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结束之后,温总理坦言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末了,再次振臂高呼改革,要给后人以希望。与此同时,也特意意味深长地提及“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民众的觉醒”。

  在我看来,总理的话实在切中要害,至少包含了三个意思:第一,改革才有希望,不改革没什么希望。第二,改革需要民众的觉醒和支持,换言之,我们需要重新凝聚改革的共识。第三,怎么改,总理此次没有具体提,只粗略说了需要防止文革卷土重来(意即防止左,也似乎可以理解为转向更加民主和开放一些的方向),但我们需要达成共识和细化——

  改革到底怎么改?

  我们需要全民共识,需要路线图和时间表。

  由此,翻出一篇3年前的旧文,抛砖引玉。

  危机,孰危,孰机?

  老话讲:不破不立。维稳行情单靠“维”,是靠不住的,就像当年大禹先生他老爹靠堵水堵不住一样。也许,到了下定决心拿出勇气,“改”和“立”的时候了。

  “中国大规模刺激内需政策的效果,正在被超出预期的大幅下滑的出口数据所吞没。”看到凤凰网财经首页的一条消息:《三部委数名官员对出口判断极为悲观 刺激内需或将加码》(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90328/487279.shtml),开头即如此断言。

  国内当下的刺激经济政策,真的有效吗?坦率地说,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我觉得,当下的很多经济政策,根本就没有开对方子,很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当医生,讲究辩证施治,也许有人的症状是眼睛疼,但是根子在于颅内高压。如果仅仅只是围绕眼睛下功夫,虽然可以减轻症状,却无法解决问题。时间久了,反而会坏事,因为贻误了治疗时机。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的困境,并非始于今日,根子也并不在于经济发展本身,而在于政治体制的制约。

  众所周知,本轮国际经济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爆。我们不妨假想,如果各国本身的经济结构没有问题,蝴蝶翅膀扇动的效应真有这么大?具体到中国,充其量就是出口降低吧。而若非我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极端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会陷入如此困境?

  事实上,我们这么些年看上去很美的经济高速发展:出口导向,大规模基础建设,内需——这所谓的三驾马车,内需的轮子一直转不动,基本上是依靠出口和基建两个轮子在跑。对于各级政府,确实看上去很美。可是对于老百姓,出口导向的代名词是血汗工厂,大规模基建的代名词是全国房市虚高、大面积的腐败贪污、大规模的环境资源浪费、遍地开花的重复建设和形象工程!

  故而,中国经济的困境,并非肇始此一轮的国际经济危机。这一轮危机,只是因为出口的急剧下降,凸显出内需的极度“内虚”和大规模基础建设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乏力。

  为什么持续了这么多年看上去很美的经济繁荣,而老百姓一直内虚?

  发展经济,本来是为了促进民生,可是在我国成了增加GDP的数字;经济繁荣,应该根源于民富国强,而我们是靠雁过拔毛般的与民争利,用老百姓的血汗来铸就烟花的绚烂;发展的实质,是技术进步,变不可用资源为可用、提高可用资源的利用率,而我国是靠垄断企业的高耗低能,靠铺张浪费破坏环境……而资源浪费里面,最大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当我们看到多少教授去竞聘一个处长,多少万人竞争一个公务员职位,哪里的硕士毕业去街头卖猪肉……。发展的成果要全民共享才能获得人民的衷心拥护,现实却是两极分化严重,造成了很大的不公不正。不平则鸣,于是各种社会问题应时而生。

  房价越调越高总是压不下来,甚至出现了2110年两会一边是政府高呼要调控房价,一边是当天大国企在北京等地疯狂拿地刷洗新“地王”(此次总理“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的感慨“可作应证);

  一边是中小企业奄奄一息,一边“国进民退”大国企凭借垄断和政策优势挤压中小企业和民企的生存空间;

  民企和中小企业急需资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急需资金,却无法从银行获取资金;大国企有的是钱,还能从股市圈钱,却高耗低效或胡花海用铺张浪费。拿了钱核心技术和产业没半点进展,不务正业(比如武钢去养猪);

  大量资金流入毫无技术含量的房地产业或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空壳化;

  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和各种融资平台获取了大量资金,却大多用于路桥场馆,对于实体经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民生作为实在有限;

  萝卜招聘、拼爹、社会阶层固化,底层民众上升途径几乎被堵死;

  官场腐败、浪费于斯为盛……

  凡此种种,都指向一个方向:政治体制。

  学生时代的教科书上教导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到一定的阶段,上层建筑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于是需要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改革,我们不是一直在喊吗?

  不错,我们确实一直在喊着改革,也在改革,可惜我们一直在给眼睛动手术,没有去解决颅内高压的大脑根源问题。

  而更要命的是,我们在路上走得太久了,都忘了出发的初衷——我们本来是打着“国强民富”“共同富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旗号出发,走着走着,旗帜表面的颜色没变,里子却变成了“国富民穷”“让官员和既得利益集团过上好日子”了。

  “房改是把你腰包掏空,

  教改是把你二老 逼疯,

  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烟花的绚烂过后,必然是满目虚空。这样的南辕北辙,怎么可能调动大家改革的积极性,又怎么能可持续发展?这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 “经济繁荣”,即便没有美国的次贷危机,又怎么可能不走进死胡同?

  远看横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危机,是危,反过来就是机。

  中国经济增长积弊已久,危害已尾大不掉。相应的纠偏之道,从“统筹发展”到“绿色GDP”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前后跨度已近十年,惜乎成效甚微,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治体制实质性改革的止步不前。

  人的天性,承平时期爱安逸,哪怕明知道是饮鸩止渴,也惰性深重,所以推动变革阻力较大。而非常时期,病重用猛药,反而能振奋士气,一呼百应。所以,值此旧有经济发展模式危难之际,正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良机。

  ——改官员选拔机制:可以从基层乡镇长直选开始,人大代表专职化,逐步过渡,则可转变官本位,避免人才资源浪费,同时有效杜绝政绩工程、铺张浪费;

  ——改官员监督机制:选拔机制的本更实质就是监督制约机制的变更,以选民和代表监督制约权力,则可以有效制衡浮夸政绩;推行官员财产申报的阳光法案,腐败必将有效遏制。

  ——改利益表达和博弈机制:改变如此代议机关多为官员富豪为权贵代言局面,确保各个阶层和行业都有利益代言人、有话可说,各方利益博弈,一则制衡既得利益集团,二则缩小两级分化,建设会和谐。“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改财政审查、支付、监督机制:一则避免铺张浪费,一则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藏富于民,民富则国强;

  ——改司法体制。没有司法独立就没有法制国家,无良法之秩者,国恒亡!

  ——广开言路,一则监督制约公权力的傲慢,二则鼓励才智之士建言、创新;

  ——教改。人才是立国之本,改强化政治教育为通识教育,改党化高等教育为学术教育,以开民智兴民德举民力……

  ……

  危机危机,如能操之在我占有先机,就是良机。

  所以,这场危机,于中国言,是旧有经济增长和政体模式之大危,新经济增长模式和政治体制改革之良机!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