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倚石人 踩石人

 

新媒体时代孕育出来一批手艺人。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任何主义一旦被作为商业项目来开发,都极具经济价值。只不过自由主义的帖子因为容易被删,所以价值上要打个三折。就好比路边摊烧烤,就算好吃也面临时刻被城管查收的风险,自然上不得台面。

一个社会的民族主义之兴起,总是有商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这个群体可以称之为商业民族主义者。其实也就是新时代的手艺人,凭本事吃饭,生生把民族主义做成买卖。

前一段的咪蒙系账号一鱼两吃,就是商业民族主义手艺人的典范。一个账号爱国,一个账号恨国,左右手把两个生意都做成了。其实说穿了,还是民族主义手艺人看得晶莹透彻,读者什么时候真正追求过真理呢?

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勒庞如是说。

这门行业比国企做得更大更强。外国手艺人也挤进来,靠给中国花式点赞赚的盆满钵满。自媒体里更挤满了商业民族主义者,谈时事的十万加账号在讲的不是国际形势,而是演义版国际形势。

生产观点和情绪,打造人设,喂给你过滤度超过娃哈哈纯净水的真相。世界完犊子,中国或最赢,商业民族主义手艺人带给社会的是超过新闻联播的五星级观影体验。

Never let the truth get in the way of a good story,毕竟说出这句话的可是美国人马克吐温。

商业民族主义手艺人和投机分子其实也没有本质区别。只要这流量从民族主义转移到别的什么主义,他们马上就可以华丽转身,替新的主义唱赞歌。

说是新媒体时代孕育出来一批手艺人,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这些民族主义手艺人。只不过因为过去社会不发达,出本书总比写个帖子耗费的精力要多些,做民族主义这笔买卖门槛较高。

20世纪初的时候,随着民族主义的崛起和发展,写宣传文章的革命党人也常常选取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或王夫之的《黄书》。

这批早年的民族主义手艺人的书籍销量大增不说,很多革命党人的文章题目加上王夫之,点击率都可以上十万加。这频繁引用的程度甚至令当时革命派主流媒体《苏报》的主编都抱怨,骂这些文章写得浮滥肤浅。

当时的主流手艺人的写作方式,一方面是对伟大的黄帝子孙的赞美歌颂,另一面是对非我族类的攻击。记载了1645年清兵扬州屠城血案的资料广泛流传,就好像各种美国在世界的血腥屠杀一样。

由中华文化自豪感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所灌溉起来的种族意识这朵花,结出了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果实。

新媒体时代,手艺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或许不可避免。但作为政策执行和制定者,或许可能需要努力把这个情绪同其作为官员的专业主义区分开来,避免自己被商业民族主义手艺人绑架。

比如自媒体里高喊需要下架方方日记,说它给了西方攻击中国武器的商业民族主义手艺人,或许连英文字母都认识二十九个。

如果认为讲述的事情失实,那可以入禀法院,起诉或者控告。如果强行下架方方日记,只会促使本来对方方毫无认知的西方世界关注到她,进而更好地攻击中国。这才是把刀子递给对方。

其实,民族主义可以是近代主权国家基础。

英法德等国在近代曾出现了伟大的民族主义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为国家的知识基础。但他们与商业民族主义手艺人之间的区别,是思想家生产的是基于事实之上的理性与理智,而非情绪与狂操。

商业民族主义手艺人则恰恰走向了反面。他们没有事实,没有思想,没有思考。

仅凭着商业驱动,不顾国家的死活。他们一边吐着唾液,一边从民族主义运动的扩展中看到无限商机,从国家对抗的升级过程中数着大把钞票。

这其实是国家的不幸。

 

 | 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