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步伐的加快,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势力已日渐影响着中国社情民意走向。而中国网民所表现出的对于公共事务异常浓厚的兴趣,也使得中国网络舆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如何运用网络舆情树立先进典型,营造正确舆论氛围,开创工作新局面,针对这一新课题,笔者通过内江支队运用网络舆情引导树立”林贵生先进典型”的探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运用网络舆情引导树立内江交警先进典型
林贵生是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一名普通民警,2010年2月12日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中,受到三轮摩托车驾车人肖社彬的阻拦,就在林贵生准备拔出其车钥匙实施扣车时,突然遭到肖社彬的抢夺,致使林贵生左手食指第一关节顿时离断,当场血流不止。林贵生在受伤后始终保持克制,未与肖社彬发生争吵、抓扯,在疏通堵塞后才前往医院治疗,其理性、平和的执法方式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现场群众的同情与好感。由于断离的食指关节无法找到,”断指交警”成为了林贵生的终生符号。
事件发生后,支队领导对于林贵生在遭受不法侵害后仍能保持”理性、平和”的执法行为示充分肯定和赞赏,支队上下也形成了一股向林贵生同志学习的热潮。为了进一步树立内江交警品牌形象,支队作出了运用网络舆情力量树林贵生典型,助推警民关系和谐建设,提升内江交警形象的决定。
二、运用网络舆情引导树立内江交警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
一是慎选宣传引导场所,主动与网络媒体合作沟通。在网络上,网民主要通过新闻跟帖、贴吧、博客、论坛等发表意见。其中,新闻跟帖主要为网民针对某一话题发表观点,贴吧是实际利益相近的群体围绕其关心话题发表言论,博客是志同道合者的汇集处,而论坛则是网民”成分”最复杂,话题最深入、持续时间最长的意见聚集地。针对各个意见场所的不同特性,支队最终选择在网络论坛上发布林贵生先进典型事迹,通过舆情引导形成广泛关注之势,树立交警正面形象。为推进引导工作的顺利,支队从论坛的级别、知名度、与己相关性等方面考虑,主动与具有采访权和发布权的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记者联系,向其提供素材,由论坛的网络写手对事迹材料进行加工,发布。
二是成立网络舆情引导小组,强化舆情导向作用。为切实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力量,积极把握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支队挑选24名对网络较为精通的年轻民警成立了网络舆情引导小组。小组成员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在网络论坛上申请不同的ID号,通过在论坛上发表文帖的方式,负责网上的顶贴与跟帖,充分发挥方向标的作用,尽可能的引导舆情走向。
三是号召全警关注,形成聚焦态势。林贵生先进典型事迹在网络论坛上发布后,支队即发挥人员优势,充分发动全体交通民警关注事件进展,并要求广大民警在论坛上发表个人观点、看法,提高帖子的点击率与回复率,始终将帖子置于人们的眼球之下,方便网民点击、阅读,尽可能的引起网民广泛关注,从而实现聚焦目的。
三、运用网络舆情引导树立内江交警先进典型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通过以上手段,该网络舆情引导的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网络点击率6万余次,回复488条,其中绝大多数为内部人员发帖,在网民中影响甚微,形成的关注度较低。经过对本次网络舆情引导事例的分析,其主要不足及原因为:
(一)未建立网络舆情长效机制。网络舆情引导是一个定性、设置议题、助推、放大、评价的连续过程,而在此次舆情引导中,支队仅仅从定性和设置议题出发,兼具一些助推过程,真正影响广大网民积极参与讨论的放大过程和舆情引导后的评价总结过程被忽略,因此,在网络上的影响很小,无法与网民形成共鸣。
(二)议题设置缺乏眼球吸引力。在议题的选择上,网络写手将其题目设定为”断指交警,好样的!”。这一过于正式的名字留给网民的第一印象即为该贴为交警内部人士炒作文帖,因此,第一眼即失去”眼缘”,无法激起网民点击阅读的兴趣,更不可能引起进一步关注。
(三)网络舆情引导小组成员引导能力和水平偏低。支队网络舆情引导小组为应急而成立,成员皆未经过专业培训,对舆情引导和控制的方法及手段尚不能掌握,因此在引导过程中往往采取单纯的跟帖、顶贴手段,且语言过于正式、简单,不能融入网民世界之中,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助推效果,其”媒子”身份还很容易被识破,引起网民反感。
(四)网络舆情引导小组成员缺乏工作热情。作为网络舆情引导小组成员,其引导员、评论员身份皆为兼职,日常主要工作仍为交通管理。因此,在应对日益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的同时,往往缺少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之中,在处理舆情引导工作时往往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工作效果也大打折扣。
(五)缺乏联动机制。在此次网络舆情引导事例中,支队采取的是单兵作战、集中轰炸的宣传方式,过多的注重内部人员的发起、引导,忽视了网络舆情引导的关联性特征。网络舆情小组成员在一夜之间注册,在一夜之间点击、回复,网络上留下的痕迹多为同一城市、同一域名段,炒作痕迹浓厚。
四、解决办法
(一)建立网络舆情引导的长效机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引导舆论首先要了解舆论,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发布舆论的主体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定性、设置议题、助推、放大、评价的连续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做到事前有研究、策划,事中有控制、助推,事后有评价、总结。
(二)建立激励机制,增强网络舆情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人的思想不是恒定的,人的激情也是波动的。我们谈及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与其他任何工作一样,都需要有一批热爱并熟悉网络技术的人员去操作运用,就其工作质量好坏而言,势必需要一种工作管理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一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标准,严格考核办法;二是将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量化、细化,进行考核,增强工作评估的科学性;三是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效果激励机制,对工作效果明显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充分调动网络舆情引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解决好”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旱涝不均的问题。
(三)严格网络舆情人才选拔,提升队伍素质
在选拔网络舆情引导人才充实网络舆情队伍时,所选网络舆情引导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是最起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洞察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二是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和公安中心工作,熟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的走向和动态;三是掌握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和最新应用;四是掌握基本网络语言,能正确认识民情、民意、民心;五是基本的应对突发案(事)件舆论的能力。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水平
各级领导应进一步提高对网络媒体应用和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举办关于网络舆情专业知识的培训班,加强对网络舆情引导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是加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培训。邀请具有丰富网络信息知识的同志担任教官,紧密围绕”互联网基本知识”、”互联网发展状况和最新技术、应用”等知识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小组成员的网络基础知识。二是加强网络舆情基本理论知识和引导技巧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对网络舆情的基本特性、网络舆情的发现及应对方法进行讲解,增强网络舆情评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三是加强网络涉警舆情实战能力培训。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领导担任教官,结合网络涉警舆情经典案例进行贴近实战的讲解,进一步增强舆情引导意识,提高网络舆情引导的实战能力。
(五)正确建立与经营虚拟身份
一是建立虚拟身份。虚拟身份命名尽量避免带有工作性质,切忌太正规,容易暴露引导意图和身份;尽量避免同一IP在同一个阵地大量建立虚拟身份。
二是经营虚拟身份。不定期在网上用虚拟身份同网民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舆论大趋势,掌握话语权;熟悉使用网络语言,做个”合格”网民。
三是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应重视网络世界种存在的”头羊效应”。可以说,网络上的时事评论、价值判断首先是由一些具有头羊作用的意见领袖提出,再传播给大众的,因此,意见领袖的意见往往左右甚至主导着舆情的发展、走向,因此应注重与”意见领袖”沟通,尊重他们为民代言、批评现实、监督政府的权利,同时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掌握舆论主动权。
(六)多方联动,共同提高网络舆情引导效果
引导网络舆论走向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就可以操作的事,而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其中,网络媒体作为网民”栖身”的场所和传统媒体新闻再传播的平台,使得网络媒体在舆论形成及走向上起着相当大的决定作用,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一是确定舆情引导阵地,与网络媒介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家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坛和博客的合作,抢占网络信息发布和交流的资源。
二是建立警民网络互动平台。积极应对涉警负面报道,创造良好的执法舆论,促进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正确地引导舆论,加强贴心的宣传,树立起交通警察这个”品牌”。
三是建立完善网络评论员制度。争取让每位民警都能做兼职网评员,加强对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适时发表指导性的言论或点评,让主流、权威的言论成为网络上的主要言论。
四是加强与本(外)省(市)交警部门的沟通联系,在网络上形成合力,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其朝向有利于社会、国家发展的方向前进,共同助推网络舆情引导效果,树立交警品牌形象。
责任编辑:李樊
上一篇:对当前瑞金市雨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关于基层公安交警警力问题的专题调研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