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央视《焦点访谈》系列报道持续关注养老难问题。报道称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67亿,部分失能老人约为1894万。但是床位只有266.2万张,我国养老床位至少缺300万张。养老床位“一床难求”,好的养老院则要排队两年。
漫漫征途,养老和入托有一拼,无论老小都要一等好几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养老“抢床位”,入托也是“卡位战”,这当然不是开心网的游戏,而是一个愁字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当然也有苦中作乐的,例如25日首届河北省老龄工作社会责任年会上,有专家就提议,夫妻年龄适当拉开距离(如夫妻之间年龄可相差5岁或更多一点),这样双方父母的年龄也就拉开了距离,便可以缓解床位大战。
这么一说,有人肯定不乐意,特别是还没找到伴儿的都市剩女们。当然专家也是调研后发出的“新意”,80后小夫妻一般大,父母年龄再没有差距,势必面临“421困局”。何谓“421困局”?四个老人、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房奴+孩奴+卡奴+老奴”。以前一个老人四个帮,兄弟姐妹接力赛,独一代指望谁呢?
现实是,全都指望“孝道”不靠谱。现代社会养老必须现代化,要靠健全的社会保障和养老公共服务体系。说的美点,叫“福利国家”;说的朴实点,叫“社会养老”。当然有人说,这几天法国大游行风起云涌,欧洲福利国家都快破产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法国和希腊那是福利过度,很多人躺在“地中海式的田园生活”上享受人生,以至于超前消费欠了一屁股债。
相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起飞阶段,养老体制不能落下,甚至要飞在前头充当社会进步的领头雁、发动机。譬如现代化起步相对较晚的德国在社会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并因此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美国则是在1930年代“大萧条”后,针对大危机里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刺激了百年的大繁荣。说的俗点,和“铁公基”一样,养老也是拉动内需。
养老不是负担,养老也是生产力,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公共责任。房有泡沫起伏、儿有悲欢离合,养房养儿都不如养一套公共服务体系,这会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