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诞生于英格兰格兰瑟姆镇一个经营杂货的小商人家庭,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在英国这个重门第,讲传统的国家里,走向了成功。1979年当选为英国首相,她是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并且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女首相。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
1979年5月3日,英国首相在工党和保守党之间进行了决选,最终撒切尔夫人取得胜利,入住唐宁街,开始了她长达11年半的撒切尔时代。撒切尔夫人面对前任政府留下的烂摊子,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被称为“撒切尔革命”。她在美国的盟友里根总统也几乎与她同时发动类似的私有化和放松管制的革命。虽然在改革初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险些被掀下台,但是最终,她还是顶住了。经过十年的革命,企业活力和个人创造力的释放使得英国这个“欧洲病夫”很快焕发活力,遏止了经济衰退,经济迅速转入繁荣周期。
英国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开始走向衰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削弱, 其国力落在了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之后, 到撒切尔夫人步入政坛时,“英国病”这一沉疴正在日益严重地缠绕英国。
面对英国当时国内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失业增多等诸多问题,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后,以冷酷和毫不妥协的态度,对这个“欧洲病夫”开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药方,主要包括:
第一,在货币政策上,撒切尔夫人奉行芝加哥学派的弗里德曼教授为首的货币主义政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大幅度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撒切尔夫人坚决反对过去那种在国家干预之下靠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提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做法,而采取了控制货币发行量、遏止通货膨胀、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英国经济衰退。在1981至1986年期间,由通货膨胀从(1980年5月的)21.9%这一高峰下降到(1986年夏季的)2.4%。
第二,国有企业私有化政策。撒切尔夫人把国有企业的股份大量出售给个人,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原属国家投资经营的禁区;同时把原属地方政府的公房大量出售给私人,使拥有私房的家庭数目显著增加。还取消物价管制委员会,缩小国家企业局的权力,废除了一百八十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特别是废除了实施四十年之久的外汇管制条例,听任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以此来更多地发挥市场和竞争的调节作用。
1979年,只有航空与航天工业和造船工业作出了非国有化的明确保证,此外出售了国家货运公司的股票。到1983年大选时,准备实行私有化的企业名单已经增加,它包括英国电讯公司、英国航空公司、罗尔斯·罗埃斯汽车公司、部分英国钢铁厂、英国的莱兰汽车公司和飞机场。继英国电讯公司之后,对具有不同结构和不同管理体制的煤气、水、电等其他公用事业也实行了私有化。在撒切尔夫人离职时,工业中的国有部分已减少了60%。主要是伴随着私有化而推行的更加广泛的股权制计划,使大约1/4的人拥有了股份。
第三,限制工会权力,压制工会运动。对英国工会和罢工运动采取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策略,以取代过去政府所采取的协商、谈判和妥协的方针。撒切尔夫人用铁腕手段,成功抵制了工会组织利用其对劳动力的垄断势力向政府不断索取市价以外的补贴的企图。
1984年,英国全国矿工联合会发动大罢工,试图维护早已衰败的英国国有煤矿系统。但撒切尔夫人以毫不妥协的态度应战。撒切尔夫人在储备了大量的煤,确保停工对发电不构成影响之后,对工会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派出警察阻止任何罢工的支持者接近罢工矿场的范围,皇家骑警更与罢工矿工的纠察队在约克郡欧格里夫爆发了激烈的流血冲突。这次罢工并未得到大众舆论的认同。工会以武力阻止其他矿工上班的行为在事实上侵犯了不愿意罢工的矿工的自由,这是对英国数百年宪政和法治的挑战。最终在警察的保护下,过半数的矿工重回岗位,工会被迫无条件投降。自此,工会势力完败。采矿业的私有化进程迅速推进,到1994年,英国全部15个国营矿场关闭。
第四,改革税制,降低税率,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扩大公共产品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
撒切尔的经济政策对当时医治“英国病”、发展英国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1983年到1988年间,英国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平均5%以下,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1988年英国财政出现了140亿英镑的盈余。经济增长率也显著提高,1983—1988年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在西方国家中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经济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等都优于欧盟大陆国家和美日等主要工业化国家,显现出了少有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初虽然一度反复,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和1992年出现倒退,但到1993年就重新走出低谷。
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并不是要完全放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而是要把国家的干预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是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的一个根本性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的一些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7年,工党重新上台后,也不再坚持国有化的方针,而是以“撒切尔主义”为参照,对传统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彻底改造,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声称要在自由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主义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维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间的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撒切尔政府的改革帮助工党完成了单靠自身力量无法完成的变革。因此,有人甚至将布莱尔的政策主张称为“布莱切尔主义”
虽然至今,人们对撒切尔夫人褒贬不一,她在2002年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排第16名,是在世的人物中排名最高的一位;可是,她在2003年《最坏的100名英国人》中却又排行第3。但是撒切尔夫人时代保证了英国的经济增长。在其治下,英国的通货膨胀由1975的27%降至1986年的2.5%。从她第2任期开始,英国经济开始持续稳定增长。在她第3任期内,英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她毋庸置疑是英国最伟大的首相之一。
参考
玛格丽特·撒切尔《撒切尔夫人自传》
人民网《中国经济改革不能忘记撒切尔主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