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评论记者张天潘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又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齐聚一堂共商国是时。当然,随着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与意识的提高,在人民大会堂会场之外,两会的议题与讨论早已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拉开了帷幕。
微博搅动前所未有参政议政热潮
两会未动,微博先行。借助新技术的平台,140字的微信息,实现了迅捷有效的每秒每刻的即时互动。同时通过其特殊的扩散功能,能够让信息充分放大,形成聚合效应,甚至某些议题在微博上,还可能实现核裂变效应,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通过这样的技术平台,可以一改以往的参政议政思路,实现精炼提案、民意传达、充分参与的良好效果。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天的微博“两会”,不仅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微博上公开征集提案,更有网民直接在微博上公开自己的民间“提案”,希望能够引起“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如此,将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代议制形式,实现参政议政的渠道与方式拓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民主训练。
众所周知,全国人大代表不是选民直接选举的,而是通过间接选举方式,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政协委员则是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反复酝酿协商推举产生,经全国或地方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会同意成为政协委员。在这种代议制下,虽然各个代表委员及其一些提案都是由各级的两会进行逐级推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慢慢脱离最普通的民众,无法有效直接地传达民意。而且代表委员们的身份只是兼任的,没有专职化。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每年都有个别代表委员们的雷人雷语以及雷人提案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在选举机制上的一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代表委员们坐而论道、脱离社会,犹如不食人间烟火一般,或者忘记了身份职责,把“两会”当做聚会的场合,严重地浪费有限的参政议政资源。
于是,在机制无法实现改善的时候,如何让社会的民意、舆论畅通地传达出来,插上翅膀飞达两会,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会命题。正是如此,前几年博客、论坛这些新媒体的互动平台一出现,就成为了两会期间全国人民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舆论平台,实现了代表委员们接地气、民意舆论能上达的双赢目标。近一两年来,微博更是后来居上,成为最为便捷与有效的阵地。当然,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就是高官高调地开微博。如全国首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省部级官员,并且创造了微博“蔡式风格”,被网友昵称为“蔡叔”的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就是其中一例,他2月20日的“向全国两会建言”微博,截至3月1日已经得到了10524次的转播和评论,被他在微博上晒出的建言,已经有41条。
身为政协委员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2月25日也在微博上向网民征集建议和问题,且在12小时内就收到了300封邮件,称“这将是一个史上问题最多的提案”。崔永元表示,自己的提案是“想让所有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做政府和群众的日常联系人”,通过建网上的“信访局”,让代表委员们成为“泄压阀”。崔永元的做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们在做了,但是他所点出的意义,却是其他开微博的代表委员们所没有思虑及的,即通过微博,在民众与政府之间以代表委员们作为桥梁,实现社会“泄压”。
需更多民意表达渠道实现社会泄压
其实崔永元的“泄压阀”之说,正是社会学里面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安全阀”。著名美国社会学家、冲突理论代表科塞明确提出和阐述了社会安全阀概念,其意指每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一类制度或习俗,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当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他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以下述社会现象为例来说明“安全阀制度”:原始人有节制的复仇制度;前文字社会中在狂欢节期间对性禁忌、性回避的解除;西方文明社会中曾盛行的解决私人仇怨的决斗;现代和早期社会中一切有助于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以及各阶层间紧张关系、消除人们平时紧张情绪的共同性的娱乐活动等。
而对于中国当下的社会来说,安全阀机制的构建,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利益表达渠道狭隘、权力膨胀加剧、维稳越来越高压化等等,影响着社会压力的释放与问题的解决。在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之下,安全阀的空间日益被压缩。中国社会学者应星在他的新著《“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中以“气”为视角,认为中国农民也好、作为中国弱势群体也好,它和西方人讲的“为权利而斗争”其实有不同的地方,它比较接近另外一个概念:“为承认而斗争”,换成中国人的俗话讲:“人活一口气”。这个“气”也好,这个“承认”也好,和利益、权利是不同的。正是因为咽不下那一口“气”,有些访民才因为一些在外人看来并不值得花费如此高昂成本的事而屡屡上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后要求得到或者仅仅是一种承认或一句道歉。
因此看来,在每年两会期间如临大敌防止访民进京的安保工作,本身就像陷入了一种悖论之中:社会安全阀锁闭,缺乏泄压与利益维护与表达的渠道,一些民众才被迫走上上访之路;而森严戒备的安保,更促使了安全阀紧闭,激起更强烈的“气”、更大的社会压力,从而最后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崔永元所说让代表委员们成为“泄压阀”才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使得微博成为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渠道,让社会民意舆论与民众利益维护能够较为畅通地、及时地传达出去,从而更好地维护这个社会真正的而非强力压制下的稳定。
深化体制改革当是两会议题之母
通过微博、论坛等新媒体的两会聚焦,我们发现,现在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依然是每年关注的那些老话题,诸如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改革、社会管理、房价调控等等。当然,这也与民众的呼声有关,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越具体越贴近民生的提案,确实是很好的,具备更多解决的可能性。而且只有每年的持续关注,才能逐渐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每年两会提案由于过于分散导致议题分散,最终能够得以提交讨论的并不是很多,能够最终得以表决的就更是少数了。因此整体上来说,形成的推动力不足,一些代表委员只能单兵作战。再者,提案越具体化,对于宏观上议题的把握就更难实现,由此也导致了因为过多地关注相对较为中小或微小的问题,使得当下最为急迫的已经成为共识提议———深化体制改革,迟迟没有提上议程。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使用“顶层设计”,当时的表述是“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在其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了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但在随后的时间里,并没有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正如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清华大学凯风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在不久前发布的《社会进步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在今天,体制改革已经陷入困境,可以说是个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基本被搁置,尤其是体制改革被束之高阁”。从“浅水滩”摸着石头过河,渐次走进“深水区”,然后有些人就不想走了,甚至喜欢上了摸石头。
现在社会在维稳制造出来的表面稳定之下,其实已经人心思动。去年年终时网络上广泛关注和讨论由韩寒抛出的《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文章,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均是最真实最基本的社会心态,人们不希望再来破坏力十足的革命,而是希望实现生而有之的民主权利与自由,但如果再无体制上的改革与良好的顶层设计,整个社会很难保证不会发生大的变乱。具体到两会,如果没有体制改革,每年关注的那些议题,实际上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加剧沉疴积淀,积重难返。因此,应该有更多的代表委员们,透过微博那些显得细碎、杂乱的各类信息,清醒地辨识到深化体制改革的社会共识,在具体化的提案之上,将深化体制改革作为议题之母,一起致力于突破既得利益的阻挠,形成强大的推助力,推进改革顶层设计与规划的真正落实,让国家走出“转型陷阱”,走出“历史的三峡”。
2012年03月04日 10:05
http://gcontent.oeeee.com/2/71/271117ee875c80c7/Blog/6e3/6221ca.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