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常喜欢谈政治,而且对旧世界有强烈的憎恨。”他的舍友唐铎曾回忆说,大家一谈到国内政局,谈到反动军阀和无聊政客,李立三就会大喊,“打倒”、“推翻”、“杀死”。
记者:朱柳笛、闾宏,实习生:赵月若雪,选自:《新京报》
“父亲那天回来时,心情复杂。有些兴奋,又有些难过。”女儿李英男还记得1957年2月27日,父亲李立三到家时的情景。
那天李立三刚参加完最高国务会议。他高兴,是因为党中央将他的错误定性为“人民内部矛盾”;他难过,因为还是将他和陈独秀、张国焘、王明等并提。
李立三从未回避过自己的错误。1930年,他急于在南京、武汉、上海发起暴动,令中共损失严重。此后,他的错误被命名为“立三路线”,并在多次政治斗争中,被提及、被批判。
而他革命生涯的传奇经历:领导安源罢工、领导五卅运动、从一名普通党员跃升为中共主要领导人,则少见于历史叙述。
长期研究李立三的学者唐纯良在他的书中说,很多场合下,一提起李立三,人们想到的总是立三路线。
李英男告诉记者,1957年3月3日,李立三写信给毛泽东,希望党能看到他和陈独秀等人的区别。信中他提出一个疑问,“李立三路线当然很坏,任何时候都可以当做坏榜样教育党员,但李立三作为一个党员,是不是因为犯过路线错误就永远是个坏党员,只能当做坏的榜样来教员呢?”
毛泽东接受了他的意见,在公开发表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时,删去了有关段落。
“小大虫”嫉恶如仇
李英男记忆中,父亲常会把“错误”挂在嘴边。母亲也常跟她解释:“你爸爸性子急躁,当时又年轻,年轻人很容易犯错误。”
李立三的急躁与生俱来。
1917年,李立三18岁,他中学毕业,回到醴陵任小学教员,得闻县教育会的叶琼徇私舞弊、每天坐轿上班,遂在暑期一次会议上,敲着桌子,痛骂这位“醴陵的绅士”。
李立三父亲听闻,气得暴跳如雷,骂他不尊敬师长。此后,李父卖掉祖传土地16亩,筹得银洋200元,送儿子赴法勤工俭学。
而在法国,李立三的嫉恶如仇又让同学印象深刻。
“他非常喜欢谈政治,而且对旧世界有强烈的憎恨。”他的舍友唐铎曾回忆说,大家一谈到国内政局,谈到反动军阀和无聊政客,李立三就会大喊,“打倒”、“推翻”、“杀死”。
李立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与众不同。当同时期在法国的蔡和森,躲在宿舍阅读大量马列书籍时,李立三则在工厂,卖力翻砂。
李立三的法国工人师傅,是法共党员,从他那儿,李立三知道了马克思,知道了“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在工厂,李立三要搬动百多斤的铸件,“工作一天,汗流一斗”,而所得工资勉强应付最低生活。在法国两年,他唯有一身“装扮”,一条灯芯绒长裤,一双开口的皮鞋。
但他找到劳苦的意义。他在回忆中说,这样可以促使知识阶级猛省,并能同劳动阶级联手,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杀个七进七出……然后才有光明。
李立三将观点发表于报刊,引来中共党员赵世炎注意,两人畅谈3小时,遂结为好友。因为李立三杀伐心重,赵世炎给他起个绰号“小大虫”(即小老虎)。
由此,通过赵,李立三和正在上海建党的陈独秀,取得联系。
1921年,北洋政府以接济勤工俭学生的名义,募得捐款,建造里昂中法大学,后又不让勤工俭学学生入读。9月20日,李立三、蔡和森等率人占领大学,后被法国警察逮捕,遣送回国。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