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Weaponmagazine-肖宁

环球时报|捷克对华态度大转向并非只是钟摆

习近平主席28日至30日访问捷克共和国,标志着捷克已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好的伙伴之一。当年东欧剧变后,捷克一度成为活跃、突出的中国批评者,对在达赖及人权问题上与中国对立毫不在乎。现在的中捷关系与那时相比几乎就像梦一样。

中东欧出现对华关系明显回摆的不止捷克一个国家,波兰是另一个蛮抢眼的例子。在卡钦斯基总统之后,中波关系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强烈干扰,渐成友好合作之势。

很难断言中捷基于国家利益的务实合作是否已经不可逆转。捷克远离中国,对中国的战略依赖小,某个临时性因素突然膨胀的可能性大概无法做历史性排除。捷克是欧盟及北约成员国,中捷友好并无机制性保障。

国际关系中的确定性或许本来就是相对的。哈珀总理当年上台把加拿大同中国的关系一下子拉向低谷,个人及政党的因素不时给一些国家的对华关系留下印记。

然而远处几个曾经对中国不友好、意识形态偏好一度主导了对华政策的国家都经历了一轮的态度反转,从痴迷意识形态改为从国家利益角度设计同中国关系。尽管不能说钟摆效应从此就到头了,但举目全球,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对国家关系的主导总体呈上升趋势,意识形态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不断没落。

中国同整个欧洲的关系因此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捷克同中国关系的翻牌式好转是标志性的缩影之一。欧洲舆论仍有对中国不依不饶的一面,但这些争吵越来越少实际影响,欧洲的政治家们可以只是应付那些严厉的对华舆论,同时放手同中国加强合作。

如今中国外交的主要挑战来自亚太方向,那里的核心问题是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处于从属地位。

中国在欧洲突破意识形态的铁幕,靠的不是讲理,而是仰仗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吸引力。对欧洲国家来说,同中国合作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强化同中国意识形态对立的政治受益,这引导了很多国家对华战略思维的转向。

如果今天的中国像几十年前那样经济上不成气候,欧洲国家对华延续政治僵持毫无损失,捷克就仍有可能停留在哈维尔的对华态度中,英法德就会不断续演它们领导人对达赖的轮番接待。

总之按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偏好行事,这对欧洲国家来说最简单,政治风险通常也最小。国家利益因为深刻,往往需要舆论兜几圈之后才能抓牢。中国作为与欧洲存在政治分歧的国家,现阶段我们彼此最可靠的纽带就是经济利益,因此需要让这个纽带足够强大、坚实。

中国能否保持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中国理顺国内外一切问题的根。如果我们自我相比注定要放慢发展速度的话,保持对外部世界的发展优势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有这条底线在,中国的对外吸引力就将持续上扬,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也会受到越来越认真的研究。国内社会也会在一定程度的失望之余,总体上保持肯定国家发展成果的理性。

捷克曾是国际舞台对华问题上最典型的“公知腔”,现在它如此友善,这样的转变幅度发人深省。近日布拉格虽然出现向中国国旗泼墨的恶作剧,但它相比于捷克的整体态度转变是如此边缘。时代在变,中国对这种变化提供了最大的动力,我们最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这一动力不会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