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闻

南方周末 | 哈佛不是麦当劳

哪儿有需求、有市场,就到哪儿去布点、赚钱,那是企业的天性,而不是名牌大学的天性   熟悉中国高等教育情况的人们都知道: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得好的是真好,如宁波诺丁汉和西交利物浦;办得差的是真差,如除以上两校外的绝大多数。 2011年8月25日的《南方周末》报道《教育部动刀“中外合作办学”》,印证了以上实情。记者引述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的话:“90%以上的合作项目都是二三流大学用来挣钱的。”浙江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徐亚芬更是坦陈:“现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名声很差劲”,“国外学校直言不讳地表示可以‘卖文凭’”。 6年前,我曾和同事就中外合作办学乱象进行过长达一个多月的调查。后来,考虑到已经缴了巨资的在读学生可能会因此闹事,更担心被媒体同行指责“反对高等教育改革开放”,所以最终把这事搁下了。当时的混乱情况比《南方周末》这篇报道披露的还要严重。类似“西太平洋大学”这样主要面向中国人卖文凭的洋野鸡大学,不但开在国外,更大量地以“合作办学”的名目开到了国内。《南方周末》报道中提到,2010年,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施行7周年之后,教育部才首次公布经过合法批准的四百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这事看着简单,但实际上需要下非常大的决心。因为公布了完整的合法项目名单,就等于向社会宣告其他数倍于此的项目非法,即使不再“加强监管”,这些名单外的学校也不会再有人来念了。一下子断那么多中外人士的财路,容易吗? 中外合作办学普遍质量不高,几乎所有考生家长们也都心知肚明。宁波诺丁汉大学负责人曾告诉我,该校每年坚持在一本线以上招生,屡屡受到家长们质疑:“你们中外合作办学,凭什么还要那么高的分儿?”因为大家一般印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同那些“独立学院”、“三本”,只要交钱就能上,根本不管分数。 2010年年初,有论者听到“有传闻说教育部的办公桌上积压了4000份中外合作办学的申请”,以为这些被压下的办学申请都来自“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于是义愤填膺地以《让哈佛到中国办学》为题撰文抨击。他算出了一笔吓人的账:“等于教育部将120亿元外汇石沉大海”,“等于教育部将1200亿元的GDP剔除”。 作者进而提出希望:“世界500强企业基本落户中国,但是世界名校落户中国的则寥寥可数。……让外国名校诸如哈佛、剑桥等到中国来办学,输入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外国人来培养中国人才,用外国的创新模式植入中国的严谨教学,将极大推动我国的教育发展事业。” 该文的基本观点我们在各种媒体上可能早已耳熟能详,关注教育的多位知名经济学者、若干民办教育投资者都曾反复宣传。但冰冷的事实是:合作办学的外方多半只是出名义、卖文凭,很少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而对于来中国办学,国外那些真正的一流大学并无多少积极性。 世界上知名的跨国公司成千上万,知名的“跨国大学”则鲜有耳闻。这与政策壁垒无关。哈佛、剑桥等名校,非但中国引不进来,而且世界上任何一个别的国家也不曾把它们引了去。它们甚至在其国内也从来没办过分校。上述报道中“有学者曾建议,应该创造条件,允许世界一流大学独立来内地办分校”,想当然耳。哈佛不是麦当劳,不会满世界开分店。哪儿有需求、有市场,就到哪儿去布点、赚钱,那是企业的天性,而不是名牌大学——不论其“公立”还是“私立”——这样的非营利组织的天性。 即使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之类在国外大致居于二流层次的高校,也并不是作为“经济人”来中国“捞世界”的。《南方周末》的报道说得很清楚,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均有明确规定:合作双方的“母校”都不拿走一分钱的利润。而这是中国的诸多经济学者和民办教育投资人按照“经济人”逻辑难以理解的。这两所学校的办学质量现在已经获得了业内公认,但他们这种办法不赚钱,谁愿意向他们学习?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

阅读更多

BBC | 温家宝促各国合作维护投资者信心

中国总理温家宝(14/09/2011)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大连出席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表示,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式总体上是好的。 他说,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对此,中国的头脑是清醒的,胸中是有数的,信心是坚定的。 他指出,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温家宝表示,全球经济目前正在缓慢复苏,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加。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增大,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 他说,这显示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温家宝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 他说,各国政府要真正承担起责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主要发达经济体要采取负责任、起作用的财政、货币政策,妥善处理债务问题,维护全球投资者信心。 温家宝重申,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长期、全面和互利的。 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代表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2011年夏季达沃斯,今年的论坛主题是“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

阅读更多

BBC | 河南巩义发生当街砍人致死事件

河南省巩义市确认,当地星期三(9月14日)上午发生当街砍人致死事件。 巩义市发布通报称,当地涉村镇东安村30岁的农民王宏斌在上午8时40分左右于涉村镇镇区东大街袭击路人。 共有六人受到袭击,其中包括两名女童和四名成年人。 巩义市称,包括一名女童在内的四人死亡,另外两人受重伤。王宏斌已经被逮捕。 此前河南当地媒体大河网引附近居民说,受袭击的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和送孩子的家长。 大河网报道说,凶手持斧头或砍刀伤人,受害者均是头部受伤。 巩义市政府的通报称,附近村民反映,犯罪嫌疑人王宏斌有精神病史。 中国去年以来发生一系列幼儿园和小学遭袭击事件。令社会关注儿童安全问题。

阅读更多

BBC | 英媒:“人民币将统治世界”

欧美经济困境加速人民币地位上升速度 《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评论说,人民币统治世界的步伐加快。 该文分析说,欧美经济困境进一步加速了世界经济长期、深程次的变化。经过三个世纪在全球的经济主导地位,西方经济将被崛起的亚洲力量中国经济超越。不仅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快将超过美国,人民币也可能在今后十年左右替代美元的地位。 文章批驳了怀疑论调者的两个观点:一是以美国经济超越英国经济和美元替代英镑时间差是所谓70年,二是中国在为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方面远未创造合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该文认为,美国经济超越英国经济的时间实际不过二十来年,二是中国经济的实力和规模就完全为人民币地位上升创造了足够空间。 该文举尼日利亚的例子分析说,虽然中国要使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不可避免必须进行一些重大的政策改革,但实际上人民币的全球化进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分析称,虽然会引起国内贸易部门的坚决反对,中国也有让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的需要:以此改变其长期有争议的发展策略,即让货币币值低估而管制外国资本流入的政策。

阅读更多

BBC | “郭美美事件导致社会捐赠减半”

郭美美事件使中国民众对慈善捐款去向产生质疑。 据中国民政部透露,今年6月下旬发生郭美美事件之后,7月份全国社会捐赠额度锐减一半以上。 中国第二季度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社会捐赠大幅下滑。 去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捐款为100.5亿元,今年同比减少74亿元,降幅高达73.6%。 中国媒体援引有关方面说,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去年上半年中国发生旱灾、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激发了社会的捐赠热情,而今年则较为平静。 民政部的统计数据还显示,今年6月中国社会捐款为10.2亿元,但自6月下旬发生郭美美事件后,7月的社会捐款仅为5亿元,同比减少超过一半。 此外,民政部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也显示,郭美美事件之后,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款下降幅度惊人。 今年3月至5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款62.6亿元,但6月至8月则仅收到捐款8.4亿元,降幅达86.6%。 中国媒体指出,郭美美在网上炫耀财富引发公众对中国慈善机构运作及善款流向的质疑,中国慈善机构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