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NGOCN,公益视野大不同

作者:小田

龙应台昨天来北大演讲了,题目是《倾听一个人的记忆》,六年前她也在北大演讲过,当时谈的是《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这个美丽岛不仅是民歌的美丽岛,还是陈菊、陈水扁经历过的美丽岛。

2010年,那时龙应台还是龙部长,被邀请到北大作主题为“中国梦”的演讲,还拿了南方周末颁发的“二零一零中国梦践行者”奖杯,当然,那时中国梦还未成为铺天盖地的宣传语,南方周末也还未试图说出“中国梦,宪政梦”。这个《野火集》的作者,虽未在北大“放火”,但也戳了不少“和谐点”。(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注:点击此处,查看2010年龙应台演讲原文)

想不到六年后卸任部长,回归书桌的龙应台,火气更少了,龙应台这次北大演讲的主题,跟小编夏天在香港书展听基本一致,谈倾听、谈抢救历史、赞政府抢历史的行动,但她还是多说了一点点别的。

当听到对于“倾听”的强调时,让人不禁想问,在不能说的时代,你能听到什么?“大倾听时代”看上去很美,很重要,可是如果言论自由得不到保障,受过苦的人不敢说、说出来的话被删除,任你怎么用力听,有的也只是一种声音。

龙应台在演讲中说到:“有些遗忘,是因为总有人设局,在那个‘局’里头强化你的欢乐,扩大你的无知让你慢慢长大,让你遗忘”、“记忆更是一种权利,凡是权利,就有被人拿走的可能”。

例如小编就好健忘,NGOCN的公众号最近又被“失联”了,有读者发现这个新号的数字是4,于是猛问“1、2、3是怎么死的”,既然都被封杀了,看不见了,我还怎么可能记得呢?

倾听的建议是很好,可是想去倾听,前提是有人在说。说太多、听太少的人固然多,提倡倾听有利于交流和发展,可是捂你嘴的人也不少,尤其是有些人(例如某微信资深用户“多人”)可以把自己不喜欢的声音抹掉,这种情况下,不是你不愿“做功课”去听,而是连那些声音的存在都不知道,倾听时代又从何谈起?

记得在夏天的讲座现场,龙应台说希望能通过脸书跟未能在现场提问的观众互动,台下内地观众大喊“上不了!”,她知趣地回应说会学着用微博。微博是个什么玩意?是一个可以让律师因7条发言而获刑三年的玩意!

龙应台会为因言获罪的台湾老兵落泪,因为他们是她爱的美丽岛土地上的人,她不愿这些故事、这些名字被遗忘,她要去抢救记忆。与此同时,在她发言的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大陆正在发生着:有公益组织印制和派发调研报告、文集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维权律师被官方喉舌未判先审,新华社争着帮劳工NGO人纪录生平。这些人并不活在历史中,就在此时此刻,我想,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二十年后,一个公知在台上为这段黑暗的时期流泪、呼吁大家去倾听去记住,他们需要的是此时此刻的公义和自由,对,现在就要。

所以,当我看到内地观众为龙应台的演讲动容时,有一种看不下去的揪心。很想冲上去问,你们是否知道“别人”的历史问题正在“我们”的地方上演?难道看着阻止不了的当下,不是更痛吗,不生气吗?

“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这是龙应台在大陆广为流传的作品《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结尾,这种生气需要的不仅是有种,还有公民意识,以及一个会听你“气话”的公仆。前两天,有一个中国人真的很生气,生气到去烧了公交车,导致17人无辜遇难,在生气到放火前,这个中国人为讨回22万的欠薪去跟劳保局说了很多遍,甚至试过跳楼讨薪,还没“受够了”?他在朋友圈写绝笔信,预告要放火烧车,亲戚跑遍银川派出所,告诉公仆们,有人在听吗?

六年前,龙应台在北大演讲以她1986年出版《野火集》后,鹤唳风声中准备离开台湾前的告别演讲结束:

今天晚上站在这里说话,我心里怀着深深的恐惧,恐惧今晚的言词带来什么后果,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人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我们这一代人所做的种种努力也不过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来会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我比龙应台的大儿子小,论辈份也是龙应台口中的下一代了,但我未曾有过免于恐惧的自由。六年了,龙应台从谈美丽岛到谈大倾听,我们既然没有获得免于恐惧的自由,一个包容、开阔的中国,也没有获得记忆的权利。

毕竟,这个“中国梦”不是靠演说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