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国际互联网管理大会”正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行,主办方发布的一项涵盖24个国家的社调显示,能否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应成为一项基本人权。
据法新社报道,“渥太华论坛”主办方“全球互联网管理委员会”在11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把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当作一项基本人权的观点得到了全球公众的普遍支持,这一状况显示当今网络时代,互联网对公民表达自由、结社自由、社会交流、新知识的产生以及经济机会和发展有多么重要。
根据这项针对24个国家、23376名民众的社会调查,有超过80%的收费民众认为,能否通过互联网自由获取信息对他们的经济发展、生存状况以及言论和政治观点的自由表达都至关重要。但同时,受访者对由谁来管理全球性的互联网信息流通存在较大分歧,另有约64%的受访者对保护互联网中的个人隐私表示关注。
报道说,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约23亿人能够上网,而各国针对互联网信息管理权和影响力的竞争也日趋升温。本届论坛主办方“全球互联网管理委员会”主席、前瑞典政治和外交活动家卡尔•比尔特还将就此提出有关互联网未来格局管理的政策建议。
中国近年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根据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周在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公布的数字,中国目前互联网用户已达到6亿3千万人,其中超过5亿通过手机等移动装置上网。中国官方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网民总数将有望超过8亿人。
网名“北风”的中国知名网络作者温云超指出,中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管制更呈现一种支持商业、却严管政治内容的模式。当局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强调“互联网主权”的论调,与国际普世性的人权标准形成了鲜明反差:
“对于中国政府来讲是发展和管制并举,发展商业性、经济和娱乐上的应用,但要管制公共言论平台、西方普世价值内容。最近,微博、微信都受到很严厉的审查,活跃度大大降低。当网络接入是基本人权的时候,中国政府却在强调自己的网络主权。我们可以看到介于人权和主权的争议中,其实从现实中国界、国家的领域已经延伸到了互联网上。”
“渥太华论坛”公布的社调还同时显示,虽然绝大多数人赞同将互联网的使用列为一项基本人身权利,但为反对和避免在言论自由和政治表达方面遭受打压,公众并不希望由一个国家或某个组织来管理全球性的互联网信息流通。约57的受访者赞同由技术专家、非政府组织等组成联合体来行使对网络管理以及规则设定的权力;50%的受访者则认为联合国机构能就此担当重任;另有36%的人支持美国在互联网信息流通领域担当领袖角色。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认为,保障互联网信息自由流通已成为国际共识,而在中国,当局继续通过行政手段垄断、屏蔽互联网这一做法显然是对网络公共权利的伤害:
“互联网如果形成开放性和畅通性的话,它有一种自身的沉淀功能。只有最精确的信息,大家都相互印证和引用,就很快会在互联网中搜索到。所以,中国政府因为断网、封网就使得互联网的本性遭到破坏:信息的精确度没法保障。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不该被垄断,而中国政府却把它作为一个主权空间。”
网络作者温云超则指出,中国虽有超过6亿网民,但脸书、推特、谷歌等最主要的国际互联网站目前却仍受到当局屏蔽。中国政府以“网络安全”为名审查信息的做法,不过是维系专制的“旧酒新瓶”:
“毫无疑问对于专制政府来讲,他们的统治有赖于几个基础:谎言、恐惧和暴力。(中国当局)向民众灌输不对称的信息,是维持专制统治的必要条件。因为,当民智已开、当民众能充分接触到信息的时候,执政者想欺骗就没那么容易。所以要审查网络、管制内容,包括限制民众的互联网接入,都是出于这个目的和考虑。”
人权组织“国际特赦”日前针对中国浙江主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表声明,批评中国政府监管互联网的政策是对公民权利的极端打压。声明形容当局试图将本国控制模式化作全球样板的努力,将给国际互联网自由带来一股冷风。
记者:何平 / 责编:嘉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