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多个省市纷纷公布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当中包括要对国企领导薪酬水平作出严格规范。
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本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要调整国企“偏高、过高收入”,并要“根除”国企负责人的“职务消费”。
中新社星期四(8月21日)报道,北京、上海与广东等省市已出台相关改革方案;香港《南华早报》称,主要国企尤其是金融银行领域的部分高管人员将面临减薪50%。
一些学者也在官方媒体上倡议在薪酬问题上体现政企分开,对由政府任命的雇员实施“准公务员”工资体制。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目前中国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实质是“市场化的薪酬用在任命制的干部身上”。他建议政府任命的董事会出资人代表,薪酬按照公务员并参考经营状况进行管理。
中共《人民日报》星期四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的评论文章,提出了相似的见解。
金碚建议将国企“老总”分为国家雇员和企业雇员两大类。原则上,国家雇员的薪酬体制体现“准公务员”规则逻辑,企业雇员体现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规则逻辑。
文章说,前者应类似公务员的考核要求,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即报酬中还应包含承担经营风险的收益;后者可以与一般企业的薪酬制度相同,即薪酬与效益直接挂钩。
“差别对待”
《南华早报》指出,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为例,其2013年薪资为近20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一些部级干部年收入仅为约20万元。
但是,一些国企高管仍然与西方大企业高管比较,不满其收入太低。
习近平星期一(18日)说,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调整“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重申要在国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有企业负责人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
《南华早报》引述消息人士称,习近平实际上已在星期一的会议上批准了相关的改革方案,并将分两步实施。
消息人士称,当局将首先降低主要国企的高管人员薪酬,尤其是在金融和银行业领域,部分高管需减薪50%。
其次,当局将逐渐推进工作职责改革。政府任命的官员将有可能进入董事会,日常运营管理将交给外部招聘的高级经理人,薪酬标准与国际接轨。
《南华早报》指出,这种新管理模式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相似。作为香港轨道交通的唯一运营商,港铁虽然在港交所上市,但特区政府仍是最大股东,并任命三名代表进入港铁董事局,以确保港铁遵循港府政策执行的大方向。
(学者认为习近平反腐“打虎”树立的个人威信有助于推进央企薪酬改革。)
而据中新社报道,上海市率先公布了国资改革方案,首都北京与广州等省市继而陆续跟随。各地方案在调整薪酬政策方面倾向于对国企高管中国家任命人员与市场化选聘人员采取差别对待。
以天津市为例,当地提出,市场化选聘人员薪酬可根据人才市场及公司情况采取协商方式确定;对行政任命人员根据“两低于、两挂钩”原则,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等。
所谓“两低于、两挂钩”,即工资总额增长要低于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水平;个人收入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与个人业绩贡献挂钩。
《南华早报》指出,中国上一任总理温家宝2002年就任时承诺,将把国企高管薪酬水平限定在年薪“不超过职工平均收入的12倍”,2009年调整为“不超过职工平均收入的30倍”,但有关改革直到温家宝于2012年卸任时仍未推进。
报道引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教授说,改革呼声一直都有,但在过去阻力太大。但是习近平大力推动反腐树立了威望,倘若他坚持到底,改革有望成功。
(撰稿:叶靖斯 责编:萧尔)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