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人口数量全球第一这件事既让人自豪,也让人头疼,自豪的时候就是人多力量大,讲社会问题时人多却又变成了原罪。不过近日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的一项研究称中国的实际人口数只有12.9亿,比官方数字少9000万,同时联合国数据显示,2016年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3.3亿,虽然略有争议,但人口第一大国的称号可能会提早易主。

不管人口总量如何,至少在劳动力总量方面中国仍处于无可动摇的首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劳动力总量超过8亿,是印度劳动力的1.6倍——而相比之下,即使按照官方数据,中国的人口体量也只是印度的1.05倍。

这样显著的差异从何而来?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数据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解释。据世界劳工组织估计,2016年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超过63%(世界平均水平不足50%),为世界第一,甚至比意大利(58%)、希腊(60%)等发达国家的男性劳动参与率更高。如果仅从此角度考虑,中国女性毫无疑问已经站在了世界的顶端。

是什么让中国女性像其他国家的男性一样努力工作呢?一方面,女性地位的有所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让许多中国女性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家庭资源更加平衡和集中:相对于之前优先培养男孩的一些家庭,独生家庭中的女孩能够享有与男孩一样的条件,家中长辈对带孩子和家务的协助,也有助于她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

同时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也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上世纪计划经济的背景下,社会进行完全的按劳分配,这就导致包括女性在内的全民劳动参与。而在社会保障落后、物价水涨船高,工资却普遍低下的环境中,多数中国家庭的收入来源却只有工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努力工作赚钱分担经济压力。

当然,劳动参与率高不能代表中国在男女平等、女性自主的道路上就领先于他国,因为在一些社会保障完善的发达国家,无论男女都不必像在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一样努力工作。如果我们用男性劳动参与率减去女性劳动参与率来代表在劳动过程中的男女平等状况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的数据(14.5%)落后于法国(9.17%)等西方发达国家。

近年来,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自1990年以来,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已经由73.5%逐渐下降到2016年63.3%的历史低位,并有在未来继续降低的趋势。一方面因为新生儿出生率大幅降低,退休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对当代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无论男性女性都能够自主选择除劳动就业之外的其他道路来实现自我价值。

当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女性面临着平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困难时,中国女性早已撑起了不止半边天,她们一边承担着母亲的责任、照顾着家庭的生活,同时又和中国男性一起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不过即便如此,许多中国女性不管在家庭还是社会中依旧没有得到与她们付出相匹配的地位。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华大地上仍然很常见,女性在职场遭遇的歧视依然比男性多。尽管一些中国自称“女权”的人士要求优待女性而不是男女平等的论调很可笑,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对女性的恶意更可怕:电视荧屏上在纠结一张“膜”的价值,还有丁璇这种“女德”专家四处宣扬“妻子不侍奉丈夫,那这个家就不是家了”。按照丁老师的理论,她自己是不能算作“合格”的妻子的——不在家侍奉丈夫,竟然抛头露面巡回演讲,这不是失了女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