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3日)
一
小长假三天,恰好对应教师节、9.11十周年纪念日与中秋节。比起那两个法定节假日,十年之后对美国恐怖袭击的回忆分析,无疑赢得了多得多的媒体精力。
事实上,早在这个周日之前至少一个星期,中国新闻人就已争先恐后地贡献出自己的9.11特刊,影像记录、个人历史、局势展望,连篇累牍。高潮一直延续到昨天,奥巴马和布什在防弹玻璃后诵读圣经的场面登上各报头版及门户头条。
9月9日午时,《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调侃奥巴马,“全世界的大官说话看来都容易有点空”。不过他言辞难掩兴奋,因为这一天,这家畅销报纸获得了美国现任总统纪念9.11十周年文章的首发权。于是,在《让我们共同缅怀“9.11”逝者》的标题边,这份人民日报子报配上了自家社评《后“9·11”十年告诉我们什么》,答案是:“第一,武力真的不是万能的;第二,美国作为世界政治的‘领导者’,它不可能把自己从其他国家的命运中择得干干净净。”
在开篇认定“美国不是个‘天下为公’的国家,但要说美国处处自私自利也不够公允”后,环球网编辑为文章摘要如下:“这十年大国的分歧相对来说是最小的,无论对错,各国大体做到了‘同甘苦’。如果这能为大国相处提供新的构思,这十年的风雨,谁又敢说历史不会认为它是‘值得’的呢?”今晨又有警告,《美若树中国为对立面将铸大错》。在“‘9.11’10周年,很可能成为美国人的心理重新战略定位的契机”之时,针对“美国总统初选中出现的‘攻击中国’现象”,这份时常被定义为“反美堡垒”的报纸建言:“中国需要非常真实地向世界展示自我,在明显比自己强大的美国面前,我们什么时候会妥协,什么时候会‘宁玉碎不瓦全’,都应让美国人看清楚。”
比起类似“‘9.11’十年:拉登胜,美国败”、“‘9.11’十周年:白宫的难言之隐”这样的《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议题,中共中央机关报不能这样轻易显示倾向。比起十年前那个已载入中国新闻史的头版,人民日报这一次虽然正逢节假日缩版,也在9.11当天及次日以要闻版大幅报道纪念状况,在《多国反思十年反恐历程》中,分设三则小标题:“美国——‘9·11’仍是‘现实的一部分’;南亚、中东——武力解决不了恐怖主义症结;东南亚——地区合作与‘软方式’积累反恐经验”。
二
对邵阳的几十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中秋节。
周五下午,湖南邵阳塘田市镇芙夷河上发生沉船事故,一艘满载放假回家初中生的渡轮因螺旋桨被挖砂船钢丝绳绊住而倾覆。与中国过往诸多灾难一样,在官方当天宣布遇难人数为11后,次日即有自称知情者的网络发言者指控“瞒报”。周日,湖南省委机关报刊登来到现场的省委副书记梅克保指令,其中即有一句“学生死伤的数字一定要核准,任何人都不能隐瞒。”根据通报,邵阳县副县长吴善成此时已被免职,官方发布的乘客人数由45人上升为50人。针对变化,当地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正值假期,学生们都已离校,这造成了人员核实的难度。”
不过,这远远不能阻挡媒体深入。中新社和央广等均于11日发布现场录音,称“民众对于官方公布的数据却不认同”,幸存者作证当时船上“有九十多个”。新京报则刊出和邵阳县组织部部长杨卫民及塘田市镇中学党支部书记曾令龙的对话,两位称“按照当地习俗,非正常死亡者不宜公布名字。因为有一部分家长要求不公布名字,所以至今官方没有公布死者名单”;而夫夷河一夜涨水“可能是下雨导致水量大增,放闸也可能是因为下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