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曼苏尔·戴拉米:我们为多极世界经济做好准备了吗?
(2011-06-04)
早报导读 |
● 林毅夫、曼苏尔·戴拉米
当全球经济正经受信心危机、结构性失衡和暗淡增长前景的时候,要预测今后10年的发展进程,需要精密的经济模型,而且光有远见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融合历史观念和详细分析当前驱动力——比如全球增长平衡向新兴世界转移——的多方面处理方式。
此类预测也需要理解发达经济体如何面对这一转移,及国际货币体系将如何作出调整。在研究了这些因素后,我们认为世界经济正处于向多极世界经济秩序转型的变革边沿。
新兴经济体接掌世界经济权杖
纵观历史,经济势力的中心随着最有能力推动全球增长,并为全球经济提供刺激的国家的兴衰而转变。多极意味着两个以上的主导增长极,这在世界经济史上并不鲜见。但在现代历史上,还从未出现发展中国家跻身多极经济体系最前沿的先例。
这一模式肯定会出现改变。到2025年,六个新兴经济体——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俄罗斯——联合起来将占全球增长的约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终结由单一货币主导的情况。随着新兴市场公司跨出国门寻找增长机会,并受日渐改善的国内政策提振,它们将在全球商业和跨国投资中扮演日益凸出的角色。国内资本的日渐充裕,也会让新兴经济体成为金融市场上的要角。
随着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体茁壮成长并接过世界经济的权杖,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全球经济治理的传统方法。现有的方式是基于三个前提:集中的经济实力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南-北资本流轴心及美元的中心地位。
自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秩序,是建立在一系列美国及其核心伙伴之间不明言的互补经济及安全安排,新兴经济体只扮演次要角色。美国承担了维持体系的责任、充当最后市场、并同意接受美元国际地位。作为交换,其主要经济伙伴,即西欧和日本,默许美国所享有的特权——铸币收益、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自主、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伸缩性。
总的来说,这一安排至今仍然有效。不过,明显的松动迹象不久前已经出现。新兴经济体通过扩张它们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角色获得了诸多好处,便是一个例子。
国际商务模式与金融体系将改变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