车、装甲车驱散,多名示威者被捕。
此外,河南省会郑州市,亦有数千名大学生在二七广场举行反日集会游行。
东京二千人 围中国大使馆
钓鱼台撞船事件后,日本东京昨举行第二次大型反华示威。
事先张扬的日本右翼反华示威活动,昨如期在东京举行,有二千多人参加。示威者打出「尖阁列岛(即钓鱼台)属日本领土」等标语,环绕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示威。
示威者促释放刘晓波
反华活动由「奋起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发起。当地时间下午 2时,示威人士在东京六本木的青山公园集会,参加者大多数是二十多岁至四十来岁的中青年;他们抗议「中国政府渔船侵犯日本领海,企图占领日本领土」。
集会结束后,他们沿街游行,前往附近的中国大使馆,展开「包围」行动,其间有示威者要求中国政府释放仍在狱中的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
当局早前透露这次活动将有三千人参加,但昨日只有二千多人。今次是中日撞船事件后,日本第二次举行大型反华示威。参加示威活动者包括「奋起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代表人物、前日本自 卫队航空幕僚长(相当于空军司令)田母神俊雄,以及曾经登上钓鱼岛宣示日本主权的前众议院议员西村真悟等。西村真悟在集会上发表演讲称,中国不仅觊觎尖阁列岛,还有冲绳岛,故呼吁日本人团结对抗中国。
藉反日 分散对刘晓波关注
内地多个城市昨突爆大规模反日示威,表面是针对日本右翼在东京发动包围中国大使馆事件,但内地人士指,当局目的是要转移舆论视线,淡化外界对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关注。而中日撞船后刚开始缓和的中日关系,或因两国民间示威再蒙上阴影。
维权人士蒲飞指,在全球关注刘晓波获诺奖时,内地多个城市「适时」爆发学生反日示威,但仅限于二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则悄无声息,「这决不是巧合,而是典型的转移视线,就是想让舆论和网民把目光从刘晓波和刘霞身上转移」。
中日关系再蒙阴影
蒲飞指,当局准许上述城市反日示威,「一是当地都没日本领事馆;二是四地政治气氛相对较淡;三是驻军多,一旦出事易处理;真是很巧的时间和地点」。
北京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指,中日两国民间再发生互相针对的示威抗议,或令刚开始缓和的两国关系再蒙阴影。此外,据日本媒体透露,中国发改委主任张平将于本月 23日访日,出席第五届中日节能环保论坛;若成行将是中日因撞船事件交恶后,首位访问日本的中国部长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