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共产党宣言》发表纪念日,中共党媒纷纷再次祭出了习近平特别钟爱的“陈望道吃墨”故事。

然而正如不少网民指出的那样,数个情节类似的名人“吃墨轶事”在中国流传已久,内容无非是某人因过于专心而错将墨汁作为蘸料吃却浑然不觉,是老套的鸡汤故事。其中,陈毅和王羲之的版本还登上过小学教科书,但真正有有据可考的似乎只有清代《戴东原先生轶事》一书中关于戴震吃墨的记载:

公记忆力极强,钩稽参考,夜以继日。年二十六,娶朱氏,尝读书至午夜,送粽糖以充饥。及毕,始知糖乃蘸墨而食,其专心致志,有若此者!

陈毅吃墨故事在小学教科书上的配图;网络图片

习近平钟爱的“陈望道”版本其实是这一系列老生常谈中最新的一个,直到2012年11月27日才出现在《人民日报》一篇题为《信仰的味道》的文章内,可以说是习近平时代独有的产物:

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

据官媒报道,习近平称自己有剪报的习惯,“看到《信仰的味道》这篇文章真不错,就剪下来了”。习是如此钟爱陈望道“吃墨”鸡汤,以至于在该文发表2天后(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公开讲述——或者说是转述了——这则从报纸上看来的、真实性存疑的“轶事”。

习近平随后不厌其烦地多次公开给人讲述陈望道吃墨,甚至在2017年10月带领政治局常委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对着李克强再次津津有味地讲述了这则故事,而李在听到“吃墨”一段时,也相当配合地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央视视频截屏

吃墨全靠演技。

这是一碗属于新时代的老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