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BBC | 洛阳记者被害案告破两嫌犯被捕

网传李翔遇害与调查地沟油犯罪活动有关。 洛阳警方星期三(9月21日)称,已破获该市电视台记者李翔被害案,逮捕两名嫌疑人。 警方发布公告说,他们将于近期就此案召开新闻通气会,向媒体介绍案件的具体侦破情况。 警方没有透露两名嫌疑人的身份,但有媒体报道说其中一人曾因抢劫入狱,另一人是农民。 河南洛阳电视台记者李翔周日(9月18日)凌晨在单位附近遇刺身亡,身中十余刀。 虽然李翔的财物被抢走,但警方因作案手段过于残忍,因此曾表示不能单纯认定作案动机就是抢劫。 由于李翔遇害前曾在微博分享有关地沟油调查的报道,许多人猜测李翔是因为此事遇害。 不过据“南方都市网”援引李翔所在单位一名领导说,网传李翔死因与“调查地沟油事件”有关属不实消息,李翔最近并未参与电视台关于地沟油的报道。 该网站还引述李翔未婚妻说,希望不了解情况的人不要继续在网络上转发有关李翔遇害的消息,因为许多事实在转发中被扭曲与误解。 总部设在法国的“无国界记者”组织对李翔被刺身亡的消息表示震惊。 该组织希望中国当局彻查此案,并认真考虑李翔被杀同其记者工作有关的可能性。

阅读更多

法广 | 人权: 老父病逝刘晓波身陷囹圄未能送葬

野渡19日在推特网上发文透露刘晓波父亲的死讯,帖文说:「哀悼!料想晓波在狱中,不能送老人家一程,该是多么的哀痛!」有网民则呼吁当局准许刘晓波为父亲送葬,但刘晓波的律师尚宝军说,内地法律本身就没有规定「可为亲人送葬」。法律本身的障碍,加之案件特殊,尚宝军认为刘离开监狱机会很小。 刘晓波的弟弟刘晓暄则向《明报》证实了父亲病逝的消息,又说丧事已经办理完毕,他个人已经回到广州家里,但拒绝对丧事透露任何详情。报道引述刘晓暄表示,家人并无任何渠道能够通知刘晓波和刘霞,相信他俩仍未知情。另有消息指,刘霞有可能因此事获准前往锦州监狱探望刘晓波,并告诉他这一消息,但刘霞的好友北京作家莫之许,则表示自己并无听闻,也联络不到刘霞的家人。 刘晓波于2010年被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监11年。现仍关押在辽宁锦州监狱服刑。而在去年10月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其妻子刘霞一直遭软禁,除其父母外,其他亲友都联络不上。  

阅读更多

路透社 | 巴勒斯坦寻求加入联合国 美国反对

路透联合国9月20日电(记者 Dave Graham/John Irish)—巴勒斯坦外长马利基(Riyad al-Malki)周二称,他相信,多数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将支持巴勒斯坦入联,但美国不顾外交争端风险,誓言将否决其请求。 今年联合国大会隐现政治危机,外交人士仍希望逆转形势。但马利基称,他认为,联合国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有9个国家将支持巴勒斯坦的请求。 马利基告诉记者:“我们正朝这一目标努力,我认为目标有望实现。希望美国能转变立场,站在绝大多数国家的一方,支持巴勒斯坦拥有自主和独立的权利。” 美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以色列的坚定盟友,即使巴勒斯坦得到其它多数国家支持,但如果美国投否决票,决议将遭否决,更何况其他国家的态度还远未明晰。 但若得到联合国安理会9个国家支持,巴勒斯坦则可声称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从而突显美国否决是障碍。在中东政局空前动荡时期,美国的外交风险将因此上升。 这也将增加以色列的压力。以色列提出巴以应直接进行和平谈判,但并未对巴勒斯坦提出的谈判前提条件作出妥协。 白宫再次强调,将阻挠巴勒斯坦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行动,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三将在联合国大会上表态:巴勒斯坦建国只能通过巴以和谈实现。(完) 编译:黎黎 发稿:程芳 路透全新邮件产品服务——“每日财经荟萃”,让您在每日清晨收到路透全球财经资讯精华和最新投资动向。请点击此处( here )开通此服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阅读更多

BBC | 香港观察:“香港BBC”的宿命

在主权移交已经十四年,还是不会听到港台中人说自己是 “香港的CCTV(中央电视台)” 该说香港电台是媒体?还是说它是政府部门?这就是港台(香港电台的简称)的宿命。 因为香港政府决定委派专门执行政策的政务官当公营广播机构香港电台的最高领导人,让这个媒体/部门吸引了社会的眼球。 在港台工作的人,都喜欢以“香港BBC(英国广播公司)”自居,要追溯港台的历史,是员工曾经可以申请到伦敦BBC工作,或作短暂交流访问,现在的管理层,不少是和BBC有点渊源。可是,在主权移交已经十四年,还是不会听到港台中人说自己是 “香港的CCTV(中央电视台)”。 这反映了问题的关键:港台一直被当作进行公营广播的载体,而不是中央政府的喉舌,但港台的资金来源自政府,编制也是政府部门,所以港台还是要为政府政策作各种宣传和配合。 任命在测试港人底线 虽然“身世”如此,香港电台还是被社会大部份人当作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一个重要的指针,所以,当港府决定要派一个对公营广播完全没有认识的政务官出任香港电台的最高领导人﹣广播处长,那便不只是在挑战港台员工的底线,其实也是在测试香港人对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底线。 港台和BBC在英国的覆盖率并不相同,在电台方面,港台和另一个商营电台的收听率相若,不同的,是港台有老人节目和英文电台频道等,这些都不是赚钱的节目,只有港台才做。在电视方面,和BBC拥有多个主要频道不同,香港电台电视只是一个部门,不是一电视台,连最基本的频道都没有,节目都是在商营电视台播出。 曾经有人形容,港台作品就像素菜,它不一定美味,但它一定健康,而且是生活必需的。所以,港台影响力并不是当主流媒体,而是这机构不受商业压力左右,更能没牵挂的去做商营媒体所不能做的事,如揭露一些地产商的行事手段,这都是需要关注广告收入的商营媒体较难进行的。 近日香港一个商营电视台出现了港人不能接受的“有偿新闻事件”,更突显了公营广播机构对香港的重要性。 公营广播命途多舜 当任命宣布,香港中文大学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访问的663名市民中,接近一半对港府委派政务官出任广播处长有疑问,也认为会影响港台的编采自主权 。 这些疑问和担心都很正常,也在港府预计之内,但问题就是今天的政府是否在意市民这些关注。从现在的情况看来,经过近20年来多次的检讨,一个本走向独立于政府的公营广播机构继续成为政府部门,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香港政府领导层就是不要港台做“香港BBC”,而是要努力去做“香港CCTV”。 同是政府部门,在过去近十年,港台都没有资源进行公务员的招聘,员工每年都要续约,从人力资源角度而言,你是否愿意当一份没有升迁的工作?在机构的角度,便注定会青黄不接,员工如流水般进出。 香港人珍视价值的消失 而且,这个任命是要告诉你,不论你对公共广播有多了解、有多卖力,你最后还是干不了广播处长,因为这份工作是由政府指派一个不用了解公营广播的官员出任。 当然,不少人会质问现在个别纪律部门都是由政务官出任首长,那香港电台为何要有例外?这些部门一样表态反对由政务官出任首长,否则当年港英政府就不会把公务员分为政务和专业职系,但由于他们是纪律部队,不能走得更前,而港台的本质和本业就是媒体,当然可以往前一点。 更重要的,是港台的公营广播概念,其实就是港人向往的价值,有若民主和自由,就像港人对普选的诉求,因此,每年的“七一游行”,都会见到游行队伍中拿着“撑(支持)港台”的旗帜,而且不只是一年,是每年都有,那是要求港台做好真正公营广播的一种诉求,是对这种价值的珍视。 因此,如果港府认为市民只当港台是一个政府部门,只需要由政务官掌大旗,进行一贯推行支持政府施政的工作,现在或许不会看到有怎样的问题,但是香港珍视的一种价值会消失,最终沦为中国一个千脸一样的城市。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BBC | 腾龙说事:不买不租大房白住

电影导演里琦花600万英镑在伦敦市中心买下的一栋一级保护建筑,也成为“占居族”的目标。 不住白不住,住了也白住。百万英镑的豪宅空着?占了它! 贷款买房,最大的担心是一旦经济情况有变,还不起房贷,房子被银行没收拍卖,一家人被扫地出门。 连年的经济衰退,被推入这种绝境的英国人越来越多。 租房子住,也要有稳定的收入。交不起房租,同样面临被扫地出门。 申请住“政府屋”(council house)的队伍越来越长了。目前有5百万人在排队。 空房百万 头无片瓦的另一面,却是成千上万的房屋空着没人住。 最新数字显示,英国上下有65万栋房屋闲置无人居住。废弃的商业房产中还有相当于45万间空房(如关闭歇业的酒吧、街角商店楼上的房间),两项加起来超过百万栋。 房屋闲置的具体原因各异,但总体上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房屋需要修缮,而房主没钱。越不修缮,越需要修缮,日渐破落。 另一类正好相反,是房主太有钱了。买房不是为了住,而是为炒房地产、为了投资、为了避税。中东的大亨,俄国的新贵,中国的暴发户,也在不断加入这个行列。招房客出租?劳不起那个神,不缺那俩钱。 占屋族与占居的权利 或许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更好的观察英国的一大特色:霸房占屋一族和占居行为(Squatters and Squatting)。 Squatting 一词没有对应的汉语翻译,它指的是未经房主或地主的允许,擅自占据他人空房或土地的行为。这么做的人就叫squatter,这里权且称其为“占屋族”或“占居族”。 光天化日之下占据民宅,这跟打家劫舍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溜门撬锁、使用暴力或破坏手段占据他人的房产,是刑事犯罪行为;但是,如果没有使用破坏手段“进入”空房空地,则不违反现行法律。 这就是所谓的“占居权”(squatter’s right)。它不是法律明文保护占居行为,更准确地说,是占居者钻了法律的空子。 你发现自己的房子被“占居族”占据,去找警察。如果没有破门而入或犯罪性损坏(break-in or criminal damage)的证据,警察便不愿干预,而建议你寻求民事诉讼程序。 如果你上法庭,光拿着地契是不够的,还要证明你行使了作为房主的所有权。 等你说清楚了,终于拿到了法庭的“驱逐令”(eviction order),少则数周,多则一年半载已经过去。你脱了一层皮,占居族则已经找好了下一个占居的目标。 如果你一时压不住火,强行进入自己的房子,把占居者拖出来,肯定能招来警察,吃官司的却是你。 身价百万的流浪汉 最新数字显示,英国上下有65万栋房屋闲置无人居住。废弃的商业房产中还有相当于45万间空房,两项加起来超过百万栋。 如果空房的主人没有察觉房子被占,占居者在里面住上10年,就可以拿着水电账单等证据,证明自己不但把你的房子当作他自己的房子照料,而且相信他应该是房子的主人而提出更改房主的申请。 如果三个月内没有人提出异议打官司,房地产自动转到占居者名下。要打官司,房东地主也不见得能赢。举个典型的例子。 71岁的哈罗斯(Harry Hallowes)身无分文,头无片瓦,流浪了一辈子。后来,哈罗斯在北伦敦高尚住宅区Highgate的一家养老院的花园一角搭了个小窝棚。花园的园丁可怜他,就睁只眼闭只眼让他住下了。哈罗斯一住就是21年。 后来,养老院被一家房地产公司买下准备改建商品房,要赶哈罗斯。哈罗斯苦苦哀求放他一马,地产商坚持要撵。哈罗斯被迫以“占居权”为由对簿公堂。 结果,法院把哈罗斯搭窝棚的那块60×120英尺的地皮判归他所有。要从哈罗斯手里买回这块地皮,地产商要花200万英镑。这还是4年前的估价。 形形色色占屋族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虽然少见,但每一次产生的轰动效应对“占居”行为都无疑是一种鼓励。 据估计,目前英国的“占居族”有20万人之众。各色人等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抗议形的。这些人往往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弟,衣食无忧,嫉恶如仇,以“占居”来彰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不公。 这类人专门瞄准百万、千万英镑的豪宅。电影导演里琦(Guy Ritchie)就是最新的一位目标(没听说过里琦?就是麦当娜的前夫)。 里琦花600万英镑在伦敦市中心买下的一栋一级保护建筑,5层的乔治风格的豪宅,最近被“占居族”占领。占居者在窗户上贴出告示,警告外人不许擅自进入。占居者声称要在里面开办真正的“免费学校”,要潜心研讨“占居者权利”和无政府主义。 第二类是无产阶级形的。在校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打工的移民、体验另类生活方式的人等是主体。一穷二白,没钱租房,空房不住白不住,房子空着也是浪费。 第三类,最多但最不被媒体注意的,是边缘弱势群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往往伴有吸毒、酗酒等问题。 除了这些“传统”占居族,居心叵测,知法犯法的“另类”占居族正在浮出水面。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占居行为凸现其“险恶”的一面。 正因为如此,英国政府下决心要尽快修改有关法律,以图堵住法律上的漏洞。我们在下周接茬聊。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