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这个雾都,说的不是伦敦,是重庆。

  其实很少有人把重庆叫做雾都了,因为这些年重庆越来越像火炉了,烈日下,也许雾呆不住。不过,我第一次出差到重庆,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住的饭店就叫“雾都宾馆”。

  写这篇文章,突然想到,现在社会各界对重庆都有不同的解读,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显然还是雾都。不过,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深入雾中,还是可以看到许多东西的。哪怕雾再大,离近了看,总是会有收获。

  不过,这第一篇日记,就有点难写,我要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

  因为昨天下午六点刚刚从旧金山这座山城回国,今天下午就来到了中国的山城重庆,两个山城,相距一万多公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距又何止万里,反差要多么强烈。

  草草吃过晚饭,就到了重庆大剧院看重庆市的“唱读讲传演出”,就是俗称的“唱红”。这是个众说纷纭的事物,能说得明白吗?能不挨砖头吗?

  还是要说,因为能够近距离看这场演出的人,特别是外地人不多,看了以后能够动手写的更不多,我要把这个演出报告给读者。不是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更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谩骂。

  说实在的,当我走进大剧院,看到每个椅子上都有一面红旗,心里真的咯噔了一下,想,这要是全场都挥舞起这面小红旗来,成了旗的红海洋,会不会有不好的联想?不过,小旗子旁边的节目单我打开看了,好像还不是想得那么鲜艳的红。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岳飞的《满江红》、小提琴齐奏《花儿与少年》、童声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些,似乎更加可以算作古典或者是经典。当然还有些怀旧的演唱,如抗战时期的《太行山上》、《游击队歌》、《保卫黄河》等,算是半红吧,全红的像《共产党宣言》、《红星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建设和谐大家园》、《歌唱祖国》等等,我倒是觉得还可以接受。

  演出者都是大中小学生、警察和各个区得业余演出队伍,普遍水平不错,有些还还相当专业,看得出,他们经过了认真的排练,并且演出过很多场了。

  只有到了最后,全场合唱《歌唱祖国》时,台上台下红旗挥舞,才有了一点红海洋的味道,不过,前面的演出已经基本上能够让观众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了。

  唱红,是许多人对重庆非议较多的,我身临其境看过,倒是有这样几点想法:

  一是现在各地都请张艺谋等大搞什么印象丽江、印象桂林还有若干个印象XX,长沙是一个似乎叫做“大歌厅”的项目,也是晚间演出。重庆用了“唱读讲传”这样一个概念,相当于重庆版的“印象山城”,似乎也未可厚非。通过这样的演出,把学生和市民组织起来,业余时间能够演出或者观看演出,参与感强,锻炼人才,也是有益的;

  二是我认为节目还是可以做些调整,尽量去掉一些争议较大的曲目,如有些歌词反复唱跟着毛主席,现在,毛主席已经去了,也跟不上他老人家了,再者说,毋庸讳言,对于毛泽东,很多人有水火不容的观感,孰是孰非很难在短期内争论明白,也许有人就会因为听了这些曲目产生对重庆整体改革的怀疑或者不满。不唱这些,并不代表反对或者不敬,可以代之以其他积极向上的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歌曲,这是不难找到的;

  三是尽量避免把这种文艺形式变成强加到每个人头上的东西,有些人要唱邓丽君,有些人要唱周杰伦,有些人要唱毛泽东,都是可以的,不能强制性地用工作时间或者学习时间来唱歌,就是说,不要运动式,也不要命令式地只唱指定的歌曲。

  回饭店的中巴车上,有人说,这两年,重庆市民的唱歌水平提高很快,拉出一个来就唱的像模像样。这话,我信。不过,要说唱歌就提高了思想觉悟,我还真要打个问号。

  演出结束是晚上十点。走出重庆大剧院,看到嘉陵江对岸灯光明亮,我不禁叹道:今日无雾!

  雾是没有,今晚一定会有人向我扔砖头,我要准备一顶钢盔。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早晨,重庆弥漫着轻雾。

  如果说,旧金山的雾是灵动的,飘忽不定的,重庆的雾似乎多了些凝固,多了些静谧。很久没有欣赏过山城的清晨,这幅画面久违了。

  记得来重庆多是在1999年,为了组织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那年我到过7次重庆,10次成都,这里的美食美酒美人美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十几年过去了,重庆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就拿昨晚看演出的大剧院来说,当年我代表凤凰卫视组织中央民族乐团来演出,用的是著名的人民会堂,好像还是贺龙主政的时候修的。这次看到山城夜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忍不住也要赞叹一声。

  有人评论说,一个城市,不要把大把的钱花在城市建设上,这话有道理,我十分赞成。只是我说的这些赞美的话时,是看到了重庆确实也在民生上做了实事。

  我看了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直到三届九次全委会议的文件,基本上每次全会的重点都是在民生上,我不厌其烦地把薄熙来每次讲话的题目抄在这里:《在扩大开放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新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唱响主旋律,凝聚精气神》、《夯实党建基础,推动重庆发展》、《抓好十件大事,切实改善民生》、《把重庆建设得更美好,让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缩小三个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七次全会,七次讲话,除了第三次和第四次是在讲主旋律,讲党建,余下的五次都是在经济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上做文章。

  看文件还是有纸上谈兵的感觉,还是要听听重庆市民到底怎么想的,于是,今天早上我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昨天到重庆,后天离开,两三天时间,只能是蜻蜓点水,想知道重庆人是怎样看待这两年的变化的,山城的朋友,或者是山城有亲朋的朋友们,能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你们的感觉吗?正如鞋舒服与否只有脚知道一样,一个城市的好坏,市民最有发言权。”

  很快,我收到了40条回复,大多数是肯定的,也有基本肯定捎带批评的。不要说这些都是水军,水军的反应还没有这么快。

  谍眼看世界说:重庆这几年的变化是令人兴奋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重庆变得生机勃勃;打黑和交巡警平台的建立,使人们的安全感有了看得见的保障;唱红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虽然有形式化的嫌疑,但唱红的人唱得心情愉快,唱得精神振奋;建设“平安重庆,森林重庆,健康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是目标!

  陈黎熙说:作为一个重庆人,我想说,三年来,重庆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打黑肯定值得肯定,这也是薄深得民心的一点。个人觉得唱红有点形式主义了,唱红要人民发自内心,自愿的唱,而不是一项政治任务,招商引资使重庆经济持续上升,也给重庆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当专职说:作为一名地道的重庆人,我有话说。 政府搞新农村建设,要求高速公路两旁的房子统一刷白墙,画花窗,市政府开车经过会看到。外面看起来是亮了, 可没有内涵, 每次回老家还是觉得住着不舒服,卫生。当然我喜欢我老家。 只是想说, 政府搞这些就应该做实事, 少来形象工程,马屎外光。

  鱼児999主要是批评:森林重庆(种银杏树的发财了),宜居重庆(开发商发财了),健康重庆(没啥感觉),畅通重庆(天天都堵),平安重庆(打黑还是值得表扬的)

  笑看丛中说:在重庆生活的朋友们过得好着呢。不要一听到唱红打黑您就想着运动,这种思维才是所谓文革思维吧,呵呵。其实对于百姓而言,现实效果是不错的。

  有一位博友还绘声绘色地说了这样一段:

  “去年末某雨夜打的去解放碑,问司机:生意好吧?答:好啥子哦!啷个也?打黑的嘛?打黑跟你生意有啥关系也?嘿,姐儿,你豆不晓得了,我们这些车晚上豆靠那些嫖客呀,小姐呀,毒贩啦找生意噻,正经人哪个深更半夜往外面跑嘛。一打黑,这些黑社会哪个还敢出来嘛。你说我们的生意啷个好的起来嘛!那你觉得打黑好不好咧?那还是好噢,起码治安好了噻,虽说晚上生意少了,但是跑起毕竟还是不像原来恁个害怕了噻。”

  看得出来,这些话都是用心写的,也表达了他们的态度。

  我到重庆前,听了不少的议论,很多人对重庆不以为然,我也心有疑惑,只是我有这样一个想法:重庆在做事情。而现在的中国,做事情的人不多。当然也有人说,做错事不如不做,我不这样看,中国现在就缺少试错机制,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不试试怎么行?

  下午,薄熙来书记刚刚从北京赶回来,就召集了一个座谈会,请各地来的学者对于重庆的工作提些意见。薄熙来真的是一个明星领导者,风度翩翩,口才出众,几句话一说,就抓住了听众。例如,他说起昨天晚上的演出:就是业余的,要在演出时跑点调什么的,才显出真实;现在许多领导没有想法,稿子都是秘书写的,中共当年打江山是靠思想,今天也要靠思想;共产党员总要有点骨头,对闲言碎语要迟钝一点。等等。

  因为是这样一个层面的会,我不想在个人的博客上披露太多的内容了,真的有许多精彩。

  在百忙中薄熙来听大家讲了一个下午,又陪大家吃了晚饭才离去,不可谓不礼贤下士。

  只是我还是有些感慨!在我看来,重庆的实事做的非常好,例如加大开放力度,例如警察进校园,例如大力扶持微型企业,例如解决贫富差别的问题,但是,当上升到理论高度时,显得陈旧了些,我想,这和没有广泛地听取各个层面的意见有关系。

  就拿唱红歌来说,其实作为一项符合共产党执政特点的文艺活动无可厚非,但是有时表现的力度过于大,在阐述主旨的时候,没有找寻到更加合理的切入点,容易引起误解。

  当然,我的一个最主要的担心,还是在于心。

  以薄熙来为代表的重庆的带头大哥们,他们为重庆人民殚精竭虑,也取得了斐然成绩,心到底怎样?是认为自己还是一个为人民做事的仆人呢还是觉得自己是救世主?我说的是心而不是口,口上的话,谁都会说。

  其实,这才是关键。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三

  今天的重庆,有点雾都的样子了,天上的乌云和浓雾似乎织在了一起,形成巨大的帷幕,根本看不清远处的楼宇,间或还飘上几滴细雨。不过,雨中的山城还是别有几番姿色。

  重庆有几位微博约好的朋友约我中午吃饭,他们看到了我在微博上发的帖子,愿意作为原住民,为我提供他们对于重庆的意见,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围脖的作用又显一斑,要谢一下曹国伟和陈彤。

  中午一共有六位朋友和我相聚,除了两位读研的学生外,都是资深的媒体人或独立学者。因为都是共识网的读者,所以,竟然像久违的老友,毫不拘束。上来就直奔主题,说他们爱之深责之切的重庆。喜爱和不满不断交替在他们的言谈话语中,以至于这些以文字和逻辑见长的学者们,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话语也隐藏了不少的矛盾。

  我们说到了重庆的公租房,交警平台、打黑和唱红歌,对于每一件事情,他们多少都有些不满,公租房的问题,他们认为价格高,交通不便,五年后的价格不清楚;对于交警平台,认为造价高,难以为继;对于打黑,认为有扩大和草率的问题;对于唱红,认为不应当利用工作时间和花大量的经费。总之,对于重庆的许多做法,他们认为有商榷的空间。

  我不意外听到这样的声音,事实上,我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这样的质疑声。对于知识分子来说,特别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责任,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所谓千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就是这个意思。况且,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这座城市的进步。

  我非常感谢他们,也非常尊重他们,他们,也是这个城市的脊梁。不过,脊梁这个词前些天被用坏了,委屈他们了。

  下午,先去看了一个公租房项目,位于北部新区的鸳鸯镇的民心佳园,这里,已经盖起了54栋二十多层的高楼,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的负责人说,很多符合条件的居民通过摇号住进了这个小区。小区街道上的人来人往告诉我此说不谬,从这些居民脸上的阳光看,他们的心中也有阳光。

  我参观了其中一居室、两居室、三居室的样板间,面积在30多平米到80多平米不等,都是精装修的房屋,布局合理,装修简洁实用。按照每平米十元钱计算,大概每套的租金在300多元到800多元不等。我算了一下,大概相当于北京正常租房价格的四分之一。

  看这些房屋时,我总是想到我们公司的青年男女们,想到他们在北京生活的不易,主要的就是租房的不易,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要用在租房上,还常常和房东产生摩擦。不久前,公司一个员工和房东闹矛盾,竟然只得连夜把家具和被子褥子搬到了公司暂存。要是这些房子能用乾坤大挪移之术搬到北京,那是多大的福音啊!

  原以为这个小区里市中心很远,看了地图才知道,离市中心的解放碑只有九公里,而且有两条轻轨通到这里。

  这位负责人告诉我,重庆计划要修建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这个数字,要占到重庆所有新建房屋的20%以上,让更多的低收入的人能够居有其屋。他说,最近几次摇号,参加摇号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住进公租房的人每个都成了活广告,让其他的符合条件者心生羡慕。

  离开鸳鸯镇,去看交巡警平台。

  不知算不算重庆的首创:在闹市街头,支起一把约五米直径的墨绿色大伞,伞上是几个方向的摄像头,影像直接传到伞下工作平台的电脑,有五个民警在伞下值班,等于是把派出所和交警队搬到了大街上。伞旁边,停着一辆轿车,两辆警用摩托车。市公安局政治部的负责人告诉我,这里的民警是三班倒,处理交通、治安和一切群众需要警察办理的事情。

  这个交巡警平台,不但方便了老百姓,也照顾到了民警的生活,冬天有取暖设备,夏天有冷风设备,有先进的电脑处理系统,也有身份证查验系统。电脑直接联网到公安部的犯罪查询系统,直接可以查询网上通缉的罪犯信息。正在执勤的民警告诉我,他们已经抓获了五名网上通缉的罪犯。

  这样的交巡警平台,重庆要建500个。市局政治部的负责人说,许多市民甚至要求这样的交巡警平台能够建到家门口,他们太需要了!因此,市局专门研制了移动交巡警平台,随时可以配置在需要的地方。

  难怪重庆市民对于治安状况的满意程度很高,人心是一杆秤啊!

  下午还去看了重庆打黑展览,看了两江新区的规划沙盘,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目不暇给。

  如果说,眼前主要是听说重庆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那么,今天下午,我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留在这条道路上的脚印。

  当然还是有疑惑,就是这样能够持续发展,例如,花这么多的钱,重庆的财力能够支撑吗?例如,假如政随人走的话,重庆新政能有多强的生命力呢?

  也许是杞人忧天,但愿是杞人忧天!

  不过,在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样的问题:同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官方和民间精英知识分子常常结论不同呢?我想,一方面,也许是沟通不够,不少民间人士没有得到准确的官方信息,而官方也没有考虑到要把准确的信息传递出去,双方有落差;另一方面,也许是官方惯常在宣传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放大成绩部分,这是人之常情。而民间人士,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以监督者的目光审视,难免有时苛求,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双方都向对方靠一步,双方都多一些交流,共识也许会多一些。

  我在前一天的座谈会上,曾经讲到过我的这个观点,老百姓也是分层次的,有些人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他们就满足了;有些人并不简单满足于物质的满足,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有“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官方也要理解他们。

  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上探索的同时,在互相理解上,能不能也探索一小下呢?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今天下午该回北京了,上午有一点时间,还是要去现场看看两江新区,特别是看看龙兴工业园区。

  龙兴原来是一个镇,去年7月中央批准建立两江新区之后,这个镇的农民就面临拆迁问题,因为这里规划了一个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据说拆迁做的不错,但是究竟如何,还是眼见为实。

  大约四十分钟车程,不记得钻过了几个隧道,钻透这连绵的大山,还是要下一点功夫的。不禁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重庆人还真有点愚公精神。

  几十栋大厦已经拔地而起,当地的一位干部,现在是工业区综合部主任向我介绍情况,其实,我从他的衣着和眉宇间,还依稀可以看出农民的形象来。他先带我看了这个拆迁户入住的命名为“和合家园”的小区设计模型,从模型看,这个小区已经是非常精致了。这位主任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万科地产准备到这里开发房地产,但是,他们说,如果他们的产品比不上和合家园的设计,那么就别想卖出去了。

  接着看了样板间,从30几平米的到80几平米的房子,布局很合理。

  我问了几个问题,一是农民买得起吗?二是农民愿意上楼吗?三是没了地,农民干什么?有没有钉子户?

  个子不高,黑黝黝的面孔,穿一身邋遢西装的主任回答得头头是道。

  他说,每个农民可以分到30平方米简装修的住房,按照1900元一平米来计算,而政府补贴是每平米2400元,如果按时搬迁,还可以得到400元的奖励,这样,每平米就是2800元,三口之家可以买90平米住房,30平米的一居室和60平米的两居室各一套,五口之家可以买30平米一套和60 平米两套,每个搬迁家庭都可以除自住外,出租一套房屋。国家给予的补贴,每平米还可以余下900元,足以支付买洁具、电器和其他生活用品,还可以余下一些钱;

  现在的农村,连38、61部队都没有了,只剩下99部队,就是说,妇女大都已经到工厂上班了,孩子们都到城里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去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地也大都没有人种了。楼房的条件和社区环境都比农村的房子好的多,所以,在外面打工的青壮年都主张老人搬到楼上住;

  为了让剩余的劳动力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劳动,工业园区现在已经开始对农民进行培训,包吃包住每天还发20元钱,使他们尽快能够适应工业区入驻企业的用工要求。龙兴工业园区和入驻的企业会签一个合同,每个企业必须用不少于全部员工15%的当地农民工。所以,农民的就业问题不难解决。

  至于钉子户,有些农民开始有想法,不愿搬,但是,经过工作,也很快搬了,因为他们觉得条件还可以。

  我发了一条微博介绍这个情况,很快收到不少回复,其中一位这样说:“其实做好了, 老百姓不是不讲道理的。 我家的耕地都卖出去了,上面建起了工厂, 我们也愿意看到家乡土地上繁华起来。”

  也许这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吧!

  中午遇到两江新区的一把手翁杰明,这位年轻的领导干部,曾经编过《和总书记谈心》一书的博士后说了他们的一个“小小的改革”,就是把原先安置用房的划拨用地,改为出让土地,他说,无非是政府不收出让金,让老百姓得到实惠,问题就解决了。

  说是小小的改革,实则大大的思路。

  两江新区一共占地1200平方公里,现在成为一片热土,到处机器轰鸣,到处热气腾腾,再过五年,这里一定是换了模样的地方。

  龙兴园的主任执意让我看看他们规划中的森林公园和影视城,也许是想证明,这里除了工业,还要有文化和环境保护吧!我站在山坡上,沿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薄雾下,青山绵延,山边绿水缠绕,主任告诉我,那是长江的支流,叫玉林河。山上,树繁叶茂,绿色葱茏。山水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像是一幅水墨画。

  我不禁又有了联想。

  大自然就是这样,有天有地,有河流有山川,有大树有小草,有五彩缤纷的百花,有千回百转的鸟鸣。那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要有同一种颜色呢?

  今天是我此次造访重庆的最后一天,说实话,重庆还在雾里。但是,似乎我又能够看到雾中的某些景致了。我想,重庆的干部在做事,在探索,这是看得到的;重庆在关注民生,在治安、住房、拆迁等各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这也是看得到的;大多数重庆的百姓还是满意的,这也是可以看得到的。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样多的质疑呢?首先是对意识形态的质疑,因为过去已经证明了有些意识形态的东西是错误了,现在重庆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在恢复,而且没有一个创新的表达方式;再有,就是重庆的主要领导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和非常高的威望,说话一言九鼎,会给人以人治的担心;三是在宣传和表达上,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分清百姓的层次,没有专门对知识精英作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也没有最大限度地说服持有不同看法的人。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到重庆不过70个小时,不过匆匆一瞥,按理不敢乱说,但是,我想,重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这样简单了,不夸张地说,全中国都在盯着这座山城,我也必须把自己的感想吐出来而已,不吐不快,至于也许有人觉得吐出的东西实在不好闻,我只好道歉在先了。

  终于写完了四篇《雾都日记》,该准备过十一长假了,好好睡一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