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文史参考》)

   4月上旬,江南最美的季节,我去了一趟江西省婺源县。“中国最美的乡村”虽有些夸张,但不算离谱,婺源山水之秀,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只是正值油菜花开,在江湾、李坑、晓起几个有名的景区,游人如织,山村幽静不再,宛若漫步在通衢大都之闹市。

   婺源被发现、被宣传,是近些年的事,随着媒体的造势和游人不断地涌入,其知名度,有直追庐山之势,成为江西的另一张旅游名片。这块近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息着33万人,在南方诸省,算是人口密度偏小,又加上长期交通不便,故能保持一方比较纯净的水土到今天。

   提起婺源,今日许多安徽人仍“心有千千结”。“安徽”省名的来历,便是合两大名府“安庆”“徽州”之首。徽州从宋代到清室逊位,近千年来一直是天下名府,辖区相对固定,一直领六县即:歙、黟、休宁、绩溪、婺源、祁门。由于山水相连、习俗相近,又属于同一府管辖,因此六县的商人称为“徽商”,以六县为主体形成的文化为“徽文化”。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主政,为军事围剿“苏区”,将婺源划归江西。在1948年,由于当地人要求回归安徽的呼声很高,据说徽州绩溪籍的胡适说动蒋氏,婺源又回到安徽。但这次回归十分短暂,很快国民党丢失了大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作战以九江为界,以西为四野的部队,以东为二野、三野的部队。大军南进,江西全省加上婺源为四野所占,徽州其他五县则是二野的军事辖区。在军事重于一切的年代,为便于管理,婺源又划归江西。

我所供职的单位,正对着北京徽商故里酒店,这家酒店是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这里的“徽菜”十分地道。这家酒店打了两张牌:黄山和徽商。黄山的知名度自不必说,除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奇秀之景外,黄山市亦是安徽省所辖的重要地级市。明清两代,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足迹遍天下。这家酒店的包间以徽州府六县以及徽州籍名人为标号,有一次我应一位皖籍朋友之邀去赴宴,主人订的是“婺源厅”,相邻不远的包间是“朱熹厅”,我笑言:“安徽人没法忘记婺源和朱熹。”

这些年,仍有皖籍人士在媒体甚至全国“两会”上呼吁婺源回皖,但牵扯到一个名县的行政区划变更,十分敏感,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理由十分充分。而令不少持此主张的皖籍人士尴尬的是:婺源自古是徽州府所辖,但现在徽州却被丢失了。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原徽州六县之一的绩溪划归宣城。黄山市的辖区,大致相当于原徽州府的歙、黟、休宁、祁门四县。当然,现在黄山市还有一个“徽州区”,但其辖区原只是原来歙县的几个乡镇。

80、90年代许多地方为旅游带动经济,纷纷将历史悠久的行政地名改为辖区内的知名景区名。徽州改黄山是典型的例子,此外还有湖南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四川南坪县改为九寨沟县。其实一个地区的风景名胜地知名度提高,何必依靠景区名代替行政名呢?明代大文豪汤显祖在其《游黄山白岳不果》中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白岳是歙县另一个名胜地齐云山,可见那时候黄山已十分知名。在权力主导一切的时代,所有的资源都由权力调度,亦为权力的“中心任务”服务,连行政地名亦是如此。

古代徽州因山多田少,农耕难以养活那么多人,徽州人为了生存,只有两条路:读书做官和做买卖。此地文风鼎盛、商贾遍天下可说是逼出来的。商人挣了钱,其主要用途是回家盖豪宅和培养子弟读书。徽州商人积攒的财富于是通过一代代文人的著作和留在现在的古村古镇,影响至今。

但自1949年以后,“徽文化”实则是在不断被边缘化的。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长达数十年的计划经济,自由流动的“徽商”无用武之地,等到改革开放以后,一地的工商业的发达主要依靠地理优势,农耕帝国时代形成的“徽商”传统,中断多年已无从续接;二是因整个安徽省的政治中心北移。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安徽的省会在安庆,安庆和徽州、池州、宁国等府在长江流域,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南部。这些地区经济一体,风俗、文化相近,可以说,安徽省是一个有着南方文化气质的省,以徽州六县为依托的“徽文化”,扩大为整个皖省的代表文化亦无不可。处于战略考虑,新中国成立后,处于江淮之间的合肥成为省会,淮河流域的文化似乎占了主流。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化相差实在不小,胡适先生晚年滞留在纽约,合肥籍的唐德刚成为其入门弟子,胡适对这位同乡晚辈很看重,常常说我们家乡云云。唐德刚后来在著作中提到,尽管胡适早年在北平时和唐家长辈多有来往,但合肥的饮食、民风和语言和胡适先生故乡徽州绩溪实在大不一样。晚清以合肥籍李鸿章为领袖的淮军,其将领多出自民风强悍的淮河流域,如果冠之以“皖军”“徽军”显然不合适。而袁世凯虽是河南项城人,但项城在淮河流域,袁的养父袁保庆是淮军名宿,袁世凯本人也继承了淮军的政治遗产。

即使一个完整的“徽州”回归,人们还能找回失落许久的“徽州梦”吗?徽州的南方气质能否更多地影响安徽乃至全国?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