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央廣 | 南韓8月通膨5.3% 創3年來新高

  南韓今天(1日)發布官方數據顯示,儘管政府致力於抑制物價上揚,南韓8月通貨膨脹仍攀抵3年來新高,達到5.3%。   這是自從南韓在2008年5月創下5.6%年增率以來,最高的一次,同時也超出道瓊新聞社(Dow Jones Newswires)調查的平均預估4.8%。相形之下,南韓7月通膨年增率為4.7%。   這是南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第八個月上升,通膨程度早已突破央行設定的今年目標2%至4%。   若以月增率來看,比起7月的上升0.7%,南韓8月CPI成長0.9%。而扣除變動的能源和農業價格後,8月核心通膨比去年同期成長4.0%、比上月成長0.3%。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愿拿自由换取高薪揭露了什么

目前有八成的人为了高薪,愿意抛弃自由。 如果一份工作月薪是10000元(税后),但是压力巨大,每天需要你持续工作至少10小时,你做不做?用500万换你10年,你换不换?当高薪的工作和自由的生活发生了冲突,你会选择什么?这是一个朋友在微博上的话题调查,我个人的答案分别是“做”、“换”、“高薪”。查看网络投票的结果,71%的网友选择“做”,52%的网友表示“换”,79%的网友选择“高薪”。 先说明一下我个人做出选择的理由。我现在30岁,收入中等,工作虽累不死人也差不多把人累个半死,不说别的,面对现实的房子、车子,再看看手中的票子,何时能够圆梦,究竟能不能圆梦,我本人未知。更见鬼的是,虽然我现在基本上还是穷得一无所有,但我的内心却一直有一个梦想,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而要过这种理想的生活,最缺的就是钱。 因此,我愿意赌一把:月薪1万,一年就有12万,干上一年抵得上现在干4年,那么就熬几年吧;500万,也不知道按现在的状态,一辈子能不能赚500万,不就10年吗,反正现在也不是为自己活的。自由的生活是“爱情”,高薪的工作是“面包”,我是一个世俗主义者,我相信只有有了“面包”的“爱情”才不会成为泡影。 为何有近八成的人和我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从事坏工作不如不工作”,这些大道理没有人不懂。但是,“活着才是王道”,其它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的工作已经是要求越来越高,工资总不见涨,自主权微乎其微,归属感根本就谈不上,为了维持生计和梦想,已经牺牲了健康和时间,“每天持续工作至少10小时”、“没有自由”,这只不过是当下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或者只不过比现在更糟糕一点,“风物长宜放眼量”,“要为人上人,得吃苦中苦”,从了。 近30年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围绕着GDP的价值导向,将人的尊严、价值与幸福全部都指向了金钱与物质,而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同情和敬畏,已经被逼到角落里奄奄一息。 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幸福无能症”的时代,尽管现代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产品和生活便利,但在没有出路的困境中,我们普遍陷入了“我不幸福”的自觉,心灵没有了安放之处。当然,也需要感谢以GDP为价值导向的社会建设,因为它基本上让我们“衣食无忧”,使我们能够有机会来思考幸福的问题,并将幸福的问题与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相联系。 我们都说每个美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国梦”,而实际情况是,在因为追求幸福感而焦灼的同时,越来越多“衣食无忧”的中国人,特别是那些靠商业先富起来的有知识的群体,也越来越把“美国梦”当成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了。今年4月20日,招商银行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其中显示,中国千万富翁投资移民意愿强烈,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47%正在考虑。 富起来了,就开始了对自己理想生活方式的实践,一旦将理想生活方式不可得的原因与当下的中国社会联系起来,移民的倾向就会大大增加。现在,愿意为了月薪10000元每天持续工作至少10小时的人,愿意用500万换10年的人,因为他们对财富的渴望,随着他们成为有钱人,对理想生活形态的追求,将更强烈。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是将会有更多的人移民或想移民到西方国家去,二是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存状态将逐步向“人本”回归。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现在,为了高薪,就有八成的人愿意抛弃自由。哲学家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一文中说:“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自由与生命都是造物主的赋值,自由是生命的内核,生命是自由的体现。没了自由,生命就成为一具无主的尸肉;没了生命,自由只不过是一缕飘零的亡魂。自由与生命如此的紧密相连,相依相存,缺一不可。 可现在,竟然有近八成的人为了高薪愿意牺牲自由,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社会已经让大多数人对幸福产生了误解,对道德失去了尊重,对信仰失去了敬畏,为了高薪,他们连“自由”和“生命”都可以不要,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呢?背后深深体现了商业伦理危机,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任危机。这正是我们需要看透和警惕的。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遇上意外,让领导【先走】。手术室遇上火警,医护【先行】。这些现象,在中国大陆不是【正常不过】吗?还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吗?中国人啊,多一些【包容】,多一点【体谅】吧。这样,才能【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啊! 孟光, Hong Kong

阅读更多

BBC | 点评中国:未来中国的立法机构三院制

中国“两会”只是党机器的橡皮图章。 在现代民主政体中,议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民意代表机关,和行政、司法鼎足而立。而中国今天的“人民代表大会”名为立法机构,其实只是党机器的橡皮图章。 对“党”来说,每年都要召开“两会”(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是重要的,因为它是“中国特色民主”的装饰;但“两会”本身并不重要,因为它们并不处理、更不会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除非中国的民主转型能够在体制内外互动的情况下启动,人大的构成和议事方式发生变化,更多的民间精英作为民意代表进入各级人大,这个御用机构有可能逐步改变自身性质,成为中国民主转型的一个过渡性桥梁,否则,它只会随着旧制度的最后终结而一同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宪政中国需要一套新的,既能落实主权在民的原则、又兼顾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而在制度设计上满足相关要求的议会制度体系。为此,笔者特提出未来宪政中国之立法机构的三院制设想。 为什么是三院制? 当今世界各国议会,在结构上主要为两种,一种是一院制议会,一种是两院制议会。成熟民主国家或较大规模国家的议会多是两院制,即按人口比例、通过直接民选产生的第一院(各国称呼不同,美国称众议院,法国称国民议会,英国叫下院,俄罗斯叫国家杜马),和体现地区原则或联邦原则、直选或非直接民选产生的第二院(不少国家称之参议院)。 第一院通常被认为是直接表达民意的机构,所以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实行议会制的国家),第一院拥有更多的议员席位和更强大的立法、监督功能。但第一院同时是政党政治的主要场所,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政府官员要从第一院产生,对第一院负责,所以第一院又往往是充满党争、权争的地方。 第二院的产生有如下两种背景:一种是历史形成的,比如英国的上院(贵族院)。另一种带有建构性,是理性设计的产物,比如美国的参议院。对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参加者而言,第二院的建立,首先是主张全国政府与主张各邦权力的两种对立见解妥协的结果,这个妥协的重要表征是,议会第一院实行“国内法原则”,按人口比例分配席位,而第二院实行“国际法原则”,各邦不论大小,席位完全平等。 在这个意义上,第二院代表了联邦体制内的地区原则。但美国制宪会议的参加者还赋予第二院另外一层含义,在某种意义上这层含义更加重要,那就是用第二院平衡、抵消第一院可能出现的短视、狂躁和决策不周。麦迪逊在制宪会议上讲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为什么需要议会第二院,“第一是保护人民不受治理者的压迫,第二是保护人民不受转瞬即逝的思想的诱惑”。由于“人数众多的众议院”容易“因为轻浮、冲动而出现错误”,“对付这种危险,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那就是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但立场坚定,时而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议员。” 麦迪逊过于外露的精英立场和贵族化表述可能招人不快,但现代政党政治和大众政治包含的某种唯当前利益是举、唯选票是举的短期化、功利化倾向却已经被天才地预见到。这就是第一院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第二院需要存在的理由。当然,就第二院而言,代表各邦利益的联邦(地区)原则与旨在抗衡“轻浮”“狂躁”的智识原则并非同一原则,它们在某些场合甚至有矛盾,但美国的制宪者们仍然让参议院同时承担了这两种职能。这是某种逻辑意义上的混乱。 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同时充分汲取各国先贤在这个领域取得的成果,笔者建议未来中国的民意代表机构实行三院制。 三院的具体构成 未来中国的议会第一院,称国民议院,是直接民选议院,由600名左右议员组成,实施人口原则,按人口比例产生议员。这同世界各国是一样的。未来中国应采行单名选区相对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相结合的办法,选民通过直接选举他们中意的第一院议员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政党也通过在第一院的活动实现其政治抱负。第一院将拥有立法权、征税权、审议权、监督权、弹劾权等宪法权力。 未来中国的议会第二院,称参议院,是非民选议院,由120人组成,采行智识原则,从知识团体、教育团体、宗教团体和社会贤达中推举产生本院议员。这个方案,受美国先贤启发,但制度上单列出来,以担当超越党派政治、把握国家长远利益之功能。第二院将拥有立法权、人事同意权、缔约权、战争权、实施紧急状态权、大赦和特赦批准权、监督权、弹劾权等宪法权力。 未来中国的议会第三院,称省际联合议院,100人组成,采行地区原则,由各省推举议员,代表地区利益,同时又平衡地区利益。这种安排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异很大的国家,实属必要。但作为民意代表机构,第三院体现的是兼顾民权和大国治理的双轨共和制要求,而非美国式或俄罗斯式的联邦制要求(关于双轨共和制,这个系列文章的后文还会介绍)。第三院将拥有的宪法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区划设置与变更批准权、征税权、审议权、监督权、弹劾权等。 议会对政府的监督 在以上方案中,征税权以及财政审议和监督权牢牢控制在第一院国民议院和第三院省际联合议院手中,他们掌管公民上缴的公共财富,决定着这笔钱如何收、如何花,从源头上杜绝政府可能的胡作非为;人事权、外事权控制在第二院参议院手中,意在避免总统在这些领域专权、独断;行政区划设置与变更批准权独属于第三院,也体现立法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权、弹劾权由三院共同享有,同样是为了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和政府官员个人行为的监督;此外,未来中国议会三院都将拥有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批准权,体现民意在国家发展问题上的最终决策地位。同时,鉴于过去在三门峡、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立项、批准过程中的教训,未来宪政中国的议会必须严把这类大型工程的审议和批准,三院都将拥有重大经济、生态建设项目是否可以上马、是否不应该上马的决定权。 除了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外,议会三院之间也有相互制衡的机制,政府也有必要的对立法机关的反制制度安排,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讲了。 本文不代表BBC 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BBC | 人物:日本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_

日本执政民主党选举中当选新党代表的现任财务大臣野田佳彦 周一(8月29日)在日本执政民主党选举中当选新党代表的现任财务大臣野田佳彦1957年5月20日出生在东京郊外的千叶县船桥市一个陆上自卫队队员的家庭。 1980年野田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此后自小梦想当记者的野田进入了“松下政经塾”,85年作为第一期学生毕业后,经过当家庭教师、煤气查表员、私立教育咨询所所长、青年政治机构副干事长等工作后,87年首次当选千叶县议员、开始进入政界。 92年,野田参与创建日本新党,93年首次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当时他作为副党代表支持了前首相细川护熙的内阁,短暂的细川内阁和羽田内阁令新党瓦解后,野田又参与创建新进党。 96年野田竞选众议院议员连任时落选,随着新进党代表小泽一郎与民主党合流,2000年野田又以民主党候选人身份出马竞选众议院议员当选。 02年他与民主党内同样毕业于松下政经塾的前外相前原诚司等为数不少的年轻一代国会议员组成“构筑第二届民主党有志者会”,争取民主党世代交替,并逐渐与小泽对立加深。 此后野田出任过民主党国会对策委员长,公关委员长等。09年民主党夺权执政,民主党内少有懂经济的野田出任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内阁的财务副大臣,去年6月菅直人政权成立时,野田升为财务大臣、首次入阁,并先后在去年9月和今年1月菅直人改组内阁时获留任。 低调的作风 野田行事低调。因他过去几次放弃竞选党代表,促使盟友前原和现任外相松本刚明等失望,与他分道扬镳、另组派系。在党外野田也不受注目,这次虽是民主党内选举,但街头上不少妇女支持前原,因为“他长得帅”。 不过BBC中文网记者几次听日本传媒政治部记者评价野田倒是高于前原,并听说野田虽只拥有25人左右的小派系,但凝聚力很强,半个华人的现任首相助理莲舫也是旗下一员。 除了主张加税的经济政策外,野田在防卫、外交等方面的主张与盟友前原近似、接近自民党立场,他这次竞选时主张向自民党“101次求婚”来谋求朝野联合,也成为舆论议论的焦点。 但野田远不如前原圆滑和善于算计,这次接受教训,早早宣布竞选党代表后,野田谋求前原派系支持。迟迟不表态的前原最后却宣布参选,从日本人的是非观上来看有欠厚道,结果倒有助野田吸取党内浮动票。 主张强硬 野田的耿直也反映在他对中日领土纠纷和历史纠纷的强硬姿态上,野田曾对与他争论东海“冲之鸟岛”是否岛屿的中国国务委员唐家旋说:“实际统治南沙群岛的贵国没资格说三道四”,并推动国会通过确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决议。 在05年中日围绕参拜靖国神社的纠纷高潮中,野田是民主党内少有的赞成参拜者,他今年8月15日仍在记者会上重申“甲级战犯不是战争罪犯”的认识不变。 不过按照日本政权每年更迭的公式,就算野田周二当选首相、建立他的政权,他在内政难题和党内纷争中能平稳维持多久,日本内外看来都有疑问。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中房原董事长呼吁小产权房征房产税!网友:柿子捡软的捏,怎么不提议去征收豪宅税?

【翻车现场】“从厉害了我的国,到砸锅卖铁,一路征程一路高歌”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