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今年3月使用的内地新版中学历史课本,内容出现引人注目的调整,在当代史部分,文化大革命的独立一课被合併,对毛泽东的「错误」表述亦消失。由于这套教科书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其中历史教材部分,更由教育部会同中宣部编写审定,这种调整是否意味着官方取态发生了变化,值得关注。
内地的新版八年级(相当于中二程度)历史教科书,主要教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其最大的变化包括:文革部分由单独的一课变成了与文革前历史合併的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的一节,只用6个段落来讲述长达十年的文革。
官方早作结论彻底否定
讳莫如深扭曲后代认知
而且,新教材删除了形容毛泽东的「错误」一词,把旧版的表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改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新教材又在「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一句之后,增加了一段旧版教材没有的文字,称文革的发动,「有複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是中共「在探索中走了弯路」,并写道,「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一场由中共党内斗争引发、摧残文化和知识分子的全国政治运动,上至国家主席刘少奇,下至普通民众,都遭受了残酷的迫害,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都遭受重大破坏,因此又被形容为「十年浩劫」。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彻底否定了文革,指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更将其定性为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虽然官方的结论清晰而明确,但令人奇怪的是,决议出台之后,有关文革的历史,在内地却变得讳莫如深。不仅研究文革成为禁区,连涉及文革的有关文艺作品,也成了禁忌。作为一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罕见的十年浩劫,文革在内地连一个纪念标志都找不到,着名作家巴金生前倡议多年的「文革博物馆」,直到他去世多年的今天,也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结果就是,一方面,现在内地很多年轻人对那段惨痛的历史全然不知,苦难与罪行皆被澹忘;另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者,鼓吹为文革翻桉,与文革有关的歌曲和样板戏,被视为「红色经典」,公开露面,招摇过市。近年来,在内地,文革竟成了痛恨贪腐、不满贫富悬殊者怀念的美好年代,这对当初作出否定文革决议的中央无异于讽刺,但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官方的禁忌正是始作俑者。
即使在旧版的内地历史教科书上,文革也仅仅是一课抽象的表述,根本讲不清楚十年浩劫的惨烈。现在,新编教材从一课变为一节,对原本已经语焉不详的内容一减再减,更加无法让学生和年轻一代清楚那10年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刻意淡化历史事件,不会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反而会增加大众对未来的疑虑。更何况删除了对毛泽东的错误的批评,令人得出错误印象:那10年多的人间悲剧竟然是「探索与建设成就」。
改革源于文革惨痛教训
牢记历史才能不忘初心
一个国家,坦然面对历史才能进步 ,历史的教育和研究都要求客观,不能迴避过去的错误 。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言,「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
文革的历史是民族的浩劫与悲剧,需要认真反省。而当务之急,应该充实历史教科书,把惨痛的教训告诉年轻一代,不只是抽象的几句结论,而应是有血有肉的描绘和具体数据的事实。同时,应开放文革的研究及艺术再现,不要令年轻的一代,再误以为文革是一种美好的经历,认清文革的真面目。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文革悲剧重演。
今年是内地改革开放40周年,内地将举办隆重纪念活动。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正是中共在遭受了文革的严重挫折后,痛改前非、改弦更张的举动,正是文革暴露了旧体制的弊端,才有了后来的鼎故革新;正是国人在文革中备尝闭关锁国、盲目排外之苦,才有了后来打开国门、与世界接轨之举。可以说,没有文革的破坏,就不会有改革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讲清文革,也就讲不清改革开放的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淡化或模煳文革历史,又如何能体现不忘改革开放的初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