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团购(Social Buying)很火:
代表网站GroupOn号称2010年营收将达到5000万美元。
另一个稍晚的类似网站Buywithme获得风险投资550万美元。
欧洲的另一个模仿者CityDeal获得风险投资400万美元。
王兴做的国内第一个克隆网站美团网悄然上线。

是什么让社会化团购网站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引起那么多的关注?这种模式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去年底就有一篇文章写了GroupOn的特点。既然国内这样的网站也即将像微博客那样风行一阵子(王兴的眼光是很准的,而且国内上线未上线的网站,也已经不止一家),那也来说点我的看法。

区域化特征可能不是问题,而恰恰是这种社会化团购模式的特点。很多互联网服务是没有什么地域性的,看起来这是一个优势,一种服务可以平滑的扩张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就像墙内的新浪围脖或者墙外的Facebook。但结果是,这样的服务最终都很难跳出“注意力经济”框框。而实体经济,大多数时候还是要考虑价格、质量、物流等等实际的问题。集中在一个城市可以把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降到最低。

像GroupOn这样的网站,寻找的商家客户都是服务类的。这类网站本身就有很强的地域性,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他们的知名度本身都是只局限在城市这个范围。而组织团购,若要一直都能找到超值的优惠,也需要业务人员对这个城市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才行。

找这样的商家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他们的租金、维护、人员等固定成本都比较高,很多还有淡季旺季之分。所以,平常一个普通的顾客去消费,商家的毛利是超高的。而GroupOn这种模式,因为人数不到优惠是不能兑现的,所以对商家来说风险很小,乐得去拿一个超低的折扣来尝试一下,这样一来也给网站不少的盈利空间。另外,服务类的商家,可以允许一定的帐期,也不需要寄什么实体商品。很多电子商务网站头疼的支付和物流问题,在这里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挺重要的。就是个人用户、网站和商家之间的关系。理想的状态是把整个流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部分,商家的角色是被弱化的。用户向社会化团购网站购买服务(是购买服务,而不是某个商家的折扣)。这些服务非常超值,但不一定能兑现,所以用户会想办法让更多人参与。最后服务兑现的时候,用户会觉得自己很强大,也觉得网站很强大。接下来是线下部分,用户从网站拿到的优惠券,应该是肯定可以使用的。用户在真正体验服务的时候,提供服务的商家才走到前台,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尝试吸引顾客再次光临。

具体的做法,可能是:坚持先向个人用户收费、选择当地相对中高端的服务项目、选择新开的或者知名度还不高的优质服务、做少不做多、把一个城市做到极致再考虑复制到另外一个城市。这种状态或许能解决一些白鸦这篇所说的售前售后的问题。但要做到这种境界的确很难。

个人觉得白鸦说的“被门户网站踢出游戏台”我觉得可能性倒是不大,55bbs19louLiba不都还好好的么。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社会化团购网站,根深蒂固。就像每个稍大一点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啤酒品牌,且经久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