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评论 | 王丰)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官方公布的普查误差率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低了很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公布的数个重大指标看,普查数据没有受政治干预的明显痕迹。(财新网关于“二胎政策”的全部讨论文章

  这意味着,2010年的这次普查可能是一次成功的人口普查。

  首先,此次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速明显减缓、中国进入低生育率阶段已近20年。这一结果与人口学界近年来研究是一致的,但与此前人口计生委反复强调的“控制人口总量任务艰巨、出生率存在反弹风险”大有不同。

  其次,男女比例失调问题依然严重,最有说服力的指标——出生人口性别比,2010年高达118.06。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孩,就会出生118.06个男孩。这一结果比2000年普查的116.86上升了1.2个百分点,更远高于国际平均103-107的正常值。

  再次,普查显示,十年来,中国流动人口人数的持续上升。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高达为2.61亿人,比10年前增长1.17亿,流动人口占中国大陆13.4亿总人口的19.51%。而在2000年,流动人口占比仅为11.15%,10年内上升了8.36个百分点。这也在意料之中。

  几乎与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同时,决策层面对持续20多年的低生育率、人口加速老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也正在积极应对。4月26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就提出,要“充分认识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到底要维持什么样的低生育率?

  中国人的总和生育率,早在20年前就已低于每对夫妇平均生育2.1个孩子的世代更替水平(世代更替水平下,人口总量动态稳定)。过去十年,一方面是生育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则反复强调要稳定低生育率,甚至要“千方百计地稳定低生育率。”

  如果有关方面是出于政策求稳,为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这样的提法可以理解。但在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再次确认中国生育率已降到很低时,如果依然把这个提法视为人口政策的主要方针,那就不仅不是“与时俱进”,而是严重误导、令人费解了。

  首先,中国到底要稳定什么样的低生育水平?在人口学家看来,这是一个含混的命题。多年来,负责调查和公布人口数据的国家统计局和以控制人口增长为己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向中央决策者和公众提供的数据是十分不一样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总和生育率,即每个妇女终身期望子女数,是在1.6左右,与国内外绝大部分学者的估算结果是一致的。而人口计生委公布的数据则是1.8。 据2010年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绝对数与增长率计算,过去十年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应超过1.5。如果要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那么到底是稳定在1.5、1.6,还是稳定在1.8上?

  如果生育率是要稳定在1.8,那么中国现在需要的是鼓励生育,把生育水平从1.5提高到1.8,而不是继续早已过时的独生子女政策。事实上,如果中国当前的总和生育率为1.5 ,这就大体相当于西班牙与俄罗斯的生育水平上,远低于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这对未来经济增长所需的劳动力供应、养老保险体系都是极大的挑战。

  其次,不管是生育率是1.5、1.6、 还是1.8,长期维持这种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其结果必然是加速人口老化,要不了多久中国人口总量就会转而减少。如果不考虑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1.5的生育率意味着人口总量每一代就会减少四分之一。如果这个低生育率持续下去,中国人就会从地球上消失。即便是生育率维持在1.8,长期看,人口老化也会不断加剧,人口总量也会不断减少。

  显然,持续保持现有低生育率,是中国通向人口消亡的死路。那些至今坚持独生子女政策不放松的人,对中国人口变化的基本规律几乎毫无所知。由于人口变化的惯性,1.5的生育率如果再持续30年,然后再提高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中国人口仍将持续减少50年,人口的中位年龄数会高达50岁。这意味着,到时候中国将有一半的人口超过50岁。

  事实上,上述假设并不可能,因为人口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生育率一旦下降,就很难人为提高。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国不仅把低生育率稳定住了,而且已经稳定得过头了。而世界上所有生育率与中国相近的国家,目前都在鼓励生育,惟有中国相反。

  中国多项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都显示,年轻人并不愿多生两个以上的孩子,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不生孩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计,目前人口学家最担心的问题是,怎么让如此低的生育率升上去,而不是认为人们还会多生孩子,因此只能继续控制生育。

  事实上,与邻国与地区相比,中国对人口形势变化的认知与调整已经晚了至少十年。这已经导致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严重滞后,并为未来中国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如果再继续维持1.5的低生育率,中国家庭和社会必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并受到历史的惩罚。由此可见,独生子女政策再也不能继续了。■

  作者为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

发表评论 | 查看原文


更多收获,请注册财新网 | 深入交流请登录思享家(i.caing.com) | 关注财新网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财新网首页 | 金融 | 商业 | 宏观 | 政经 | 海外 | 读书 | 杂志 | 视听 | 博客 | 世博 | English

财新传媒系列刊物订阅 | 电邮订阅 | 财新全媒体 for iphone | 手机访问:http://m.caing.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