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话题:所谓「揽炒」,其实是一场理性博弈

【明报专讯】「揽炒」是这场运动其中一个关键词。 「我要揽炒」既是号召动员的连登帐户,也是部分示威者手持的标语。对一般温和的示威者来说,揽炒或者会惹人反感。

它意味着玉石俱焚、情绪宣泄、两败俱伤。有人或者不好揽炒,但我们不能否认,揽炒发酵至今,它实实在在地代表着这场运场其中一个面貌,包含了某种精神状态、情绪,以至抗争策略。

揽炒可以包含多重意思。当然,感觉上揽炒是一种非理性、包含了强烈情绪宣泄的修辞。但如果从抗争策略的层面,鼓吹揽炒本身可以是一场理性博弈。高呼揽炒,逐步把抗争升级,也同时试探对方能否承受揽炒的代价;而如果对方比自己更不能承受揽炒代价的话,在强弱悬殊形势下,揽炒不失为兵行险着的致胜方法。

为了了解揽炒在这场运动的存在形态,我们研究团队于8月31日中环集会的现场问卷调查(样本数目为527),设计了与揽炒有关的问题。由于揽炒一词含义十分复杂,如果直接问受访者有几同意揽炒,其实难以了解他们的实质想法。因此,我们从不同方面尝试了解和整理他们对揽炒的看法。研究结果有几点值得留意:

(一)整体上,示威者并不认为政府会以极端手段镇压运动。我们问示威者有几同意「中央和香港政府会否在可见将来动用以下手段应付运动?」只有一成多受访者认为政府会出动解放军。另外,认为政府会宣布戒严或实施紧急法的受访者,分别都不足四成。换言之,如果出现极端镇压是揽炒的实质体现,其实大部分示威者并不认为政府真的会让揽炒发生。

(二)示威者普遍认为中国政府比香港更难承受揽炒的代价。分别有大约九成受访者「同意」或「十分同意」「若香港出现极端情况(例如被国际社会制裁),北京政府的损失比香港更多」及「动用军队或紧急法,最终会严重损害中国大陆的利益」。同时,七成受访者同意「香港的情况已经太坏,军队或紧急法已经没有什么可怕」。

(三)示威者普遍明白外部因素对运动成果的重要性。问到他们各种因素有几大可能迫使政府作出重大让步,分别有接近七成及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国际社会的取态」及「中美贸易战的发展」「颇有可能」或「很大可能」令政府作出重大让步。有六成人认为「中国政府内部的派系之争」也有机会迫使政府让步,但重要性明显不及国际因素。同意「在国际社会关注下,香港局势更坏其实对运动更有利」的受访者,也达到八成。

(四)示威者会分辨揽炒的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虽然示威者普遍不介意揽炒,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顾虑个人成本的问题。尽管有七成人同意「抗争过程要不惜一切干扰社会运作」,但如果问到极端的抗争后果,只有三成多人同意「抗争涉及示威者及警察伤亡也在所不计」。

当然,揽炒也包含着一些对现状感到绝望,以及总不能让政权和警察轻易得逞的情绪。有九成受访者「同意」或「十分同意」「即使局面继续恶化,也不能让这场运动空手而回」。不过,综合上述四点,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到,所谓揽炒,整体上更倾向是一种有成本效益计算为基础的运动策略。在抗争升级、局势恶化的过程中,政府各种有意无意的威吓,无论是紧急法,抑或制造解放军压境的气氛,都完全达不到震慑效果(甚至经常有人问「又话出老解?」) ,归根究柢,是因为示威者根本不认为政府会以极端手段镇压示威。在他们眼中,北京及香港政府比香港市民更承受不了揽炒的代价。那个代价,可能系于香港或中国被经济制裁、可能系于中美贸易战,也可能系于《香港关系法》。

抗争文化前所未有
事实上,这场运动其中一个焦点,正正是针对外部因素的行动意识。观乎「我要揽炒」团队的攻势,不少都强调要把这场运动带入国际视线。而其他行动例如G20登报、排山倒海的白宫联署、堵塞机场(示威者形容为「揸春袋」行动),以至今天的美国领事馆集会,都是出于同样的策略方向。这种抗争方式,突破了以往以香港或/及中国政府作为单一诉求对象的思考,更倾向借着香港本身作为全球城市的独特性作为杠杆,向政府施加更大压力。在这个意义上,揽炒其实把香港的抗争文化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当然不能排除,在某种情景下政府的确有可能采取极端手段镇压示威,包括容许警方使用进一步武力。示威者对现实的判断是否准确,对成本效益的计算是否合理,市民自然也可以有不同看法。但揽炒不是凭空出世的新鲜事物。过去几年,一些本土派支持者早就有「焦土」的说法。焦土策略也是建基于「社会情况已经太坏,不妨推倒一切从头来过」的心态。到了今次运动,回到6月时,不介意揽炒的运动参与者不一定很多,但随着警权急速扩大,私人机构因网上言论解雇员工等事态出现之下,揽炒或焦土的想法开始扩散,被更多人接纳,其实是不太难理解的。

政府准备好承受代价未?
搞博弈理论的人经常会提到game of chicken,两个人各自开车撞向对方,谁先扭軚谁就输,但若两人都不扭軚,就会两败俱伤。示威者强调不怕揽炒,就是告诉对方:反正我是不会扭軚的了,你还是要撞过来吗?这又回到了老问题:政府是否准备好为此承受代价?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政府就要实质地回应诉求。上星期三,林郑月娥宣布将正式撤回修例,但自从7月中,抗争者的焦点早就从《逃犯条例》本身转移至警方滥暴,诉求亦扩展至政改,若政府在警权问题上没有任何动作,在会否重启政改之上又没有具体一些的说法,看不到政府如何可以摆脱现在的局面。

文//邓键一
编辑//林晓慧

 

相关阅读:

报道者 | 民调反映的港独、揽炒、移民趋势

美国之音 |要求港府按时向联合国提交人权报告

众新闻 | 3千法律界黑衣游行反政治检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