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初,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一度激起公共舆论的轩然大波,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发言者,以“审读员”的身份,披露了南周决策层的相关内部信息,并立场鲜明地同南周编辑记者站在一起,引起各方瞩目和敬重。三个月之后,当他正式解甲归田,却传来不幸病逝的消息。
这位“反水”的审读员名为曾礼,曾以“六十不惑”为网名,发表《究竟谁删改了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文章,披露广东省委宣传部对南方周末 的严密管控,此后又发表《南周审读员为何跟总编辑分道扬镳》,进一步披露了南周总编辑的办报方针。余波荡漾三个月之后,曾礼先生所在的审读小组解散。然而 正当他“回家逗孙养老”的日子开始时,却因消化道静脉大出血,在清明节前夕遽然辞世,享年61岁。
曾礼先生曾任南方日报记者站长、部门主任。2009年退居二线,聘任南方周末总编辑特别助理,协助总编辑把关。后来报业集团成立审读小组,他到退休 年龄又被返聘,任审读员,定向负责南方周末审读把关工作。和某些激进批评相反,他否认审读员是“扼杀、阉割新闻的刽子手”,而是“从报业集团考虑,主要是 防范政治风险,保证安全出报”。
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曾礼先生和第一线记者编辑不乏冲突,他在内部论坛上坦承,担任审读员的四年来,他在把关上也有过失,枪毙了一些不该枪毙的稿 件,删掉了一些不该删除掉内容。因为这种冲突,也有编辑记者以奥威尔小说《一九八四》为典故,将这位老人讽刺为“真理部” 化身。但在他猝然去世之后,众多南方报系编辑记者也通过微博和博客,表达他们对这位“宁可不完成政治使命、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的资深媒体人的痛悼和敬 意。
在今年年初《究竟谁删改了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一文中,曾礼先生以知情人身份明确告知:“近两年来,由于上面要求越来越严,我们内部的把关也越来越 严,每期报纸都有撤稿,多的时候撤稿7、8篇,少的也有2、3篇,重大修改有10多篇。”以及针对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上任后变本加厉的局面:“自从 2012年5月份新任粤宣部长到位后,对报纸的管控更加严苛,禁令越来越多,对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的管制和监控,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特别要求南方周末 每期选题都要上报省宣,批准后才能采写;重要报道和社评,都要报省宣审阅后才能出。”
这种局内人的证词,将当代中国媒体的审查与自我审查机制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后世的记录留下了铁证。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观察者赞誉曾礼先生是中国现实版《窃听风暴》的主人公。但曾礼先生谦虚地表示,其实他没有那么伟大,只是不违心而已。
在《南周审读员为何跟总编辑分道扬镳》一文中,曾礼先生进一步解释,他在新年献词事件中明确反对总编辑的态度早有由来。2012年11月8日的南周 周会上,总编辑黄灿声称“这份报纸是共产党的报纸……难道你这是一个自由派的媒体吗?”“我们可能更愿意跟纽约时报并排对比,但别忘了你是在哪办 的报纸!”曾礼先生在内部论坛上针锋相对地反驳“那番讲话,令我大失所望。这不是顶不住上头的压力,而是自己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与人民日报看齐,这是 自宫行为。”
在文章结尾,他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自己作为资深报人和总编辑的区别:“他认为安全第一,我认为品质第一。他执行命令不打折扣,我的枪口略微抬高一寸。他年轻看得更高更远,我年迈只是看眼前。他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我仅坚守媒体的良知底线。”
在“党管媒体”的逻辑之下,这种表态注定了曾礼先生的“审读员”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而且早在正式去职之前,他也颇具讽刺意义地成为其他形式媒体 审查的牺牲品。他在新浪微博上的账号“六十不惑”因为在今年一月初积极声援南周同仁而被禁言、销号,此后他转世成为“六十还童”,再被销号,最后注册“六 十不惑2世”,终于坚持到了最后——他自己生命的终点。
临去世前几天,他在微博上发文称,“几十年我都在体制内,一切服从组织,说话办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是到退休返聘后才能说几句真心话。现在全退了, 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境。期望以后更自由,梦。”而他最后一条微博,则是回应此前中国官方长期宣扬的“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 人口”,他讽刺说“更牛逼的是,用一种思想统一占全球1/5人口的头脑”。
在以“六十不惑”为名的新浪博客中,曾礼先生留下了214篇长短不一的博文,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气概,刻画出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态。然而在他终于获得自由之后,去了没有媒体审查制度的天堂。
在这种“壮心不已”的背后,著名媒体人、原南方周末记者长平在文章中援引内部知情人的话说,”曾老的情绪一直很激动,特别是被解除返聘后,他甘愿回家养老,但精气神不舒畅。’邪不压正’只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