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提前招生”“禁止国际课程的整建制引入”“暂停涉外民办学校的审批”……上海市教育部门近日针对民办中小学国际课程,强调了相关政策,并称将开展新一轮的整顿和规范。这一消息发酵数日后,10月24晚间在北京家长群中被大量转发,“刷爆”朋友圈。
上述消息源自上海市教委基教处于10月19日召开的“上海市涉外民办学校政策解读会议”。上海市金苹果双语学校、世界外国语中学、包玉刚学校、平和双语学校、协和双语学校等21所民办学校校长,及各区教育局分管科长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就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对目前涉外中小学开办国际课程等问题,进行了政策解读并提出了要求。
这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对中外合资、外资、内资(有外资背景)的学校进行课程审核,禁止国际课程的整建制引入,在民办学校课程设置在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基础型课程的三个板块中,不能触碰基础型课程红线。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2004年)要求,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由国家统一开发和组织实施;而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主要由国家及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也可以由通过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社会教育机构、团体负责设计和实施。
近年来,从公立教育体系转入民办或国际学校的中国家庭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私立学校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这一领域确实存在鱼龙混杂、缺乏监管的问题,但上述规定传出后,家长普遍关心自己追求的国际课程会否被改造得和公立学校一样,从而使民办学校高昂的学费失去价值。
上海市教委在10月24日晚间通过官方微博确认了上述会议内容,但进一步辟谣称,不应对会议内容进行误读和过度解读。上海市教委称,本市外籍人员子女招收政策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变化,境外学生可申请入读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及公、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招收各类学生,均应按照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管理程序进行。
所谓义务教育阶段即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和教材管理一直是有底线标准。”在上海市从事择校咨询的一位中介人士向财新记者分析,上述政策并非新政策,只是在已有民办学校管理政策上进行了强调和重申。
该人士还介绍,包括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在内的多个学校,一直在开发引进PYP、IPC等国际课程项目,只是不会大张旗鼓地对外宣传,“而且很少会完全照搬国外课程教材,都得自己做融合,做成所谓的国际班、双语班等类型,实际上越来越像,都是基于国内课程的改革”。
有接近教育监管机构的人士对财新记者证实,此次整顿主要针对PYP、IPC,这类课程项目都是国外文凭组织为3至12岁学生设计的国际性、强调学科交叉的项目,旨在通过课内、课外多种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上海市教委表示,将会同相关区县教育局,依照上述有关规定,对民办学校涉外办学情况进一步梳理,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文件,以进一步规范本市民办义务教育。在工作中,我们将切实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相关文件按规定程序审定后,将适时公布,并做好文件解读。
有学生家长透露,原定近期举办的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的招生会,将因这一轮整顿而暂停。
上述中介机构人士表示,此次上海会议强调的内容都是旧的政策内容,关键在于监管部门对政策的执行是否从严。“政策本来就规定国际班不允许招收中国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中国学生签约表示愿意放弃学籍,那么也可以入班学习”。
“类似这样的‘擦边球’以后学校还能不能做,关键就看教育局把口子收的到底有多紧。”该人士分析,近年来私立学校越来越多,在招生中也是尽可能地夸大宣传,甚至触及政策标准,上海教育部门此次出手,也是正本清源、肃清行业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