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媒体人胡舒立正遭遇最严峻挑战。继日前财新网及相关媒体就“政泉控股实际控制人”郭文贵的“发家史”进行报道之后,盘古大观实名认证微博3月29日22:59发表声明称,胡舒立领导的财新网等媒体的报道“对郭文贵先生本人及我司名誉造成严重损伤”,郭文贵愿意面对媒体与胡舒立公开对话。30日上午11:57,财新传媒回应称,已采取相关措施,固定造谣者与传谣者涉嫌犯罪的相关证据,并向警方报案,将依法追究造谣、传谣者的法律责任。
新闻报道的当事人当然有权利对报道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这一方面是危机公关的需要,即有必要通过及时的发声表明己方观点,降低因为负面报道带来的美誉、利益损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社会公众辨别真伪、是非,并通过比较阅读获得相对平衡的意见。事实上,在这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库克执掌的苹果公司,在推出难用的IOS8之后,遭到媒体和消费者的质疑,即迅速作出反馈。
不过,郭文贵此番就财新报道作出的“反馈”未免出人意表,令人震惊。其一,这则声明并没有正面回应报道中提及的政商非正常关联问题,举凡文中涉及的刘志华、曲龙、王有杰、王绍政、谢建生、郑介甫、石发亮等信息点,在声明中均以“不认识”一概否认,也没有拿出任何证据来回应报道中翔实的调查。这种矢口否认的做法,可以视为是一种回应,但却是最缺乏效率的回应,毕竟,尽管否认最简单直接,但不可能消弭公众与媒体的疑窦。
换言之,财新在报道中已经举证,并勾画出种种政商关系的路线图、关系网,若想推翻这种“指控”,则同样只能通过详细的反证,抽丝剥茧,以证其伪。舍此,一味否认,非但不能证明其与所开列的官员没有关系,也不可能提供给公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危机公关,尽管看上去一派正气、阵势很大,但却难以让人信服。
其二,反馈就是反馈,但不应该沦为反噬,更不能以含沙射影式的说法,将报道引向其他方向。统观这则声明,震惊之外,亦可解读出种种不乏凶险的杀气。试举一二,声明说胡舒立个人有私生子,并言之凿凿列出种种目前尚无法调查的细节,这种直指个人私德的行为,虽或可能满足一些人的窥私欲,甚至有可能转移公众的视线,但却并不能真正消除政泉控股的危机,更不可能解脱郭文贵。
还有,声明行文中处处可见对胡舒立泄露国家机密等方面的指控与暗示,并提及胡是什么“自由斗士”、“人权斗士”,也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这似乎也是在将正常报道引向政治,以他人的不测风险作为换取个人一时安全的行为,可谓用心险恶。
正常的新闻报道理当通过正常的回应反馈来应对,舍却正道,却一再明里暗里指控对方有“国际势力”的背景,不仅不可能扳倒对方,也会加剧自身的危机。更何况,这里所有的指控均系私下晤谈,或者“合理想象”,并无严谨调查、扎实证据可以支撑,很难站得住脚。
即便以对方私生活作为攻击的武器,也显然属于一种不智的行为。真伪姑且不论,纵是成立,也不过是个人私德,而并非是推翻财新报道的利器。一码是一码,不可相提并论,更不能交互证伪。
其实,面对媒体的批评与质疑,正常的做法应该是理性回应,而应该尽量避免过分的情绪化,更不能走向回应的反面。这样迹近攻讦的“危机公关”,不仅不可能将公众监督的水搅混,以拯救自己,也会在信口开言中越陷越深。
如何回应媒体的质疑?套用马英九的说法,“媒体是天生的反对党,我们应该欢迎他们的监督。报道不对,可以请求更正,但绝不能透过恐吓、抹黑,让媒体不敢发声。”恐吓与抹黑不是战斗,多年来在舆论界享有很高声誉与可信度的胡舒立及财新传媒,不可能被恐吓、抹黑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