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当局针对互联网自由言论的“严打”行动,令众多大陆网民极度愤怒,但又无奈,由此催生了一个名叫“草泥马”(国骂的谐音)的“草泥族 ”,几乎是瞬间传遍网络。仅仅两个多月时间,想必中国两亿多网民大都知道了“草泥马”的来历。寓意为草根网民智慧和力量的“草泥族”,人数之多,发展之 快,远远超过了当局豢养的“和谐族”。3月11日,《纽约时报》用大篇幅的版面报道这一网络奇特现象,称“草泥马大战河蟹”,最终“草泥马”将战胜“和谐 军”,得以守护自由的领地。
互联网原本是中国网民实现精神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唯一渠道,但一直受到当局敌视,投巨资监控、审 查互联网和网民言论。近来,当局更是施以重手,展开“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自1月5日至1月14日,全国关闭所谓含有“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 站175家,到2月25日已关闭多达2962多个网站。牛博网、法天下、德赛公园等民间博客网站相继被封杀。
互联网整治之后出现的 “河蟹族”(“和谐”的谐音),最近一个月以“低俗”之名封杀了豆瓣网上的“贺卫方”小组、“何清涟”小组、“民主社会主义”小组、“文化大革命”小组、 “悼念张志新”小组、“亚洲周刊”小组、“炎黄春秋”小组、“台湾政治”小组、“言论自由”小组、“请给思想以自由”小组、“冉云飞”小组、“哈维尔”小 组、“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小组等。
当局网络防火墙系统GFW工程对网民自由权利的肆意侵犯,斩思想自由之荆棘于不见血,令社会变成 一片河蟹的荒原,整治行动成为21世纪的“焚书坑儒”。作为“草泥族”的网民们,虽不是权力膨胀的官方“河蟹族”的对手,但他们坚持反对的自由,以“草泥 马”的弱者声音和智慧来回应,正如著名自由知识分子、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所言:“我是一只草泥马”,在网上每一个网民都是一只讽刺“和谐社会”的“草 泥马”。
如果说以前的网民遇到整肃时敢怒不敢言,但这次不同了,网民们以“草泥马”反抗“河蟹”入侵,成效非凡。正如崔卫平的说法, 他们是一群“持不同生活见解者”,他们的诉求是非政治的,是基于生活的。说白了就是,有人想过一种自己愿意过的有趣的生活,这个诉求其实不怎么妨碍河蟹继 续蚕食沃草,但河蟹却举起了尖利的巨螯。这样,在马勒戈壁的草泥马们按照自己的趣味和意愿去过虚拟生活就遭到了现实的威胁。这样,原本并非河蟹天然敌人的 草泥马,被河蟹逼到了对立面。
互联网的出现,确实使政府当局遇到了一个最棘手的敌人,难以对付。古代有文字狱,所以国人莫敢言,“道 路以目”。但今天,时代不同了,网络被封后网民可以“翻墙”而过,动态网、自由门成为网民每天必备、爱不释手的“翻墙工具”。翻墙看到的世界,原本是中共 高层才能看到的“内参”,现在网民巧妙绕过防火墙就可以看到。不但看到,还同时留言或写文章表达不满。
当局对此黔驴技穷,按下葫芦起 来瓢。“河蟹族”虽横行霸道,总是不敌“草泥族”的庞大,草泥马表现出来的那种智力的优越,那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戏弄恶搞,就像一场广场的公民狂欢。因 为草泥马们知道,他们拥有绝对的智力优势。即便河蟹能一度霸占整个马勒戈壁,但草泥马的智慧仍是远高于河蟹的种群。当局封杀互联网,但网友们随时改头换 面,升级应对就能对付——除非当局在全国断网,彻底取消网络,与世界隔绝,否则就永远不能在互联网上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