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跨省抓捕,在5月7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同一天发出“伊利董事长潘刚‘失联’真相调查”的文章后,让伊利牛奶和鸿茅药酒出现不同的走向。事情正发生微妙的变化。

官方媒体口风一致的报道均未署名。文章称,“接到伊利公司及潘刚本人的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及时开展缜密侦查,查明这四则文章严重不符合事实,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依法抓获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目前邹光祥、刘成昆二人涉嫌诽谤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称,“伊利公司于3月27日、4月7日、4月10日连续发布声明和公告,并在案发后及时向公安机关出示了一份潘刚于3月26日在美国的取药单。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也查实,潘刚于2017年9月5日出境后,至今未有入境记录。”

也就是说,潘刚出境已超过8个月,至今未归。

董事长在境外大半年,伊利的董事会是怎么召开的呢?作为总裁,他又如何负责实际经营呢?

查询过往公告可发现,伊利的董事会都是这样召开的:对某月某日书面(传真等)方式送达的《董事会临时会议通知书》中的审议事项以书面(传真等)方式进行了表决,形成董事会决议并公开披露。

2017年9月5日潘刚出境后,9月11日伊利在呼和浩特的公司二楼会议室召开股东大会,“本次会议由董事会召集,公司董事长潘刚先生因公务出差不能出席并主持本次股东大会,根据《公司章程》相关规定,经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由执行董事胡利平先生主持本次股东大会。”

在潘刚失联消息甚嚣尘上后,3月27日伊利发布的澄清公告说:“媒体所报道的公司相关信息不实,市场传言均为谣言,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公司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即使到这个时刻,伊利依然没有充分披露潘刚患病在境外治疗的准确信息。

那期间,博鳌亚洲论坛官网4月5日之前的会议日程显示,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将会参加博鳌论坛4月10日下午的一场活动。但其后的会议日程显示,该议程的讨论嘉宾名单中没了潘刚的名字。这一更改引起更大范围的猜测。在纸已包不住火的情况下,伊利集团官网4月7日晚11时许才发布《声明》称,前一段时间,潘刚董事长受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邀请,计划出席2018年年会并参加重要活动,由于近日身体仍在治疗恢复中,因此无法出席此次活动,已与主办方进行沟通。

终于到4月10日,上市公司才姗姗来迟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潘刚先生因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国外接受治疗。在治疗及恢复期间,公司董事长潘刚先生正常主持公司相关工作,履行相应的职责。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自媒体“失联”报道引起的广泛关注,伊利仍不会发布这则“潘刚之病”的简洁公告。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是个什么病,让上市公司如此不值一提?据说这是个可怕的病。婴儿一旦患上这种病,90%于1岁内死于心力衰竭。这种病患会经常头痛、心悸,两腿怕冷,走路乏力,10岁以上病人的心影会增大。1928年医学统计死亡平均年龄为32岁。尽管现在医学发达,可还是有61%的患者40岁以前就死了。就算做了手术,这类患者得高血压的机率是普通人的4-5倍。不少患者因为手术还可能脊髓缺血性损害,不同程度地下肢瘫痪。当然,还有可能因为手术而患上令人毛骨悚然的动脉瘤,所以要倍加小心动脉瘤破裂、心衰等问题。

这么严重的先天性疾病,潘刚是怎么当上董事长的?他之前有没有隐瞒病情?

伊利集团声明称:为了企业的发展,潘刚董事长二十几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因为潘刚董事长患有“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过度劳累造成身体严重透支,导致各种症状持续加重,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在国内治疗一段时间后,在各级领导、家人和公司同事的劝说下决定出国接受治疗,并向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沟通,现正在治疗恢复过程中。潘刚董事长在国外治疗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通过电话等多种形式询问了解病情及治疗情况,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慰问。

也就是说,“潘刚之病”是个小范围知悉的事。

抛开上述疑问不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引起投资者的质疑。

知名私募基金管理人、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董事长董宝珍4月8日发微博表示,根据伊利股份在4月7日所发的其董事长因健康原因赴美治病的声明,得知公司的核心高管得了病,且该病国内无法很好治疗需赴美,反应这个病不一定是很好治的小病,因此存在核心管理层因健康问题发生变动的可能,同时,赴美治病必然导致核心管理层不能正常的投入企业的经营。因此这一事件是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的重大事件,伊利公司没有在第一时间向投资人披露,从而形成重大的信息披露问题。

董宝珍认为,目前伊利公司尚没有通过法定公告的形式披露董事长赴美治病以及存在健康问题。在3月26日,伊利公司还用法定公告的方式,宣布公司没有需要披露尚未披露的信息。伊利存在信披方面的问题。

涉及重大交易、重大资产重组、重大诉讼和仲裁等,属于上市公司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范围。但董事长患重大疾病,是否有必要充分披露?

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凡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类重大事件包括:董事长或者经理无法履行职责。

按潘刚在国外8个月仍能履职与遥控的情况,似乎不属于强制性信息披露范围。因而有争议认为,这属于自愿信息披露。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换而言之,作为负责任的公众公司,在董事长长期滞留境外治疗的情况下,伊利应对投资者负责,进行公告,而不应让这一信息停留在小范围内,导致谣言四溢。

根据上市公司的一般章程,董事长是公司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即潘刚有责任让投资者知道他的病情和可能的影响。

美国SEC先后在1973年制定“安全港”规则、1995年颁布《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明确了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免责制度,鼓励公司自愿披露预测性信息。除了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中国证券监管部门也应鼓励上市公司开展自愿性信息披露。

中石油否认董事长蒋洁敏失踪,内部人士称生病住院

2012年09月04日 13:26  《财经网》微博

【财经网专稿】记者 高素英9月4日,微博上一则“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失踪”的贴子被大量转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内部人士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贴子内容最早来自境外的某非法网站,消息源不可靠,目前公司董事长蒋洁敏还在公司,没有听说失踪。

“目前新闻办没有接到辟谣的通知”。上述人士表示。

据微博传闻,中石油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洁敏于8.15日借海外工程招标之际在境外失踪。中石油内部人士表示,近期董事长蒋洁敏没有出国,否认境外失踪。

另据中石油内部可靠消息称,蒋洁敏生病住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内部很多人士都知道此事。对于病情,该人士表示,一旦传出生病的消息肯定不是小病,但具体是什么病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