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岛电视台驻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近日发表一篇中文博文,尖锐批评中国媒体在报道阿拉伯世界茉莉花革命是“刻意误导”民意。
中国网络媒体新浪网博客本月十七日刊登阿拉伯半岛电视台驻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他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媒体报道卡扎菲的部队如何将反对派击溃接连收复失地,却不报道卡扎菲利用杀人不眨眼的外国雇佣军来杀死好几万利比亚人的消息。
中国媒体只强调西方空袭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缺很少报道卡扎菲对人民凶残横暴的镇压和屠杀;甚至连利比亚前内政部长加入反对派阵营的事实也没有进入到中国主流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
伊扎特指出,中国媒体的记者跟着卡扎菲手下的人到利比亚官方安排的街道、医院、学校参观采访,而在反对派大本营重要的新闻发布会上,却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
伊扎特还在文章中质问,在国外,公信力就如同媒体的生命力,没有公信力的媒体最终会走向倒闭。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450亿元人民币推动中国的主要媒体向国际扩张的方案,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但问题是中国的这些媒体在国内得不到信任,怎么能在国际上受到尊重呢?
就中国之所以负面报道目前波及阿拉伯多国的茉莉花革命的这个问题,致力于新闻和信息自由的国际组织“无国界记者”亚太事务主任本杰民-伊斯麦勒表示,这是因为北京把这些运动看作是类似几年前发生在西藏和新疆的群体事件。
“中国官方的新闻机构新华社负面的报道阿拉伯民众抗议运动,这也不让人吃惊。因为我们知道他们遵循共产党的路线,他们根据报道国内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模式,也把阿拉伯世界发生的民众聚集抗议政府看成是坏事,因此,要给予负面报道。”
德国之声日前的一份报道援引香港大学新闻和传媒研究所中心中文网编辑班志远的话说,伊扎特这篇博文的意义在于,在中国扩展“文化软实力”,实施“走出去”的媒体战略的背景下,恰恰是一位来自半岛电视台,而非西方媒体的记者对中国媒体的公信力提出了质疑。而半岛电视台在中国被视为以其可信度在全球公众舆论中保持竞争力的非西方媒体的范例。
德国之声的报道还援引北京一位媒体人凌沧洲的话说,他希望伊扎特的这篇博文能够对中国那些充满民族主义情绪,对西方媒体充满偏见的中国记者起到警醒作用。
凌沧洲还表示,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网络的多元化能够让人们接触到比较客观的声音。伊扎特对中国官方媒体片面报道倾向的批评,也对中国试图扩大国际软实力的功效提出了巨大问号。
旅美中国互联网和媒体状况观察人士李洪宽表示,中国政府是站在阿拉伯国家独裁者政府的立场上看待这几个月来发生的阿拉伯民众抗议运动的,因此隶属中国政府的官方媒体肯定不会正面报道阿拉伯茉莉花革命的。
“因为中国的媒体都是中国政府的喉舌。中国政府的立场都是跟阿拉伯世界的独裁者是一个调子。他们不会把阿拉伯人民当成中国的朋友。他们会把阿拉伯事件的独裁者,执行专制的那些人当成中国政府的朋友。这是他们惯有的立场。所以说在报道阿拉伯(事件)茉莉花革命的时候,它就会参照着中国过去22年前在中国发生六四时候的那种报道腔调,那就是中国政府的立场。”
多家国际媒体指出,自今年一月26日埃及发生大规模民众集会抗议,从而引发涉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茉莉花革命”以来,中国官方媒体对这些事件的报道大都是低调和有控制的。很多时候,中国官方的新华网是报道阿拉伯民众抗议运动的唯一中国媒体。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