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缪可馨

无隅 | 从缪可馨到李文亮:记忆没有正误,只有真假

如李文亮医生所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保留甚至保护如李文亮医生微博评论这样的集体记忆,根本于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丝毫无损,更能彰显全社会如何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集体记忆没有正误,只有真假。删除所谓错误的集体记忆,只能让我们的集体记1忆由真变假,并消灭其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黑格尔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历史教训就是人类从未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我们希望他不要再一次又一次地一语成谶。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最正确和真实的集体记忆,无疑就是人民本身的共同记忆。

阅读更多

【中国哭墙】”正能量”训诫了你,折断了缪可馨的美好与希望(6月19日)

编者按:6月19日,距离李文亮医生的去世已133天。这位在武汉新冠疫情期间因为说出真话成为悲剧英雄的普通眼科医生并没有被民众遗忘,为公共安全与健康充当“吹哨人”成为他闪亮的墓志铭。在李文亮医生留下的微博的评论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写下日记”,“诸多双耳朵仍铭记着他吹出的悠长哨响”,网民们在这里和李文亮医生一起分享和倾诉自己的生活与命运。正如一位网名为“一朵默默绽放的花儿”的新浪网友所说:“李文亮微博成了‘互联网哭墙’,一个安放人们良心的地方。”...

阅读更多

林木木 | 缪可馨死于十岁。

BY lin “我喜欢这个世界,是因为喜欢山,喜欢海,喜欢沙漠与云朵,喜欢姥姥的苹果树,喜欢前任柔软的法兰绒衬衫,喜欢妈妈穿上的漂亮裙子,喜欢喜怒哀乐带来的丰盈体验,而不是喜欢什么正能量。”   缪可馨死了,十岁,坠楼。 五年级的小女孩,可能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四楼的栏杆。 据报道,小女孩坠楼的导火索,是因为她的作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被老师批得体无完肤、 在那篇作文里,小女孩这样写道:...

阅读更多

狐度 | 缪可馨坠楼悲剧,官员担心的竟是“伤害老师”?

作者:陈墨   常州五年级女生缪可馨坠楼事件,连日来受到高度关注。 根据调查报告,警方形成了初步结论:第一,排除了他杀可能;第二,事发现场,教师袁某不存在对缪可馨的打骂行为;第三,缪可馨作文中的批改痕迹是孩子自己做的。总结警方结论,就是缪可馨的跳楼和教师袁某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6月16日,金坛区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邢卫东、河滨小学李校长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确认:教师袁某日常的辱骂、责罚跟此次悲剧没有关系,现在只剩下赔偿事宜未有定论。...

阅读更多

呦呦鹿鸣 | 为什么这个“缪可馨事件调查组”总让人觉得心里不踏实?

缪可馨是江苏常州金坛河滨小学5年级学生。她的不幸坠亡事件,我一直跟进关注着,写了3篇文章,只是,总有一种失衡感:袁老师这边,信息太少。 1、6月4日事发之后,缪可馨的家长询问袁老师发生了什么,直到今天,十几天后,也没有回应与解释,当然也就没有慰问。 2、事发次日,袁老师正常上课,班级群内正常聊天。 3、班级群里,家长发起“袁老师没错”的点赞接龙,几十个家长点赞,袁老师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阻止,没有反应。...

阅读更多

【中国哭墙】李医生,若见到缪可馨请代我们抱抱她(6月14-15日)

编者按:6月14-15日,距离李文亮医生的去世已128-29天。这位在武汉新冠疫情期间因为说出真话成为悲剧英雄的普通眼科医生并没有被民众遗忘,为公共安全与健康充当“吹哨人”成为他闪亮的墓志铭。在李文亮医生留下的微博的评论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写下日记”,“诸多双耳朵仍铭记着他吹出的悠长哨响”,网民们在这里和李文亮医生一起分享和倾诉自己的生活与命运。正如一位网名为“一朵默默绽放的花儿”的新浪网友所说:“李文亮微博成了‘互联网哭墙’,一个安放人们良心的地方。...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三月之声(2025)——“老百姓没有活路”

【404文库】“以后拿起摄像机或者手机进行纪录和创作,都要考虑一下,你是不是‘擅自’了?”(外二篇)

【CDT关注】“谁,还能告诉他们,他们的世界并不只有一个被中共当局编写的版本?”(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