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大贤虎变愚不测


                                          
——台湾政治转型的启示

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文明获得了高度发展,其标志固然离不开物质方面的成果,比如通信和交通手段;精神方面的成果也非常丰硕,其中最突出的大概要算全球化的趋势、普世价值的广泛认同和政权更迭、政体革新的非暴力形式。在最后这一方面,成功的范例远有以波兰、捷克为代表的东欧各国,近有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

考察这种非暴力方式政治革命,其成功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或曰显著特点——执政者与反对派双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协商与妥协,这需要过去曾经的对手,现在要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全体国民的福祉,携起手来,成为合作者,贡献出各自的智慧。

东欧离我们较远些,文化背景差异也大,暂且不提。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语言文字、文化传统都与大陆相同,同时,台湾当时的执政党国民党与大陆的执政党共产党,都是按照苏俄列宁的建党原则改组或新建的革命党,两党组织架构大同小异。

我曾经提出一个诘问:西化不要,台化可否?

今天这里就来说说在台湾的政治转型中执政者的作为,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1984年是74岁的蒋经国担任台湾最高领导人的第七个年头。这年的1015日,写了《蒋经国传》的作家江南在旧金山遭枪杀,此案震惊海内外。美国联邦调查局迅速侦破此案,查出了暗杀江南的三个凶手。新闻界披露的调查结果证实,此案有台湾情治人员介入,蒋经国次子蒋孝武难逃干系。这让蒋经国和台湾当局立即陷入了世界舆论的声讨之中,名声扫地。


蒋经国与结发之妻蒋方良有三个儿子,老大蒋孝文从小被娇生惯养,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浪荡子。在美国留学时,因数度交通肇事,被美国驱逐出境。回台湾后,整天歌红酒绿,醉生梦死,并因酒后驾车将一军官轧死。三子蒋孝勇进入商界,成了一名颇具实力的企业家。所以当时朝野都认为,次子蒋孝武可能是蒋经国着力培养的接班人。蒋经国似乎也将希望寄托在二公子的身上,从1976年起便让蒋孝武进入情报部门,使其担任多个部门要职,涉及党务、军特、宣传等重要系统。

江南命案对蒋经国打击极大,据其身边的人回忆,蒋经国一见到蒋孝武就摔东西,骂之为蠢货蒋经国也不再信赖情治机关,蒋孝勇这时变成父亲的亲信,每星期二和星期五要向他报告最新的政情发展。某些反对派刊物开始称蒋孝勇是“地下总统”。为了澄清事态,蒋经国19858月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表示,他“从来没有考量过”由蒋家成员接班。这年的1215日,蒋经国向“国民大会”发表讲话时,更明白地针对在他身后是否有蒋家人或军人主政的问题,回答说:“既不能,也不会。”


促使蒋经国下这个决心,当然还有更多因素,但江南命案无疑是一个契机,促使他在政治改革这条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在蒋经国上任的最初几年里,台湾仍处于“戒严”时期。蒋经国虽延续其父的做法,继续搞“威权政治”,是公认的“政治强人”,但言路尺度已经有所放宽,其标志就是
1979年《八十年代》和《美丽岛》两份反对派刊物被批准创办,社会上的反对派开始形成。


当时岛内有两个反对派,一派是以《八十年代》为阵地的温和反对派,一派是以《美丽岛》为阵地的比较激进的“美丽岛”集团,这一派声势最大,普受欢迎,杂志发行量在
1030万份之间,并陆续在全台各县市成立办事处,又主办街头活动。同时,台湾街头也开始出现油印的刊物,例如《潮流》专门报道反对派活动以及批评政府的言论。几种力量在岛内互动的结果,终于酿成了“美丽岛事件”。


事件发生当日——
19791210日上午,蒋经国以主席身份在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上发表重要演讲,确认:厉行民主宪政是国家政治建设所应走的大道,必将继续向前迈进,决不容许后退。今后当更积极致力于健全民主政治的本质,从发挥公意政治功能、加强法治政治基础、提高责任政治观念三方面同时并进。“重视民权自由的保障,更重视国家社会的安全,使自由不致流于放纵,民主不致流于暴乱,以建立安定的民主政治。”


但是对于在高雄发生的民众上街游行示威,蒋经国还是选择了镇压,他觉得若非如此,可能会滋生更多暴乱,以致改革的进程失控。蒋经国批准逮捕美丽岛集团首要分子,同时把《美丽岛》及温和的《八十年代》统统停刊。


另一方面,蒋经国又展现逐步走向代议民主政治的决心:因美台断交中止的“立法委员”增额选举,定于
1980126日恢复举行。蒋经国对国民党的选务部门交代,即将举办的选举务必民主、干净。他说,国民党“进行改革,不是为了赢得选举,而是在改革的道路上举办选举”。


为了争取民众支持执政党,从
1979年开始,政府增加新的民众福利、修订公司法,最低工资由每月67美元调升为84美元,还设置劳工买房贷款专案,大幅增建民众住宅,提高对贫困户的福利赈济等。

1980年代初期,台湾的市民社会已经在家庭、宗亲、宗教、嗜好和工作的范围获得发展空间。消费者文教基金会成立于1980年,动员民众对米价、核能发电等议题关心。地方及全国性的反污染组织也出现,有些强悍的环保组织,如台湾绿色和平组织还跟国际组织串联,互通声息。这期间,劳资纠纷案件激增,追求民权已经蔚然成风,谁也阻挡不了。

1985年,蒋经国告诉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马树礼,他决心在今后一两年内推动全面民主改革,并要求马树礼召集几个专案小组,非正式地讨论政治改革事宜。


蒋经国认为,孙中山
1924年在鲍罗廷指导下,采取的列宁式政党架构组织,已经不合时代需求。按照这套架构,国民党是意识形态挂帅的革命党,以历史的任务来合理化党对真理、道德的垄断,这与多元、民主的社会,与开放、竞争的政治制度根本不相容。


经历了将近一年在党内营造共识的准备工作之后,
19869月,蒋经国表示将要解除实行38年的戒严令,并开放党禁,开放报禁。此言一出,令台湾民众如久旱之逢甘霖。那些多年来坚持不懈为争取民主权利而斗争的人士,迫不及待地于928日在台北圆山饭店集会,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


这可吓坏了那些满脑子专制思维的国民党大员,情治部门还向蒋经国呈上了一份抓人名单。但蒋经国没有批准,他对幕僚们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他说,国民党过去太骄傲、太自负,现在起,不能再跟从前一样。


国民党内有许多人向蒋经国提出质疑,国民党大佬、“国策顾问”沈昌焕跑来提醒蒋经国:“这样做,国民党将来可能失去政权的!”蒋经国却淡淡地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1987年的台湾是个丰收年,不仅政治革新有进展,蒋经国鼓励投资高科技产业的政策,也得到亮丽的成绩。台湾成了全世界第10大制造业产品出口地,外汇存底接近400亿美元,以每人平均持有外汇之数值来看,高居世界第一。


当蒋经国
1988113日逝世时,台湾的民主转型虽仍有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推动,但大体而言,到了1988年元月,民主政治已在台湾实现了“软着陆”——198811日,台湾当局正式结束了报纸的限证、限张的禁令。数天之内,就有200家左右新出版物向政府办理登记,街头立刻出现许多新兴画报。同时,也有60多个政治团体申请注册成立政党。后来,包括民主进步党在内,共有20个政治组织获得通过,正式成立政党。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具有广阔战略视野的领导者供应不足。

                           

——兰德公司《国际领导能力新挑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