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问题评论家胡泳
“在治理互联网时
任何一方都不能单边制定规则”
《东方早报》记者 吴佳俊
《东方早报》A16 国际版 2010年3月24日
“互联网的监管是全球性趋势,但是有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必须看每个国家具体遇到的问题来判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著名互联网问题评论家胡泳向东方早报表示。
他指出,互联网治理要多方参与,不能浪漫化和理想化地认为互联网就应该排除所有的政府或者大公司的影响。关键是政府和大公司在治理互联网的过程中不能单边制定治理规则,而是要听取整个网络社区的意见。
东方早报:谷歌关闭.cn搜索引擎会对中国互联网界造成怎样的影响?
胡泳:中国的整个搜索市场会有变化,百度和其他搜索公司都会努力竞争谷歌退出后的市场份额。其他的影响包括是否能够为客户提供替代性服务,跨国公司在中国是否会有整体策略上的变化,美国是否会寻求在WTO框架内解决谷歌问题,以及中美关系等一系列影响。
东方早报:美国政府正日益娴熟地运用互联网作为外交手段,这是否让互联网变得不再单纯?
胡泳:那是肯定的。但是在比较完备的市场和法治框架下,你很难想象美国政府会下令要求美国公司干些什么。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谷歌的一举一动都是美国政府授意的?这不符合现实。
我认为互联网治理要多方参与,不能浪漫化和理想化地认为互联网就应该排除所有的政府或者大公司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影响不仅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关键是政府和大公司在治理互联网的过程中不能单边制定治理规则,而是要听取这个网络社区的意见,这个网络社区本身是跨国界的。这是多重治理的问题。
东方早报:就监管互联网来说,如何真正把握自由与法律之间的界限?
胡泳:监管是全球性的趋势,没有人说互联网在全世界都不用受到监管,只是有程度和方式的不同。是用法律来监管还是用人来监管,这有巨大的差别,必须看每个国家具体遇到的问题来判断。
东方早报:Twitter、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未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胡泳:监管都会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如果是在法治和市场自由竞争比较完备的国家,那么比拼的就是包括营销和产品开发等在内的商业竞争能力。如果是在法治不完备的国家,那就不仅会遇到市场问题,还有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