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 【本報訊】
     中美關係最近又生波折。隨著中菲黃岩島衝突引起華府的嚴重關注,大陸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又選在中美舉行第四輪戰略暨經濟對話前夕的敏感時刻,躲進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為中美戰略合作增添新的變數。

     中菲南海對峙與陳光誠事件的發展態勢,似乎顯示了華府對北京正予取予求。就南海主權爭端而言,菲律賓敢於挑釁中國的核心利益,無非受到美國承諾軍援的鼓舞。4月底美菲召開「2+2」會議期間,菲國總統艾奎諾三世公開而自信地認定,中國不會採取任何軍事行動,又何嘗不是美方傳遞的信息,利用菲國間接挑戰北京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的立場。

     陳光誠事件更挑動了中美最敏感的神經。4月26日他躲入美國使館,毫無疑問是靠美使館人員的協助。駱家輝大使5月2日親自陪同他離開使館,前往朝陽醫院,甚至主動告知《華盛頓郵報》這項訊息,說穿了也是藉機向中國民眾展示美國的價值觀。國務卿希拉蕊事後強調,陳光誠此舉是個人選擇及對美國價值觀的認同,更呈現出美方對人權問題的高姿態。

     或因2010年的對峙與衝突經驗,北京目前已傾向經由直接、透明而公開的對話與溝通,化解與美方不必要的摩擦。華府面對北韓核武、南海問題、網路安全或敘利亞內部衝突等重大議題,因有求於北京,自不樂見中美戰略對話途中生變。於今,北京官方釋出允許陳光誠出國留學的訊號,美國則放低姿態表示尊重陳光誠個人的選擇與價值觀,顯見中美都期望該事件盡速落幕。

     中美為陳案妥協的結果是各自找到了下台階。希拉蕊在中美戰略暨經濟對話的開幕致詞曾不點名的指出,任何政府皆應滿足公民對尊嚴和法治的渴望,所有國家都無法、也不應否認這種權利。北京在整起事件無論是處於被動或柔性回應,刻意保持低調確實有助於防範事端擴大,也能避免中美關係雪上加霜。

     北京外交部制式地抨擊美國以「不正常手段」擅自收留中國公民,干預了中國內政,並要求美方應正式道歉,維持大國應有的尊嚴。國務委員戴秉國在中美戰略暨經濟對話的開幕致詞,則再度呼籲美方「應尊重中國的主權、核心利益和對社會制度的選擇」,也再度闡述了中方的基本立場。

     問題在於,陳光誠事件並非單純的個案。中美目前雖找到緩解人權衝突的方式,卻未必能成為雙邊未來處理類似爭端的模式,陳光誠事件的後續發展,仍有可能衝擊中美關係。北京面對陳光誠案的柔性回應,並不表示將適用於其他的維權案例,最起碼這次中方承諾美方的同時,並未放過協助陳光誠逃脫或公開表態支持他的人。

     陳光誠原本是默默無聞的律師,他從未主張推翻中共政權,只因為揭發山東臨沂當局貪腐而被判刑,出獄後仍受地方政府的軟禁,因而逐漸受到全球媒體的關注。陳光誠事件雖暫告落幕,但其間紛擾的過程,不僅導致北京多年來提升國際形象的努力功虧一簣,也成為中美關係最脆弱的一環。

     中國官方現階段對人權概念的認知,似仍停留在生存權與發展權的階段。從北京過去公布的美國人權記錄,幾乎不提民主政治的實質要件和運作,而是拿一些民主國家常見的社會亂象,抨擊西方國家的人權記錄。

     北京如果體認「中美交惡會危及全球」,卻又容許官方代表的《環球時報》把民眾維權行為視為「唐吉訶德式的妄想症」,中美關係難免會因人權分歧,長期陷入「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纏。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