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中美文化艺术论坛落下了帷幕。聚集两国众多明星级人物的盛会,给已经深秋的北京带来一丝暖意。美中尽管体制不同、历史徊异,但是通过电影、音乐、诗歌、小说等文化艺术形式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人民之间的了解,而且从长远看有益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里欧•巴克与马友友合作演出“天鹅”(这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录像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观看:http://blogs.wsj.com/chinarealtime/2011/11/20/watch-yo-yo-ma-and-lil-buck-perform-the-swan-in-beijing/)
我虽然不能亲去现场,但是感谢网络世界,得以通过视频观看了专场表演的精彩节目,还有那些大牌导演演员作家策划人有时诙谐、有时深壑的精彩对话。其中有一段是听众问葛优有没有想过去国外拍大片。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插话认为葛优非常幽默,美国人最欣赏这种风格,所以去好莱坞发展一定会非常成功。葛优则回答说他英文不行。如果让他演一个说中文的戏,还有希望实现。
这次论坛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街舞新星查尔斯•莱利“里欧•巴克”(Charles Riley a.k.a. Lil Buck)与世界级大提琴家马友友合作的“天鹅”。这两位表演艺术家几乎完美地将艺术的古典与现代、高雅与通俗结合在一起。
里欧•巴克来自孟菲斯,那里是以伴随重低音节奏的街舞诞生地。最早在1980至1990年代出现以快速伸缩、顿挫和甩动为特点的Gangsta舞步,后来发展出带有哑剧元素、舞步更为圆润的Jookin,现在还有模仿冰上舞蹈、将滑步与大幅度的滑行结合起来的Icin。四、五年前出品的一张光碟将Jookin/Gangsta街舞带进了人们的视野,现在这种街舞已经在世界各地流行。
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里,圣桑的灵感在马友友的琴声里流淌,里欧•巴克的原始朴实舞步再现了那只丧偶的天鹅追寻伴侣而去的瞬间。一百年前专为宫廷和上流社会享受的艺术,在21世纪走进了平民的街巷,又回头占领了过去精英们专属的舞台。当初里欧•巴克将自己创作的天鹅之死贴上Youtube(在中国有优酷),朋友将他介绍给马友友,合作演出的片段在网络上点击率超过百万。它让我们看到,在信息化的时代,迅即传遍世界的不会只是悲剧性事件,时刻发生在身边的感动人生也可以随时给我们带来欢乐。
街舞在西方特别是在拉美和非洲历史悠久,美国的街舞最早是从黑人社区走出来的,现在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这次论坛开幕的第一天下午,美国亚洲协会的夏伟在与马友友和谭恩美对谈《成长在两个世界》中提到,美国社会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活力,原因之一就是不同时期来自世界各国的大量移民,他们的语言、文化和音乐,还有他们的家庭生活等等都深深地影响了美国。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源泉就是非洲。黑人作为奴隶来到美国,他们的心灵世界,还有他们的音乐、舞蹈融入到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艺术形式既不分国界,也不分种族。我在美国的朋友不算少,但是肯定不如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多。但是在我的朋友里面,就有好几个家境不错人家的孩子特别喜爱这种发源于城市贫民区的街舞,其中两个还是华人的孩子。他们在学校的同学圈子里练习和表演,在大人和亲友的聚会上也会献上节目。就在不久前,其中之一随父母去夏威夷度假,在威基基海边的街头看到当地人拉场子跳街舞,就上去即兴了一把,立马把那帮人给镇了。他兴致勃勃地连跳了两晚,还挣了不少小费。
什么时候回中国,在北京上海的街头,除了练太极扭秧歌的大爷大妈大叔大嫂,是否也有可能看到身手矫健的街舞少年?
(优米网作为这次论坛的协办单位,发布了12场对话的现场录像,还配有同声传译的中文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观看:http://chuangxin.umiwi.com/2011/1122/49503.s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