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分类

完美的演绎不可逆转的趋势

完美的演绎不可逆转的趋势,当一个人想赚一个笨蛋钱的时候,你说他是尽量多赚还是尽量少赚。美元指数近期为什么主动修正,当然是为了让这个笨蛋倾家荡产了。2008年前,美国经济年均增长在3%~5%,欧洲经济在2%~3%,那个时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欧洲经济50%~70%左右。现在美国经济最保守增长不低于2.8%,而欧洲经济最乐观增长是1%,从现在开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是高于欧洲经济是以几倍为基数来衡量了,所以美元未来疯涨又是个常识问题。社会不是由笨蛋来决定进步的,如果你相信美国核心层是由笨蛋组成的话,那何以解释中国大地愈演愈烈的移民潮。 近期非常忙,在写一本书。大家要独立的想考看待现在的状况,美国人也不聪明,只有我们中国人这么容易迷惑于表象的话,这才是美国得以成功的根本所在。                                                                            刘军洛                                                                             2010年7月14日

阅读更多

和夫人合作写了一本叫《高等的文化控制》的书

与夫人多姿融合作写了一本叫《高等的文化控制》的书。   (一)淘宝网购书地址: http://shop61009734.taobao.com/ 认准卖家 “liujunluo66” 进行购买。每本58元人民币。包邮。 淘宝网购买无需发邮件至邮箱 liujunluo@sohu.com 。   (二)银行购买方式如下: 汇入工商银行上海新华路支行账号6222021001041448298; 或建设银行上海番禺路支行账号4367421217504417197; 或招商银行上海延西支行账号6225882113593047。 户名都是——刘军洛。 付费共计每本58元人民币。包邮。 汇入后请发邮箱 liujunluo@sohu.com 。 告知姓名、地址、手机号码,以便快递公司发书。 另告知付费姓名、银行与方式以便确认。 注:购书不退货;手机号码请务必写清楚,否则快递无法送书。   还有几个月,2010年就快结束了。美元指数是否如本人今年初判断的——最保守是85呢!2010年最后一天,美元指数如果站在85以上,那将是美国经济至2008年大萧条以来,美元指数最坚决的一年。2010年是全世界都在抛弃美元的一年,尤其是中国央行的猛烈抛售美元。所以,现实世界中存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问题——谁在2010年做多美元指数?并且这股做多美元的力量实际是远比中国央行强大的多,并且这股做多美元的力量实际是非常非常不为大部分人意识到。1996年最后一天美元指数静悄悄爬上了88.12,1996年最后一天东盟地区沉浸在当时的世界大制造业工厂快乐中,1997年美元指数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攻击到100,1997年的东盟地区是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崩盘。 历史会告诉我们许多常识。1929年10月,美国股市爆发大崩盘,美国中央银行迅速全力进场救助,整个美国市场的企业家与投资人用2年的时间才明白这是一场真正的大萧条,随即市场爆发了全体交易者互相残杀的一幕,这就是世界最悲惨的1932~1933年。同样的历史是,1990年的日本股市已经离1989年最高点远离了50%,1991年日本的企业扩张和居民消费还继续保持加速增长,日本中央银行更是大谈日本经济还将优良增长二十年。1998年日本70%以上金融机构破产,二十年后的今天,日本许多地区房价下跌幅度是90%。结构性因素才是最至关重要的,1932年美国经济最终完全屈服于其他经济体的竞争性货币大贬值的冲击,1998年的日本经济最终彻底惨败在恶性房价的结构性市场配置中。结构性因素是真正至关重要的趋势,今年最后一天,美元指数如果是——最保守85,那这场至关重要的趋势将是一场真正的大屠杀。对于至2005年以来,美元指数用5年时间第一次有可能出现85以上的现象,或许这么一个致命的现象是全体肥猪们的最后晚餐。 下面是《高等的文化控制》一书中的一段话—— “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会痴迷去建立大规模官方外汇储备!而不敢勇敢地去建立政府福利负债,当然这种政府负债是向政府公共福利转移的模式,即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廉价住房等等。一个国家有大规模外汇官方储备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有大量的海外债权,而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来看,有大量海外债权的国家往往会蜕变成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国家,而最终在全球化的进化中大规模破产,并且这种破产的速度是非常惊人。18世纪荷兰共和国财富衰落的历史就是一场快速衰落的历史。当时荷兰约有80%的海外投资在英国,而国内各行各业是面临衰退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虽然当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还保留着许多高附加值产业,如烟草加工、帆布、丝绸、造船、糖类精制和亚麻生产等等,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已经开始了。当时的荷兰国家管理者,完全无视这种荷兰产业的恶化,只是追逐于在英国的债权利息收益和自己的炫富生活,最终荷兰用自己的衰败奠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再到大英帝国的时代,1910年大英帝国在海外的投资高达40亿英镑,相当于那个时代世界总投资额的60%。但在,1900年英国很多富人已经搬离了伦敦上层的住宅区,伦敦工业区的工人也开始大规模迁移,英国的重工业区伯明翰的工厂主开始面对设备的严重落后。所以荷兰人用海外投资创造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人同样用海外投资创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美国工业革命和德国工业革命。可见,荷兰的国家管理者和英国的国家管理者用大量的海外投资都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致命的消灭自己的对手,但荷兰的国家管理者和英国的国家管理者都只是痴迷于海外证券的收益和炫富的生活。今天中国2.4万亿美元官方储备的时代,我们也正面对的是一线城市大量的财富人士向海外迁移、一线城市大量的技术人员向二、三线城市迁移、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大规模向内地迁移以及农业产业空心化的形成。现在,中国同样也用大量的外汇储备创造了一个致命的消灭我们的强大的美国科技部门。现在,中国同样也只是痴迷于海外证券的收益和炫富的生活。站在,荷兰与英国的衰败史上,我们还有什么勇气去质疑强大美元时代的来临。”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签署军事同盟条约,正式结成轴心国侵略集团。这份德国高层欣喜若狂的军事同盟条约,却是德国总战略的悲哀。当时,德国的经济规模是日本的5倍以上,并且德国完全没有任何的亚洲利益。而日本与意大利的总体战能力是严重的三流体系。1943年德国军队的配置是东线前苏联战场有390万德军,18万德军驻在芬兰,49万德军驻在挪威和丹麦,在法国和比利时是137万德军,巴尔干是61万德军,意大利是42万德军。可见,有300万以上德军队被动配置在非常次要战场,而这种结构只是为1940年9月27日的军事同盟条约服务。在1943年,德国自己完全有能力同时打赢英国和前苏联两个共同的敌人,但德国自己却被日本和意大利把战线拉的太长,这就是总战略的致命结构。经济与战争是一个原理,战线拉的太长——就是大崩盘的开始。 谢谢大家,多姿融、刘军洛。2010年9月15日 注:预售 5 天, 2010 年 9 月 19 日星期天正式发书。  

阅读更多

China reduces number of death penalties

China moves to reduce number of crimes punishable by death Human rights groups welcome proposals but say that 55 common offences remain unaffected Jonathan Watts in Beijing guardian.co.uk , Monday 23 August 2010 16.29 BST Article history If proposals are accepted, the crime of smuggling endangered animals such as the leatherback turtle (above) is one of those that will no longer be subject to the death penalty. Photograph: Natural England/PA   China is moving to soften its image as the world’s biggest executioner by removing the death penalty for tax dodging, fiddling receipts and smuggling endangered animals.   The maximum sentence for these and 10 other crimes that can currently be punished by lethal injection could be reduced to life imprisonment under a draft revision of the criminal code, which still has to be officially approved, the state media reported today.

阅读更多

中国只有年纪不老的老左派,没有真的新左派(丁学良)

丁学良:中国只有年纪不老的老左派,没有真的新左派 发布时间: 2010年08月27日 13:43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杂志   本刊资深记者 李宗陶 发自香港   丁学良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办公室像个书的丛林。大概只有20平米,书架12个,像竹笋一样长得没章法。其余的书以碉堡的样式从地面长出来,层层叠叠掩着角落里那张办公桌,丁学良就埋在桌子后头。   继“中国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惊人之语后,近几年来,公共平台上很少听到丁教授的声音。“一来是忙,忙得没办法追究;二来是在中国,很多重要的事没法追究,除非你三五年什么都不干,只追究一件事,或许能追究出一点名堂。”   他忙于跟德国哥廷根大学合作,为该校建立一个亚洲研究中心帮忙。德国人的严谨、较真,使他不得不面对没完没了的沟通与文件起草。在这样的状态里,交谈变得紧凑——只要你给出关键词,丁教授那带着皖音、偶尔夹着英文单词的普通话便像拧开的水龙头一样哗哗流出。他甚至有时候都没听清你在问什么,就一路讲开去了。   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新左派   人物周刊:您现在跟老师丹尼尔·贝尔还有联系么?   丁学良:老爷子在养老院。我前一阵去美国一个礼拜,每天给他打电话,只能跟录音电话讲话。找遍了我能打电话的他亲戚朋友,都没有办法联系到他。我想可能是以现在的状态,老先生不太愿意见人了。如果人生是一程400米跑,我的老师大概跑到395米了。我们这辈人也跑完300米了,很快的。   人物周刊:您怎么看贝尔先生政治立场的转变和晚年对于新左派的批评

阅读更多

寻求大学之道

寻求大学之道 贺卫方 2010 年09月06日  《中关村》杂志 作者按:这是我为自己即将出版的《学者的共和国》一书所作自序,在《中关村》杂志发表的这个“版本”有些删节。 —————————————————————————————— 在今天,大学以及更广泛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由于某种也许不无道理的假定,许多人认为一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因而国力不足,大学则难辞其咎。大学集中了最多的尖端人才,每年的诺贝尔奖公布之后,照例伴随着对于本国大学的不满。由于大学教授们经常参与国家政策以及法律的制定,因此这些政策或法律所导致的后果——经常是不那么好的后果——也很自然地要部分地由教授们来承担。近年来,大学合并,大学扩招,大学人事改革,大学教授抄袭,大学债务缠身……凡此种种,都会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媒体报道,街巷议论,网络“拍砖”,不一而足。   看起来,比起中世纪欧洲以及近代以象牙塔相标榜的那些大学,今天的大学已经很难在自己与社会之间划一条清晰的界限了。而且中国的大学也许面临着跟西方不同的境遇。作为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我们的大学诞生之际就没有在象牙塔里,可谓生于忧患之世,承载着振兴国运、拯救民瘼的大使命。另外,由于主要大学均系政府建立,新生大学一开始便与国家具有了太过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大学最早就在教会与世俗政府相互冲突的局面下寻求独立的空间,而我们的大学却更多的是国立并受到国家的控制的。虽然1952年之前,教会以及私立大学也曾经取得过辉煌的记录(突出的例子如燕京、东吴、南开等),但是实际上,早在1930年代以后,政府对于大学的控制就日益强化。到1952年以所谓“院系调整”为名目的改革结束之后,中国大陆内的大学就是清一色的国立化了。    当高等教育整体变成了国家的垄断事业,大学的处境就全然不同于以往了。当然,也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完成这样的目标。过去那样的社会主义经典理论是一种消解了冲突和矛盾的学说。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的任务,课程的安排,大学的培养方向,大学与国家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的事项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说从前大学要追求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那么在这种新的意识形态下,闹独立,要自由,就成为一种在逻辑上完全无法自圆其说的行为了。其实,过去的那种所谓“计划经济”要依据计划来安排绝不只限于经济(正如市场经济也不只是一种经济安排方式一样);政治权力的架构也必然是命令-服从式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计划模式一定要延伸到学术知识以及思想等领域,甚至思想领域的高度统一乃是何以能够实行计划经济的基本前提。    不消说,跟计划经济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一样,我们的意识形态也处在一个艰难的转型期中。在这个过程里,大学要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找回那失落已久的大学精神。这些精神固然包括自由、独立等价值理念,同时,也必须从一些具体环节上把理念化作有形的制度和规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的自治、教授治校、大学与商业以及流俗之间的距离以及鼓励追求真理与创新的相关规范和制度,从而使大学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学者的共和国。    欧洲的大学从一开始也面临着某种自治上的困难。君主以及地方权贵和临近的地方宗教当局希望控制大学,与此同时罗马教廷也因为强化集权以及抑制异端的需要而力图把新生的大学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不过,正是这种两种势力之间的拉锯却反而成全了大学的独立。另外,早期大学在遇到地方当局或大学所在地居民的干预的时候,还有一个“杀手锏”——撤离。当时的大学并没有后来我们习见的那种校舍,所谓图书馆也是藏书寥寥(直到1338年巴黎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也只有1722册),所以搬家是很容易的事情。到了近代,启蒙运动和权利保障体制的建立彻底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正当性,虽然在某些特殊时刻,它们还会受到一些考验。当大学取得了自治的地位,就会形成与独立相适应的一些管理模式和学术教育制度,大学之道也会通过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风范而展现。当然,历史永远不会终结,大学前行的路途上总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例如,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学正在谋求更大的规模,力图对社会具有更强大的影响力,不过,这种发展已经开始遭遇到某种难题。规模巨大意味着精英教育传统的式微;影响社会的同时也不得不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些问题在西方似乎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但是在我们这里,历时性与共时性却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大学发展的特殊境遇。   我新近付梓的《学者的共和国》一书,从内容看,涉及到的正是前述大学的理念与制度的基本事项。自己在大学教书已经二十多年了,说来对于大学教育尤其是其中的弊端应当有相当的经验和思考。不过,随着知识界分工的深入,教育学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那些从事教学,但专业却并非教育学的人们要在教育学领域发言就多少有些“野狐禅”的味道,仿佛那句把写字的人和书法理论家区分开来的老话——“善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这本以大学为主题的书无意追求成为研究大学教育的专门著作,读者从收入其中的文章的风格也可以看出其中的驳杂与散漫。全书开始于我停招研究生的公开信及其引发的后续讨论,之后的第二编是自己关于大学精神的一些随笔、访谈和演讲。接着第三编是对一些更具体的学术规范的讨论,最后一编写人谈书,通过人与书,思考知识分子的风范。由于不少内容跟自己亲历事件与周遭环境密切关联,不妨说这是今天这个时代里大学教师状态的一个标本,显示出他们在探索知识、教书育人以及追求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过程中的理想、努力、欢愉和苦闷。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三月之声(2025)——“老百姓没有活路”

【404文库】“以后拿起摄像机或者手机进行纪录和创作,都要考虑一下,你是不是‘擅自’了?”(外二篇)

【CDT关注】“谁,还能告诉他们,他们的世界并不只有一个被中共当局编写的版本?”(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