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爱国不等于爱政府

线上讲座:自由主义与爱国主义

周保松(主持):
自由主义的基本想法:首先,一个正当国家的基本责任是确保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其次,主权在民和民主政治是平等的,一人一票的全民授权才有正当性;第三,鼓励大家去实践自由,所以社会肯定是非常多元的,宗教、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多元;最后,个人权利为本,普世性的价值:自由民主平等。
爱国主义的简单定义: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集体认同。爱国主义背后的政治意义是,因为我们一出生就在一个特定的国家里面,共享一套身份、传统等等,所以有道德义务去爱我们的国家,甚至应该为了国家这个“大我”而放下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
五四运动其实是这两种主义同时存在于论述里面的。新文化运动的鲁迅非常强调自由主义,个性解放,自由民主,等等,所以可以说五四运动是自由主义的起点。但官方现在的论述是,五四运动是爱国主义,进一步被诠释成爱党爱国,自由主义在这种诠释中消失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背景。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啥是爱国主义? 胡锡进和网友激辩

华盛顿 — 党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评,引起该报总编胡锡进和网友的辩论。环球时报周三社评题目是:瓦解爱国主义像是对中华文明下毒。网友徐昕说,批评是最大的爱国。胡锡进说,这种说法是“自由派人士的自我标榜”。胡锡进奉劝他们“谦虚点好”。   *环时:瓦解主义像是下毒*   双方“交火”源起环球时报一篇社评。环时周三发表这篇社评说:瓦解爱国主义,就好像是给中华文明下毒。这篇社评没有说瓦解爱国主义就是下毒,而说“像是”下毒。   这篇社评的起源则是在“国庆节”期间央视有关爱国的系列街坊。社评说,对央视的“爱国”问题,回答是五花八门。社评说,这些采访提升了公众对爱国主义的关注,也带来了“知识分子层面新的思考和争论。”   *何为“瓦解”*   不过,这篇社评没有解释何为“瓦解”,只是说,中国舆论场近年出现的“反爱国主义”完全是政治性的。“一些人不断强调‘爱国不等于爱政府’,造出一个伪命题做靶子,因为从未有人说过“爱国就是爱政府”。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最近出了一本书:胡锡进论复杂中国。他在新浪博客上的自我介绍是:一个复杂中国的报道者。胡锡进在许多场合下告诫读者:中国很复杂。有网友反唇相讥:谁说中国不复杂了?还有网友说:胡锡进这种观点就是伪命题。   环时这篇社评说:爱国主义在全球民族国家里普遍流行,它们当中,中国显然有颂扬这种情感更充分的理由。“在人类‘国家博物馆’里,大多数都是‘新造的’,中国是唯一的‘原件’”。   环时显然忘记了:人类文明起源起码应包括埃及。   社评还说,爱国主义在互联网上受到冲击,是中国舆论混乱突破价值底线的清晰写照。“中华文明最悠久的价值信念之一受到挑战,这种挑战像是无厘头,颇有网上虚拟空间的技巧,本来很容易被唾弃,却反而赢得网上舆论的部分喝彩。”   针对环时这一论点,北京的学者徐昕在微博上说:【爱国】环球时报:瓦解爱国主义像是对中华文明下毒 http://t.cn/zR47DLs 不要偷换概念,很少有人否定爱国,民众不满主要针对假爱国,并主张区分家与物业公司。贪污不是爱国,受贿不是爱国,强拆不是爱国,官员财产不公开不是爱 国…绝大多数批评是为了祖国更美好,批评更有利于改进,批评是最大的爱国。   胡锡进在其新浪微博作出回应:批评是爱国方式之一,甚至是重要爱国方式之一,这样说都有道理。但说“批评是最大的爱国”,这有点像是自由派人士的自我标榜了。谦虚点好。   徐昕和胡锡进都是新浪微博“大V”。徐昕有228万“粉丝”。胡锡进则有400万。胡锡进是环球时报总编,徐昕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教授。跟在徐昕这条微博后面的,有6百多条评论。跟在胡锡进微博后面的,也有300多条。   胡锡进也承认批评是爱国,但是,他并没有解释,他的报纸所说的“瓦解”爱国主义为何意。胡锡进经常以单仁平为笔名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高论。环球时报这篇社评说,“中华文明最悠久的价值信念之一受到挑战”,“爱国主义在互联网上受到冲击”,“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向爱国主义开刀都不应该”,“反爱国主义”,“如果爱国主义都能踩”,“攻击爱国主义有点像是向中华文明下毒,对它进行放射性照射,贻害无穷”,“爱国主义本是不需要反复探讨的”,“那些最初挑起这些争议的人,尤其应当汗颜。”   *毛泽东上世纪40年代开始“反爱国主义”*   针对环球时报这些论点,有网友拿出当年毛泽东的讲话。不少网友都转发了有6万粉丝的网友潇湘墨人的微博: @瀟湘墨人 : 【1946年《毛选》语录】国民党政府提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爱国御敌,毛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谈爱国那是爱谁的国?蒋介石的国吧?”“少数人的国,他们少 数人去爱吧。”毛又说:“一个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有什么脸面代表这个国家?爱这样的国家,就是对祖国的背叛。”   按照胡锡进和环球时报社评的标准,爱国主义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受到“冲击”。就有人“反”和“踩”,就有人向其“开刀”。那么,那个时代攻击和反对爱国主义,是否就像是向中华文明下毒?最初挑起这些争议的人,不管应否“汗颜”,都是谁呢?是谁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挑战“中华文明最悠久的价值信念之一”呢?   这些问题,环球时报可能没有想到,或是想到了但没有或不愿回答。   网络“大V”任志强说:国还是那个国,只是换了执政党。   网友 冷山远 :回复 @邢建民律师 :否定爱国主义,是政治流氓最先扯掉的卫生巾———–你爷爷的话比列宁的话更有道理,   网友 刀爷的菜刀 :我爱国爱党,他们都把自己的子女往美国送,我跟咱们党学习还不行吗 。   网友 无语屁民 : @环球时报 不要偷换概念。 我们爱的是这个国家的山水人 ,爱这个国家辛劳民众 ,这是爱国。 那其他的东西来偷换爱国的概念 ,不要碧莲。   在今天的中国,的确没人说爱国就是爱政府爱党。但是,共产党执政60多年,有好多首歌,都是歌颂党的。有的歌词说:党啊,亲爱的母亲。有的说:党啊,亲爱的妈妈。有的歌词说:我把党来比母亲。有的歌词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这个党,领导了一切,包括胡锡进总编领导的环球时报。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异闻观止】环球时报 | 瓦解爱国主义像是对中华文明下毒

央视在国庆节期间播出关于爱国的系列街访,很多人被问及“爱国让你想起了什么”,“什么样的行为让你觉得是不爱国”等,回答五花八门。这些采访提升了公众对爱国主义的关注,也带来了知识分子层面新的思考和争论。 中华文明是人类穿越几千年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埃及人为古埃及文化骄傲,印度人为古印度文化骄傲,但他们都与历史上的那段辉煌文明没多少关系。只有在中国,今天稍微受过教育的中学生就能读懂两千多年前祖先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中国分分合合,但文明一脉相承。...

阅读更多

墙外楼 | 菁城子:爱国主义为何如此流行

这几天,“爱国”潮水终于退去,市面和舆论恢复平静。这拨浪潮涌动带来最有价值的事情是,很多人开始质疑“爱国主义”。这是件好事情。不过,很多人的解释依旧是陈词滥调,“爱国不等于爱党”“爱国不等于爱政府”,他们并没否认“爱国”本身。因为你出生或者生活在这个国家,所以你应该爱它——这是爱国的前提,这正是令我大惑不解之处。 有人说,爱国是基于共同种族和文化底蕴的热爱。然而中国这片广阔土地上的种族文化之差异,其差异之大,有时甚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爱国者会赞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分裂吗?我迄今没有见过这样的爱国者。他们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大一统主义者,不为别的,只因为“同属中国”。 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非常类似,前者基于地理界限,后者基于肤色血统,都是每个人出生时无法决定的选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种族主义浸淫的思维后果,在它盛行时很少人认为有什么不正当。种族主义曾经导致非常惨烈的大屠杀,它的名声在文明国家已经臭掉了。爱国主义还在流行。爱国是一种国籍的身份认同。只要“都是中国人”,管他是不是同文化同种族,都有一种归属感。 过去我经常嘲笑爱国者,认为他们真是莫名其妙。每个人的爱都应是具体可以指向的,爱父母妻儿,乡邻长老,再施及远些,就是自己生活的范围。国家是非常抽象的事物,它包含着很多肮脏邪恶的东西,例如政府和税吏,还有每天乱糟糟的新闻现象,如何能爱?我平日里只关心和我有关系的事物,例如社区治安、工资税负、外卖快递,因为想要过得更好一些,也会关心当局政策,比如反对通货膨胀。至于钓鱼岛归属日本还是中国,那是政府统治权之争,在我看来完全不值得关心,更谈不上“爱”。 这就是对国家的态度——我不爱国,既不爱,也没恨。霍弗《码头工人沉思录》里有一段话,我深以为然:“一个人自己的事要是值得管,他通常都会去管自己的事。如果自己的事不值得管,他就会丢下自己那些没意义的事,转而去管别人家的事。”当然,每个人的爱好和审美不一样,有些人就是对家国天下殷殷关切,有些人就是因为种族文化而在内心划分界限,有些人就因为国别差异而心有成见——这都不是问题,爱国不见得高尚,不爱国也没什么可耻。 不过,我还是觉得,我身边的爱国者太多了。且不说前些天街上乌泱泱的人群,就是身边温和的聊天者,他们也多持“理性爱国”之见。一件事情只要牵扯“领土和主权”之类,他们不先问事情的曲直原委,而是先问“中国利益”是否受损——不管他们嘴上怎么说,心理上基本都是爱国者。 国家主义是这个时代最流行的思潮之一,爱国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观念。我认为这和政府长期教育有关。全国所有学校都要教授爱国教育。语文课将“为国牺牲”者奉为英雄人物,几乎不讨论这种牺牲的背景和它的真正意味。历史课总是吹嘘本国辉煌史迹,夸耀大一统缔造者的武功,将质疑者的声音泯灭全无。地理课本也不例外——每一本地理课本的扉页都会有祖国疆域的地图,以此告诉学生,这是你们的归宿。全国所有的学校都会有国旗,学生被教导要虔诚以待,像宗教礼似地,每周都会有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这些东西都在塑造着爱国者。 很多人会反驳,美国这样的自由国家也有爱国教育,难道他们也做错了吗? 美国的爱国教育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政府灌输,这点并非例外。在美国的很多公立学校,学生经常被要求背诵誓词。一些爱国者推动将“国旗法案”变成宪法,把那些蔑视“国家象征”的人投进监狱。只是由于美国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传统比较深厚,因为“爱国”而做出疯狂举动的事情才比较少。在缺乏自由传统的国家,爱国主义的持续发酵定是以排外和战争告终,例如苏联和纳粹德国。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集体主义、法西斯主义、排外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结盟,作恶多端。当后者们被清算认识,爱国主义却成功逃脱。很少人真正意识到,正是人们放弃从个人主义思维,以所谓“国家利益”倾轧个人权益,这个世界才会如此动荡不安。其微末者是不同国家之间人们的偏见和对立,其极致者是酿成战争的惨祸。 反思爱国主义,并非将其彻底污名进而铲除。没有人有能力对抗大众对于“祖国”的热爱。爱国如果仅仅是审美,那纯粹是个人偏好。糟糕的是,在这个时代,爱国主义已成为世界不安的起源。唯有尊重个人利益,让商人在全世界穿织,全世界的人们合作互利,才能抵销爱国主义带来的封闭和对自由的威胁。

阅读更多

翟明磊 | 公民课第二课: 公民素质

没有广播电台 公民课第二课 : 公民素质 翟明磊 公民课第二课终于出来了,来之不易。让我感动的:面对九万听众,一直播到周日凌晨,朋友们坐了四个小时不肯散去。因腰疼我休息了两天,就在这随后两天,众多朋友完整地转播全堂课程。虽然因一五一十网站被端,我国内的博客平台暂时没有了。但是,朋友们,是你们给了我继续上下去的希望。现在在网友西西弗斯帮助下,讲稿整理出来了,请看! #没有广播电台##公民第二课:公民素质#(1)今天是个人心风雨飘摇的日子,一个月来,不少朋友博客微博被和谐,想吃河蟹的也不知河蟹在哪,有些朋友被熊猫咬伤,没有电台也歇业过短暂的日子。公民课第二课,确需要珍惜失而复得的空间。珍惜并不是大家不说真话,请大胆发言本课和第一课不同需要更平心静气的体会谢过! (2)各位今天的公民课有九万人(两个微博)可以听到,有多少人参与,当然我现在是不知道的,九万人如果在一个真的课堂上,我就完了,完全没办法办理这么多听课的朋友,我不知道和九万人如何的打交道,幸亏在微博,我可以试试,为了壮胆,我还喝了点酒,所以如果有胡说八道见谅。 ( 3 )上回的课上得我腰疼了好久,所以这次课我要时间短一点。我讲的题目是公民素质,各位能来上课的朋友,肯定对公民有好感,对公民素质有向往,有自己的理解。好,现在我们做一个认真的游戏。 ( 4 ) 游戏是这样的,好了,你们不是学生了,你们是中国公民修养守则制定委员会的委员,你们要提出中国的公民守则各条,包含了你认为公民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要求。好,谁先提第一条? ( 5 ) 每条讨论,如果可行,反对者少于同意者,我们就通过。一般在课上,我是表决制的,但今天九万人?就本人说了算?——不对,我可以数微博中的点评数来表决。好不好。 ( 6) 胡杨先生说: 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第一条,比较简单,请大家表决,开始,五分钟,请点评此贴,说同意,还是不同意,我统计,试一试。 翟明磊 转播: 好停止,我来统计。 ( 40人同意,无人反对。第一条通过,来自胡杨先生:1,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大家看法,请看点评) ( 9 ) 好,有艾亦文等朋友说公民守则第二条,爱国(家)。好,如果公民素质是爱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对不对,大家说一说。 翟明磊 转播: 钱老师过了表决时间了,所以不能计算在内,见谅。 || 優米 (@umi90s):  哈 錢老師也來啦~ || 钱钢 (@qg32117):  同意(6) ( 10 )嗯有朋友反对: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中国不等于爱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种说法大胆大家说对不对? ( 11 ) 没错,我提一个问题:我们能要求一个二次大战时的德国公民热爱纳粹德国政府吗?如果当时一个德国人不爱,甚至反对纳粹德国,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了吗?同样我认为爱国不等于爱政权。不管政权是好的坏的,民主的不民主的。你们同意吗? (12 ) 这个显而易见,目前的点评没有人同意爱国等于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与政权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没有权利要求公民爱政权。公民也没有义务爱政权。 ( 13 )好,一个中国公民可以不爱政府,但,他是不是要爱国,爱中国呢?这是更深层的问题。请大家讨论。 ( 14 )一个人,他不喜欢自己的中国,不叛国,只是不喜欢,不爱,他可不可以是合格的公民。不可以?嗯我守法,我友爱乡里但我不喜欢中国,不喜欢中国文化,不喜欢中国道德,不喜欢,我喜欢法国,喜欢法国文化,我甚至爱上了法国,我想住在法国。我可不可以是合格的中国公民。 ( 15 )愤青们要说,你他妈不爱国,你滚蛋!等等,等等,我如果按时纳税,遵守国家法律,我不爱国,你有什么权利让我滚蛋。愤青们又说,你他妈国都不爱,肯定会叛国。敌人打进来了,你肯定会逃跑。等等等等,你这是无逻辑的推演啊不爱国不等于叛国啊不等于敌人来了就逃兵啊。 翟明磊 :敬请注意:请大家在五分钟表决时间内表决,并最先说同意还是不同意。这也是公民训练的一小步。谢谢大家。 ( 16 )嗯有朋友愤愤地说你可以叫公民,但别叫中国公民,大家说这个朋友说得对不对,我不爱中国,我就不能叫中国公民,谁说的?那么爱国(注:不是爱政权的国家)这一条要不要加入我们的中国公民守则中?开始表决,表决时间五分钟,请大家点击此贴表决同意与否. ( 17 ) 统计结果出来了:38人反对将爱国(不是爱政权)加入公民守则,16人同意加入爱国条款。所以我宣布,“爱国”不加入中国公民修养守则。 (18)763092朋友提出公民守则第二条:清晰并坚决维护自己公民的权利,并尽应尽的义务!请大家表决,五分钟。 ( 19 )35人同意,无人反对,通过公民守则第二条清晰并坚决维护自己公民的权利,并尽应尽的义务。有人提议加快速度。 ( 20 )有人说要孝顺父母。这要不要写入,我还真认识一个人,,对父母感情不好,对老婆也不是很忠,得,我说了,不忠吧,但他在公共场合是绅士。尊重他人,守法,待人接物没话说,但在家里是混蛋。他可不可以是公民? ( 21 ) 延伸一下,一个人对自己孩子不是很好,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公民,比如卢梭遗弃自己孩子,他是个思想家,也有公民意识,但是不是公民? ( 22 ) 孝顺父母要不要写入公民修养守则,我想公民修养守则需要修养条款,而不仅是法律或权利上的。请大家表决。同样是五分钟。 闲池阁 (@xianchige):  ”公民“——先得是”人“吧……”可以“是公民,但如果“不讲道理”地不讲伦理,我怀疑这个是不是真的是“公民”。 ( 23 ) 30人同意,24人反对,通过中国公民修养守则第三条:孝顺父母。哈哈,虽然我不同意,但我不投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还是蛮强大的。 ( 24 ) 征求第四条。胡杨: 利他精神或者我们这么说 ,有人提出要维护别人的权利,请问如果一个人他只维护自己权利,没有侵害别人的权利,也不愿去维护别人的权利,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 25)第四条,表决开始,公民应当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利,如果一个人只维护自己权利,虽然没有侵害他人的权利,也不是一个公民。同意吗。表决,五分钟。各位我们的公民修养守则不同于法律条款,只要是公民修养,都可大胆提出。 ( 26)有趣的结果,25人同意,29人反对,公民应当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利,如果一个人只维护自己权利,虽然没有侵害他人的权利,也不是一个公民。被否决了。让我们深思。对利它精神我们似乎有了新反思。 ( 27 ) 有人提出不准随地大小便。大伙别笑,这是我课上学生认真提出来的。咱们讨论一下这应不应当写入公民守则。 (28 )翟明磊认为:什么不准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这些标语不应写入公民守则,因为这些标语本身就是对一个成年人人格的污辱是一种没有礼貌的非公民行为,把我们中国成年人看成小孩是政府家长的意识的体现,本身与公民性是违背的。 ( 29 ) 我还记得世博期间,上海政府还刷了巨幅的地铁广告:上写乘地铁请不带包或尽量少带包。我当时就觉得真是……政府有点脑残,我带不带包关你屁事。我妈都管不了这个事。别弄得政府跟妈似的,不对,政府觉得就是咱们公民本人了。 ( 30 ) 不过呢,不准随地大小便要不要写进公民守则,我们还是表决吧。尊重听众意见。表决开始,五分钟.请点评此贴,说同意还是不同意. 宋鹏 (@sheldon1):  今晚谈的应该是公民区别于P民的方面,而这个是共性 ( 31 ) 总算挽回了一下咱中国人的面子,好悬!反对,十三票,赞同十二票,不准随地大小便不写进公民守则。哈哈。我刚才还去尿了一尿,不过不是随便的,在俺家坑里。 ( 32 ) 有推友cuiyunxin:提出: 积极关心、参与本国家及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第四条表决开始,五分钟。 ( 33) 第四条, 积极关心、参与本国家及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16票通过,一票反对。第四条通过。 ( 34 ) 征求第五条修养守则。游戏时间有点长了,唉,民主就是效率低,本来想弄九条的。我们以四十五分结束好不好。因为游戏之后还有更精彩的。 ( 35)牛牛: 独立的思考分析判断能力 仁者二人也: 不随大流,不受蛊惑,不屈服于权势的独立的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好,我总结一下。公民要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受盅惑,不屈服于权势。这一条列为第五条。请点击此贴,表决。开始五分钟。 ( 36)鼓掌吧,四十同意,无人反对。第五条:公民要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受盅惑,不屈服于权势。 ( 37)征求第六条,请大家加油,民主有时就是这么罗嗦。 ( 38 ) 有人提出热爱生命,大家论讨一下,我这儿提出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有自杀倾向,他是不是可以是合格的公民?我们知道不少诗人都有自杀倾向,一个人可能对生命厌倦了,也可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一个人可不可以同时想自杀,又是公民。 ( 39 ) 我们再举个例子,越南战争时,有一个和尚自杀了,点火自焚抗议战争。他是不是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 (40 ) 这样的讨论提醒我们公民守则,或公民素质需不需涉及个人的宗教观,生命观,私德?国家观,美学观, (41 ) 时间关系,最后第六条表决:有听众提出:自觉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表决开始,五分钟。哈哈,大家伙累了吧。受累受累。可见商量共同的规则是需要费事的。 || 翟明磊 (@zhaiminglei): 请表决最后一条 我们的表决是一个寻找公民共识的过程。 (42 ) 最后一条通过第六条:自觉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36票通过,6票反对,第六条通过。 ( 43 )由于时间关系,守则制定游戏结束。中国公民修养守则如下。第一条: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第二条清晰并坚决维护自己公民权利,并尽应尽的义务。 ( 44)第三条:孝顺父母。第四条:积极关心参与本国及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第五,公民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受盅惑不屈于权势。 第六,自觉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 45 ):各位公民守则委员会的朋友们,我们大致定出了我们自己制定的公民守则,现在呢让我们来看一下,美国人的公民守则是如何的呢.以下守则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公民修养计划守则,由中国最好的公民教员陈健民先生翻译解释,我也加注评(用翟评注明) ( 46 )陈健民老师是耶鲁大学博士,他的老师是世界民主理论的权威学者JUAN LINZ,陈健民先生早年参加过社会运动后因为工作中的困惑西渡求学 ( 47 )陈健民现在香港中文大学公民社会中心任教,被学生们投票评为中文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有幸与他同事于 杂志.有请陈健民老师为我们讲述. 美国25项公民修养守则 ( 39 )陈健民:公民社会虽然崇尚关爱、正义、参与、宽容等崇高理想,但在公共生活中,却又经常因为人际间的冲突,令不少参与者对这些理想产生怀疑。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修养计划 中提出了25项守则,我觉得对于堤高「公民性」,改善公共生活有相当参考价值。25项公民修养如下: ( 40 )美国的公民守则 1.关注 (pay attention) – 留意他人的处境 。在公众地方大声谈手机便是没有关注其它人可能受到骚扰。 (翟评:上海人不少人最喜欢在公共场合几个人哇啦哇啦说个不停.) ( 41 )美国的公民守则 2.肯定他人的存在价值 (acknowledging others) – 插队不单浪费了排队的人的时间,而且是否定人们的存在,否定往往引发冲突。 (翟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和中国君子之道是相通的.) ( 42 )美国的公民守则3上 3.向好处想 (think the best) – 先往人家的好处想,不单令自已的心灵保持纯真轻省,亦会影向对方更真诚与您相处。 在基督教文化中,有教导说接待陌生人,无意中便接待了天使。我在美国迷路、坏车时经常踫到人们积极协助。 ( 43 )美国的公民守则3下:但中国人「防人之心不可无」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对热情的陌生人会有所顾忌,结果是向人家浇了一盘冷水。其实往好处想不是盲目不设防,只是世上如果好人居多,就不应先假设对方是坏人,结果是大家崩紧神经做人。 ( 44 ) 4.聆听 (listen) – 当我们打断人家的说话,抢着提出自已的论点时,不单显示我们不耐烦,而且反映我们有「自恋」倾向,要将水银灯移到自己头上。打断人家说话的一种不显眼做法,是对人家说话的内容不作响应,然后自说自话。 ( 45 )同事告诉你刚去过云南,你却未及追问她对云南的感觉,便兴高彩烈谈你两年前在云南的游历和您对云南的观感。您的目光注视在自己的过去,而不是当下的友人。 ( 46 )我们要学习安静,让人家有机会说话。关掉电视、手机,不要想着下一个约会的事情,让自己聆听别人的观点和感受,也让自己逃离自我中心的世界。 ( 47 )翟评:我经常问同学你真的会聆听吗,同学们说会会会,我说但是你们最基本的一条都做不到:不打断别人的说话.打断别人的说话其实埋下了争执的潜意识.所以在众多公民议事规则中,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回应不得法,完全是没有理解别人的意思的回应. ( 48 )美国的公民守则5上 5.兼容接纳 (be inclusive) – 每个人都乐于被人接纳。群体带给人安全感,甚至生活意义和方向,谁也不想被群体排斥。我们要特别小心不要孤立群体中的小数人,譬如一群人聚会时最好说普通话,不要用方言交谈而令其它人在旁边发呆 ( 49 )美国的公民守则5下留意找一些共同话题让人人参与,而非只有小圈子有发言权; 如果有新朋友加入聚会,应该总结一下之前的讨论,让他易于加入讨论;主持会议的人,应尽可能引导所有与会者发言,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感。 ( 50 )美国的公民守则5评 翟评:请朋友们不要小看这个细节,有时人的孤立情绪就会这样产生,而孤立会产生落寞,落寞会产生敌对,所以一个公民要善于接纳新的朋友,善于调动人们的参与感,公民的点点滴滴成就就在这友善的气氛中讨论行动 翟明磊 转播: 说得好。 || leo (@zhang_0565):  其實中國氏傳統的教育是不提倡這個的,小時候打斷家人說話時都會被父母罵的。 ( 51 )美国的公民守则6上 6.言调温和 (speak kindly) – 深思熟虑、言调温和是公民修养的核心。我们不要低估语言的力量,它可以建立也可以摧毁听者的自我。善良的说话令身边的人生活在喜乐之中。有时,要懂得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后,让对方有说话的机会。 ( 52 ) 6中:要控制声量,大声说话令人受惊,窒息对话。争论时要以事论事,不要攻击对方的种族、国藉、性别或其它与论题无关的私人生活。 “你们女人就是这样不讲逻辑…”、“你们北方人就是那样不设实际…”都是不能接受。 ( 53 ) 6下即使意见分歧,亦要把对方视为有血有肉的人,而非只是一个要被彻底打倒的谬误。想一想对方为何会接受这样(你认为是错误)的理念,有助于平心静气、化解分歧。 ( 54)必须尊重对方,不要把人的弱点作为取笑的对象、不要贬低人家的成就。用语言践踏人家是想抬高自己,是嫉妒,是自卑感作祟。 ( 55 )翟评:这里我有沉痛体会要告诉大家,语言真的可以摧毁人.与杨佳妈妈访谈七个小时,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有初步公民意识的杨佳为何沦为杀人犯,起因很简单,查车的警察见面第二句用了上海最难听的脏话骂了杨佳,激起了杨佳血性.有时悲剧的起因就是这么简单。千万不要小视你的语言 ( 56 )美国的公民守则7上 7.不在背后说闲话 (don’t speak ill) – 如果您经常以中性或正面的方式谈论他人,人们便放心坦诚地与您交往而不用担心您会在背后蜚短流长。您控制您的舌头,换来更多真诚的关系。 ( 57 )美国的公民守则7下

阅读更多

公民课第二课: 公民素质

#没有广播电台##公民第二课:公民素质#(1)今天是个人心风雨飘摇的日子,一个月来,不少朋友博客微博被和谐,想吃河蟹的也不知河蟹在哪,有些朋友被熊猫咬伤,没有电台也歇业过短暂的日子。公民课第二课,确需要珍惜失而复得的空间。珍惜并不是大家不说真话,请大胆发言本课和第一课不同需要更平心静气的体会谢过!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四月之声(2025)——“中国不需要谁指明方向”

【404文库】“当英语世界创造着占全球60%的互联网内容,中文信息仅贡献1.3%的微小份额,这种悬殊对比揭开了残酷真相”(外二篇)

【404媒体】“不比谁建高楼、开大会,而是修桥补路、改旧棚、治黑臭水体”(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