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李國強在與特首梁振英的會面時表示,管治人才必須以愛國者為主體。另一位政協委員劉夢熊則在會面中批抨,政府面對反對派抵制赤化、反國民教育的連串社會運動,一直被動捱打,政治生態沉淪,擔心香港落實雙普選後,管治權不過會「花落誰家」。劉夢熊稱,李國強的意見代表政協的主流意見,很多政協對於政府擱置國教科課程指引感到不滿。他並指梁振英也認同「愛國者治港要逐步落實」。

所謂的管治者,指的就是管治國家的人,若果國家由不愛國家的人去管治,將造成惡果,可想而知。管治者應以愛國者為主,確實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談愛國,就先要知道甚麼是「國」。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數千年來,不知經歷多少的朝代更替。滾滾東逝的長江水淘盡無數皇朝的功業,卻沉澱出屬於我們的「中國」。中國不是一個朝不保夕的政權,更不是一個讓人發財的機會,而是一套歷久嘗新的價值觀,是仁義禮智,是忠孝節義,是一個文化的概念。

「愛國」這個詞語,在香港的公共空間中經常出現。如劉李兩位政協等的一批中共政權的支持者,經常高舉著「愛國」的大旗,四出對異見者口誅筆伐,動輒就為他們扣出「不愛國」,甚至是「勾結外國勢力」的帽子。這些「愛國者」對中國現在的當權者唯命是從,積極地為他們的「主子」歌功頌德、保駕護航。一旦「主子」的惡行受到批評,未等「主子」龍顏大怒,「愛國者」就會急不及待跳出來,厲聲指責這些「大逆不道」的「好事之徒」,甚至千方百計為他們羅織罪名,好將問題上綱上線,將對方打為「國家」的敵人。

以上的一段文字,讀起來總覺有點奇怪吧?若果將「愛國者」三字代之以「奴才」二字,會不會合理一點?一個真正的愛國者,所愛的,應該是文化的中國,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理想,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處世原則。唯有真正的奴才,才會為了維護自己主子的利益而不擇手段,置黎民百姓的死活於不顧。因為,唯有自己的主子獲得最大的利益,才符合他們這些作奴才的利益。

管治應以愛國者為主嗎?當然!但是,管治應以奴才為主嗎?當香港的管治權落入這些口頭上愛國家,實際上愛主子,骨子裡愛自己的奴才手中,香港的政治生態能不沉淪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