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稍微知道些西方的历史,英语也曾是所谓粗鄙的语言,英格兰的法院当初都用法语审理,因为用英语太粗俗。后来慢慢进化才成为现在的英语,随着英美相继成为日不落帝国,英语的准世界语地位就形成了。导致现在上海的一些高尚人士几句话中必然要带些英语单词,以示自己的文明程度。
无独有偶,历史上的英国人、德国人、俄国人都曾以会说法语为荣。“从宫廷直至市民阶级的上层说的都是法语。所有有教养的人,所有受尊敬的人说的也是法语。说法语成立上流社会的等级标志。即便是说德语,也要尽可能地多掺一些法语词汇,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悦耳。1740年的E.de
莫维隆在他的《法国和德国文学》一书中写道:人们说不上四句话就要说两句法语,这是最好的写法”。(诺贝特《文明的进程》页70)。
到时的德国尚未统一,没有法国强大,法国文明成为参照物。所谓的文明一词,在拉丁、英语、法语中都是礼貌的意思。这些欧洲人也是慢慢学会如何吐痰,擤鼻涕,用刀插吃饭等,从粗鄙到礼貌,大多都是从发达地传入不发达地,宫廷传入民间,所谓见贤思齐,欧洲国家之间的互相影响,学习,导致其文明会互相学习。包括民主制度,当然,也有比较保守的国家,如俄国,号称欧洲的宪兵。随着物质文明、制度的进步,实际上市所谓现代文明也就慢慢发生了。当然,欧洲宪兵在学习上跟不上,民众走上了一条俄国特色的超越方式,后果大家都可以看见了。
我们天朝,原本也是礼仪之邦,看看礼记、论语,就知道规矩多多。后来异族入侵多了,这些繁文缛节少了,到了清末,民国,由于失败太多,简直是失去自信,到了鲁迅笔下,真的是最好废除中文了。即使到了今天,高尚人士都以会讲流利的英文为荣。和17世纪的德国、俄国也差不多。
另外一个极端是天朝一切都牛逼的自我粉刷,这个不用多提,气氛正在形成。自卑和自傲之间,往往会结合得很完美。如电视上英文缩写是不容许了,只不过,这些规定,也比不上新东方学校老板俞敏荣财富的涨速。
其实,文明和种族没什么关系,无论是什么种族,只要有学习能力,都一样会越来越文明。如果固步自封,无论什么民族,都会变成粗鄙,落后。如果把学英语视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当然是好事;如果把流利英文视为身份的提高,文明的标志,显然是缺乏自信导致的。
会说流利英文的人,缺乏自信的,也很多,或许,他除了会说英文,其他什么都不行。同样,一个国家,如果由于学习任务太重,放弃学习难的部分,仅以学到某种外在形式的繁荣而自傲自慰,想必,也是缺乏自信而致。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