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馨语 | 评论(0) | 标签:话语, 话语层次, 告知, 论证, 状态, 爱情, 艺术, 社会, 教育, 新闻主持人, 博爱
…男人爱女人的一夜,为此他等了一个下午!
…最好是射到老婆眼睛上,向她证明爱情使人盲目。
…如果你老婆总是把你称为她的另一半,等到离婚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有人抢走了你的老婆,报复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她拱手相送。
…不忠诚的女人后悔,忠诚的女人遗憾。
…男人就像公共厕所,不是被人占着,就是太恶心。
…
看到这样的话,有人笑,有人气。?!这篇帖子想谈一下话语层次。
人类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比较少被系统地研究,比如笑,比如话语,等,尽管有相关的书籍,尽管有伟大的学者作家时常灵机一动对此说上几句,但总体上来说,人们对这些基本的东西还是相当无知,而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或社会心理学,或社会语言学,或语言心理学对这些题目也是高兴的时候互相争抢,不高兴的时候互相推委。我当然没有野心也没有能力系统地弄清楚这些题目,只能是也像这些风光的学科一样在高兴的时候把它们拿来玩玩,而我现在高兴,所以我准备玩玩“话语”这个题目。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这个玩具,因为不管是用哪国语言来描写,如果不加解释都会造成歧义,因为它太基本了。我说的这个话语不是语言,语言只是它的体现,可以是口头体现,书面体现,也可以是内在体现。说语言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标准之一,这是有争议的,会有人说动物也有语言,但是我说的这个话语,动物就没有。实际上我们所熟悉的那个被称为“思想”的东西就是人的内在话语,既自己同自己说话,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不通过(有哲学家认为不同过语言的思考是终极的思考)。当人们要将这个内在传给外界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借助各种方式,如口语,文字,肢体,图像,甚至沉默。在这些对外话语的基础上,人类又发明和增添了令对外话语传播更远,更快,更久的传播工具和记忆工具,如纸张,电话,电视,互联网等,还有了所谓的传播学。人类历史假如说有一百万年,那么人类很早就用嘴,用肢体交流了,在石头上画画也有几万年,有记载的文字大概有6000多年历史,而这6000年当中,即据说是人类发展最快的时代,在文字以后,人类没有再创造出任何外部话语方式,只是创造话语传播和记忆工具而已,仅以最后和最强大的互联网为例,它能够传播的也依然还是声音,图像,动作,文字。人类倒是曾经设想过新的外部话语方式--心灵感应,可那只是幻想,迷信或者是超能力。我不往下说了,太长。
总之,我玩的这个话语就是:内在话语(思想)->对外话语方式(口头,肢体,图像,文字等)->对外话语传播工具(纸张,电话,电视,互联网等)。
介绍了我的玩具之后,开始玩,看看上面这三个部分是怎么样一个关系。
有一个男生,他爱上了一个女生,爱的嘴上起泡,晚上失眠。失眠的时候做什么呢?想,想她的一切,想如何向她表白,甚至想如何同她亲热,但是他没有做声,一切都是内在的。终于他憋不住了,决心将“我爱你”这三个字传给她,直接说(口头)?直接亲吻她(肢体)?让她看自己充满爱意的眼神(图像)?写纸条(文字)?很自然地,我们知道,不管他选择哪种方式,他都可以选择现有的传播工具(纸,网络,短信)来实现,或者他也可以不用这些工具(面对面)。
在这里面,“我爱你”就是一个话语。而我们要玩的是这个话语的三种语境,这三种语境与上文提到的三种话语形式对应。大致所有话语都可以具有三种语境:描述,论证和告知。描述是描述一种状态,他说出我爱你是因为他处在爱的状态之中;论证是要说服对方,他说我爱你是要让她相信他对她的爱;告知是让对方知晓,他说我爱你是让她知道。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一个话语往往无法只有一个层次,就像这句我爱你就包含了以上三种层次。而这个时候就要看哪个层次占首要位置,就像在我爱你中,状态的描述应该占首要位置。否则,我们是知道的,他如果是个富家子弟,送她一个LV,这样论证性的行为(也是话语)并不能代表他真的爱他,爱的状态没有被描述,这个行为描述的只是他富有的状态;同样,如果我爱你只是告知性的,那么就是廉价的,就好像如果他成功地追到了她,时间久了,她总是会不放心的问他是否爱她,而他就不耐烦地回答“爱,爱,爱”,也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我们的传播工具和传播学呢?可惜,可惜,它们都是为了话语的告知性层面创造的,稍微带一点论证层面。婚后他整天不回家,但是有了手机,他还是可以随时甩给她“我爱你”这三个字…… 上文中说了,6000多年来,人类没有再创造出新的对外话语方式,只是在创造传播工具,但是对于话语的三个层面,这些工具永远都是围绕着论证和告知,而且告知也在逐渐压倒论证,这并不是人们不想为状态描述提供工具,但是不管用什么工具描述,都会对状态造成损失,损失较少的就成了我们熟知的那些个艺术,尽管屈原脑中的诗一定文它写出来的诗美,达芬奇脑中的蒙娜丽莎也一定比纸上的蒙娜丽莎迷人。只要人类幻想的心灵沟通不实现,那么任何工具和方式都会对状态造成损害这个事实就永远存在,而在接受这个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只能将艺术作为话语状态描述的最高境界了。可是这也没有什么,谁能强求无法实现的心灵沟通呢,更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只思考不表达吧。事实上一切人类活动都不会跳出外部话语方式的那几种形式(6000年来没有新方式出现)(比如说法庭证据就逃不出这些方式,而好的法律总是对“动机”给与极大的重视,即“状态”),而且6000年来,它们各自创造了不同的艺术,演讲,戏剧,绘画,雕塑,舞蹈,文学…… 而这些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还是因为状态层面是占主导地位的,而一旦状态让位给论证,尤其是让位给告知,那么艺术就不再是艺术了,爱也不是爱了。而外部话语传播工具特性就是能够推翻状态的主导地位。为什么?因为这些工具追求的是超越时间,超越距离,而“状态”,我们知道,是慢的,是持久的,是“本地”的(内心)。
戏剧艺术可以是演员的艺术(前期还有编剧的艺术),而电影艺术是导演的艺术,灯光的艺术,摄像的艺术,而绝不是演员的艺术。演员没有状态,他被导演叫过来对着摄像机笑一下,哭一下,说几句话,演员被告知内容,他在把内容告知给观众,导演则通过剪接来论证,能体现一点状态的导演都是好导演了。在电影中,演员少有艺术,责任不在演员,而是技术(拍摄技术,剪接技术,胶带运输技术,电影院播放技术……)。
说唱艺术呢?节奏强烈,砰砰砰的鼓点,录音师找来一个鼓手,对他说:“我们要搞一个音乐,节奏是当当当,你按这个谱子敲,我们录。”这鼓手拿起鼓锤刚敲了一声当,录音师说:“ok,一下就够,有你这一声当,其他的当当当我们负责,很棒,肯定大卖。“在这里,鼓手不再有艺术,有艺术的也许只有混音师,同样,歌手对着麦克唱一句”i want dollar, money and sex“,这首歌也就成了。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说,在艺术上,一旦形式代替了内容,那么艺术就不再是艺术了。
新闻播音员大家都见过,闭上眼睛还能记得他们的样子。我们也知道,电视新闻时间有限,能够上电视新闻的内容多是大事,是坏事,灾难,而对新闻播音员的职业要求是对待任何信息都保持一样的表情,一样的语调,一样的微笑,一样的眼神。这样的要求就是让播音员放下所有的状态和论证,你不是公会领袖,也不是时事评论员,你要做的只是告知。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不知道怎么说,也许有它的必要,但是我很同情播音员,尤其是刚播报了上海的火灾,新闻提示器上出现的下一条新闻就有可能是喜庆的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时候新闻播音员在完成工作之后,镜头一转开就会因为之前的某一条新闻而哭,是不是在他们播报上海领导哭的时候也会恶心,不过我大概相信,当了几年播音员之后,发生什么样的事都无法让人动情了。我不是无理地要求让所有播音员放弃职业要求,我在意的是播音员的领导们,当这些播音员偶尔动情了,激动了的时候怎么处理?在美国,在欧洲,新闻播音员和天气预报员是经常出事故的,你看着美国地图,向大家播报风向,突然风向图上画出了阴茎的轮廓,不笑吗?笑了怎么办?我发现,在西方,笑就笑了,笑的人不会受到处罚,节目甚至不会被剪接,既然天气跟大家开玩笑,那就让观众也一起享受吧。也许我错了,战场上杀人的士兵也可能感情丰富,每天对着摄像头的播音员可能也是一样,希望如此。
有的地方需要抹杀状态,有的时候又需要这些东西,那么就只能人造,照相的时候要喊茄子,演员要在眼睛里挤凉水 … 广告原本只应该是单纯告知性的,加上什么不存在的“中国牙防组”,这就是添加了论证的功能,在香车旁安排一个美女就给了你一种渴望的状态。台领导平时不包容新闻播音员的任何一点状态,等到了春晚的时候,他们又需要这种状态,哪那么容易!看到春晚主持人出错,我不但不生气,反而替他们高兴,起码他们的身体还无意识地抵制那些人造的状态,如果指鹿为马且很真诚,那就麻烦了。
还记得当年黄建翔的激情吧,解说员没有权力喜欢一个球队吗?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事后领导们如何处理。…
我在上个帖子里罗罗嗦嗦地谈博爱,而这里也只是另一种方式谈同样的问题,博爱自然是好的,可是博爱分状态的博爱,论证的博爱和告知的博爱。人是有人性的,不能也无法抹杀,亲人离去自然会比陌生人的死亡造成一个人更多的状态,如果这个陌生人的死亡多少有一点自己的责任,领导哭了,像大家论证自己既无辜又痛心,如果这个陌生人的死亡没有自己的责任,众多人就利用这个意外告知他人,“你看,我是博爱的”。在上个帖子里我说Fraternité用同志这个词来解释比较好,因为有志才会有状态,我与你同志却不一定与他同志,但是有自由和平等的稳定,我不会同你狼狈为奸,也不会对他秋风扫落叶,大家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对志进行争论,社会呢,就朝着能够获得最多人的状态的志的方向发展。
再举一个例子,教育。随着运输和传播工具的发展,教育内容越来越实用化。比如说外语教学,以前的外语教材,讲语法,有大量的文学,今天的外语教材一上来就是对话,厨房,打电话,商店,旅行 … 语法越来越少,交流越来越多,语言成为了工具,而不再是进入外国文化的钥匙。中国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而在初中高中不给学生学其他语言的选择,这也是一种实用主义,毕竟说英语的人最多,即便法文,西班牙文,德文在文化上并不比英语差。有商务英语,有旅游英语,没有莎士比亚英语。好的教育应该传递状态,更好的教育在今天则应该是向学生提供进入各种状态的钥匙,让学生选择。可惜,全世界的教育都在朝着告知发展,实际上已经发展到了告知。在中国,知识教育也走到了告知的层面,而思想道德教育却没有,而是在论证层面上,一方面学生们学着实用性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带着红领巾被说服要爱这个爱那个,可是,没有状态的知识让学生们更有无道德的能力,而没有状态的德育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失败,二就是制造傻子,然后还有一部分傻子变成坏人。
这话语层次自然不是我发明的,相关学科都有过论述,但是却将状态描述,论证和告知作为平等的三种语言功能,而没有指出它们的层次,所以我要写这样一个帖子,并且要尽情地吹嘘这种层次的意义,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们可以用话语的三个层次分析任何与人有关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是社会动物,而人与人之间只要发生联系就必然是通过那几种外部话语手段,而外部话语工具又让话语的层次越来越分明。任何事,我们只需要看这个事中三层话语分别所占的比例,就能对这个事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
再送大家一句:“生活就像鸡吧:有的人的伟大,有的人的藐小,没用的时候太坚硬,有用的时候软的像草,越急躁就越随风倒,有的时候怕被别人看到,有的时候急于向他人炫耀,两种功能,重要的被忽视,次要的却不得了,成年以前什么都不能干,成年以后一干就干不少,辛苦了一辈子只为一次高潮,却只能维持一秒,60岁一到,还能挤出来的就只能是尿!”
--鸡吧要看状态,生活也是一样。我爱你吗?看状态吧。
====================================
王馨语私人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angxinyu/
王馨语语言教学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wxylanguage/
王馨语E声望博客:http://yourongnaida.com/ereputation/
王馨语1510文章分类: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00025484f84138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