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博客天下》举行的一个“博客推动中国”的年终颁奖活动,本来以为挺好玩的事情,结果弄成了“感动中国”。大概中国人搞活动都一个毛病,就是煽情。觉得只有煽情了,才有价值。因为人有一个习惯,总想在感动中才能体验出某种内容的深刻性。这完全是中央电视台多年来教育的成果,一个相对比较平民草根化的博客杂志稿活动,弄得很央视很春晚很倪萍,匪夷所思。

其实我觉得老六给我DV搞首映的主持方式很值得大家借鉴一翻,大家聚在一起放开了互相挤兑嘲笑一下,让人乐合一下多好。干吗老是无意识把自己当残次品呢。看来,在中国,人人都是春晚导演。

不过,这样的聚会还是能遇到一帮朋友,比如我就认识了将方舟同学。吃饭的时候,老六问我:“你博客的访问量是不是掉下来了?”我说是的,比去年同期掉下来5000个独立IP。老六说这看来是一个大趋势。

看来,不光是我博客访问量,所有人博客的访问量都是超下走的趋势,而且我觉得这个趋势还会加剧,直到有一天博客消失。而且这也是必然。互联网真正给人提供的是一种兴趣,尤其对中国人来说,兴趣制造的经济是最靠不住的,但恰恰我们就认为它是可以让你发财的。尤其是,美国人喜欢制造新技术,从facebook到twitter,都是兴趣经济的代表。但是这两样本身也没实现真正赢利。我们山寨过来,一窝蜂上去,然后在静悄悄地离开,既没带来也没带走一片云彩。

现在中国人又开始玩微博了。我已经不止在一个场合发现,一个很体面的活动,嘉宾上台先拿着手机念一段微博,正面理解是信息无处不在,让你方便掌握阅读传播,负面理解就是这又是四大傻之一。

这种兴趣经济我没有看出来它的商业前途。在中国它被门户网站的农贸市场遮掩了,我相信,微博的生命力跟博客差不多,过两年也会死掉的。正常规律是,人对某些东西的兴趣是有极限的,过了极限马上抛弃。有时候当局总担心这种东西会导致舆论失控,其实大可不必,倒是可以在里面加把柴火,这样烧的更快,死得更快。

现在博客已经进入晚年,不出两年,估计门户网站会逐渐取缔博客频道。会有更新型的兴趣点出现。

我倒不在乎这些,只要互联网还支持这个技术,只要没有人关掉我的博客,我就一直写下去。五年前我就说,我可以写不过你,但我可以写死你。哈哈,现在很多人都不写博客了,这正是我想看到的,因为我喜欢干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这就是我钟情于博客而非微博或其他什么方式的原因,它可以让我任意自由充分彻底去表达一个东西。微博是碎嘴子干的事情,我曾经尝试让自己喜欢上微博,但没成功。

所以,我的手机至今没有存发微博的号码,时刻提醒自己,没事不要用手机上网,当然,我的手机也没上网功能。至少我不懂得设置如何上网。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我反倒觉得最不该看的就是新闻。

在这个人们都爱凑热闹的年代,能离热闹远一点是一种幸事。尽量让自己去明白一件事,远远要比让自己知道一百件事好。

要翻墙? 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