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全球纺谈|2015纺服业现“倒闭潮” 产业内部调整的阵痛将继续

近日,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频现倒闭潮,令这一上下游产业链就业人口高达1.7亿,曾经占据中国出口半壁江山的支柱行业再次触动国人焦灼的神经。2015年破产倒闭知名纺织服装企业9月6日,拥有6家分公司的温州市庄吉集团正式宣告破产。据庄吉一位高层透露,该事件或致银行产生300多亿坏账。目前,集团5000名员工正在静静地等待破产处理结果。8月22日,曾经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资产超20亿的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停产。1000多名员工上街讨要被拖欠三个月的工资。8月19日,拥有400名员工的广东省惠州市的福绩(惠州)纺织综合厂老板跑路,员工聚集于工厂门口,希望能拿到自己的血汗钱。7月31日,华东纺织大厂宝利嘉老板跑路,5000名员工突然失去赖以谋生的工作。2015年5月底,亚洲最大的牛仔布工厂,鼎盛时期员工高达10000人的山东兰雁集团因负债25亿元破产。2015年5月22日,曝出曾获联想注资、范冰冰代言的维斯凯服装倒闭,老板卷款跑路,5000名员工失业。5月18日,200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总资产10亿元的绍兴印染大佬五洋印染破产。据悉,该公司下属7家子公司,拥有员工2000余人。 5月1日,曾经员工数量逾10000人的东莞厚宏制衣厂老板跑路。员工上街讨要两月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当地政府出动1500警力维护秩序。4月20日,拥有2000多名员工,李宁、特步核心供应商雅纶制衣因逆市扩张而资金链断裂,老板至今不知去向。而在纺织聚集的绍兴、汕头、长乐、东莞等地,破产倒闭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更是不计其数。中国纺织服装业死于内忧外患作为吸纳就业人口最多,对中国改革开放实现资本积累贡献最大的纺织服装业竟然落到这步田地,的确是令人不甚唏嘘。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倒下是多种不利因素累积的结果。应该说,这一波危机肇始于08年的4万亿。据一些纺织企业老板回忆,本来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已经出现经济危机,多数企业准备收缩产能并裁减员工。但由于“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纺织服装行业的生意异常火爆,2010年棉花价格从1万/吨涨到3万/吨,无数行业企业一夜暴富。在市场的短暂繁荣和银行的推动之下,行业掀起了一波疯狂的产能扩张。一些地方政府顺势打造纺织服装产业聚焦区,怂恿纺织服装企业扩建新厂购置新机。不料,到2012年“4万亿”经济刺激药力消退,很多企业订单大幅下滑,花费上千万一台购置的天价进口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加上库存棉花价格剧降,很多纺织企业前两年赚的钱瞬间归零。与此同时,08年新劳动法出台后,中国的人工成本在短短五年内翻了一倍多。由于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上涨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压力。特别是近两年,由于国内各项成本激增,许多外资企业已经大规模的转移到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最为著名的包括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无印良品、青山商事、利丰、东京STYLE、Honeys等,这些公司正加速把订单转移到东南亚。此外,由于中国纺纱行业设备落后,运营成本高昴,目前50支以下的低端市场份额已经被东南亚、印度、孟加拉等国蚕食。而100支以上的高端产品市场则被日本、德国、意大利把持。前后夹击之下,纺织服装行业早已溃不成军。中国忽视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恐酿下大祸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十亿人口,城镇人口仅占1亿,但城镇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当时的邓小平政府高瞻远瞩,将纺织服装业列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支持纺织服装出口创汇企业。为了支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中国政府甚至宁愿忍受美国瞪鼻子上脸地指责中国人权状态,也要争取更多的出口配额。为何政府如此重视纺织服装行业?这是因为这个行业在吸纳就业人口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据统计,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纺织业可吸纳1876人,而服装业则可吸纳4464人。而全国工业每亿元投资吸纳就业的平均数仅为903人。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业上下游产业链吸纳的就业总人口高达1.7亿,当之无愧地成为稳定就业的定海神针。在解放前,上海纺织厂一名工人的工资大概是15-30大洋,而当时民国县长的工资也才20大洋。 可见解放前纺织工人的地位有多高!此外,从长远看,纺织服装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一个永恒的行业,绝非媒体误导的夕阳产业。近些年来,中国政府过度重视金融、互联网等虚拟行业,而对纺织服装这一关乎1.7亿人生计的纺织服装行业颇为冷淡。近年来,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环保成本及税负等越来越高,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大有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赶尽杀绝之势。中国15亿人口,对纺织服装的需求极为巨大,将如此在的消费市场拱手让出,实在是令人百思不解。如今,在东南亚和欧美等竞争对手的前后阻击下,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2015年上半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随着纺织服装产业加速撤离中国和大量企业破产倒闭,下半年的数据肯定会更差。对于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和企业老板而言,未来两年的行业洗牌和人生跌宕将很惨烈。至于这1.7亿的就业人口,究竟有几千万人将提前数月回家过年,只有天知道!来源:政商大视野转发此新闻:

阅读更多

香港独立媒体|動盪中的中國經濟

文/Idealgas【破土編者按】最近,中國股市反复無常,而政府為了阻止股價下跌,禁止大投資者賣出股票,亦停止首次公開募股(IPO),限制炒家做空的機會。然而,種種跡象都顯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波新的危機:瘋狂的炒賣投機,社會越趨不平等,經濟內需不足;這些都是中國經濟面臨的課題,若果處理不善,很可能會引發新一波的政治危機。儘管政府發出了一系列聲明以消除投資者的疑慮並穩定股票價格,中國股市仍然反复無常。即使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上週末的G20峰會上說股市的調整已經接近尾聲,週一上證指數還是下降了2.5%。在中國政府調整了股息稅來鼓勵長期投資者,並提議為股票交易建立熔斷機制以限制近幾個月的劇烈波動之後,股市於週二回升2.9%,週三繼續回升。週三中國財政部長宣布,政府將繼續加強財政政策,提高基礎設施支出,加快稅制改革,以回應對經濟減速的擔憂。週四,股價又下降1.4%。這些措施都反映了中國執政者的掙扎程度。自從六月份上證指數達到最高點,如今它已經下跌了40%,5萬億美元在大陸股市中蒸發。政府試圖阻止股價下跌,它禁止大投資者賣出股票,停止首次公開募股(IPO),限制做空。中國證監會作為監管全國股票市場的機構,也精心組織了股票購買——使用中央銀行提供的現金。實際的買入主要由「國家隊」執行——包括代表政府進行操作的投資者、中間人和基金。高盛估計中國政府從六月中旬以來投入股市的金額達到1.5萬億元或2360億美元,其中單單八月份就投入了6000億元人民幣。全部支出達到了中國所有股票價值的3.5%。北京還發動了警察力量,熟諳經濟犯罪的官員,監視著投資基金以及與國家證券監管部門的人員相串通的經紀人。在八月下旬,作為中國最大的經紀人公司和投資銀行的中信集團的八個高管被抓,他們被懷疑從事內部交易。毫無疑問,政府將利用這些抓捕來轉移注意力,因為它曾鼓勵瘋狂的股票投機,使股市在12個月內上漲了150%。領導人拋棄了社會主義,信誓旦旦地聲稱依靠他們可以增加就業、提高生活水平。股市崩盤了,同時實體經濟頹勢明顯,這將在政治上削弱其統治。政府還面對著另一種經濟圍剿——資本從中國流出,國家外匯儲備大量減少。花旗集團估計外匯儲備自去年升至4萬億美元之後,如今已經降至不到3.7萬億,今年年​​底將下降到3.3萬億。七月份貨幣外流創造了480億美元的記錄。將來美國利率的提高將加速中國的資本外逃。政府要求加強對個人和商業外匯兌換的控制,但他們常常可以通過非法途徑兌換貨幣。自八月十一日人民幣貶值之後,中央銀行支出了大約2000億美元來支撐匯率。雖然中國的外匯儲備按國際標準來看還是相當龐大,但其全球影響還是不容低估。德國銀行的貨幣戰略分析員George Saravelos告訴金融時報:「中國股市的下跌或人民幣的走弱,影響不是最大的。影響最大的是中國外匯儲備的減少,以及它對全球流動性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的行動等同於量化緊縮。」在一篇名為「中國經濟面臨難以為繼的危險」的評論文章中,金融時報專欄作家Martin Wolf反擊了那些認為中國實體經濟雖然增速放緩但依然強壯,從而低估股市動盪影響的分析:「股市動盪不是無關緊要的。北京2000億美元的救市行動失敗了,截至2015年7月,今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減少了3150億美元。北京需要找到一個替罪羊。有跡象表明資本外逃以及政策制定者的恐慌。這些都說明他們缺乏信心。」除此之外,Wolf關注更廣泛的問題。他說:「潛在的危機可能是巨大的。至少有三個原因可以說明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難以為繼:當前模式不可持續;債務積累過多;處理這些挑戰會造成需求銳減。」最近的經濟數據都顯示出了衰退,尤其是製造業和出口。貿易數據表明,以美元計,上個月出口同比下降5.5%,今年前8個月的出口整體下降1.4%。中國仍然保持著可觀的貿易順差,這是因為進口減少了14%——連續10個月的下降。儘管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煤、鐵礦石、銅、鋁等商品的進口量依然在減少,這表明製造業和建築業的萎縮。上周官方發布了八月份製造業經理採購指數,僅為49.7。該數據低於50就表明緊縮。本週,中國修正了2014年的經濟增長率,從7.4%改為7.3%。但很多分析者質疑這些數據,包括2015年官方的7%增長目標,他們認為實際增速遠低於7%。由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政府發放了大量廉價信貸,並花費在經濟刺激措施上。但這些措施沒能刺激生產活動。它們鼓勵了房地產和後期股市的瘋狂投機。如今這些泡沫正在破裂,帶來了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問題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積累過多的問題。中國執政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許多經濟評論員為中國提供的診斷是,中國正在經歷從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內需經濟的自然陣痛。然而,這種分析錯誤地將中國抽離全球經濟的脈絡:中國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是它成為了世界上主要的廉價勞動平台。任何使中國經濟重新聚焦於國內消費的嘗試都將導致更高的工資,從而削弱其作為製造業中心的競爭力。其他工資水平更低的亞洲國家,比如越南和孟加拉,正在吸引更多的投資份額。中國經濟難以為繼,這將產生更深遠的影響,不僅僅是經濟的,而且是政治的。官方經濟增長率已經低於被認為是維持就業和社會穩定的底線的8%。在不斷擴大的社會不平等的背景下,更嚴重的下跌將產生社會動盪,並危及整個體制。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经济学人》发表中国商业报告

全球知名的英国时政杂志《经济学人》近日发布十年来首份中国商业报告,《中国经济2015》。报告总的基调虽然肯定中国经济的发展,认为前景没有像有些人说得那么糟, 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依赖国有企业改革和私营企业的壮大。针对逐渐放缓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西方看空的人和机构总的来说要多于看多的。然而,《经济学人》杂志的报告基本属于看多一方。《经济学人》的报告指出,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但是即使年增长只有5%, 中国实际经济产出也高于2007年时年增长14%的经济产出,因为这个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不过,《经济学人》杂志中国财经主任兼上海分社社长范思杰表示,“推动现代中国经济崛起的是私营部门, 而不是国家资本主义”,中国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发扬光大私营企业。对此, 美国俄亥俄州退休政治学教授冉伯恭博士星期四表示,中国领导人实际上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经济必须转型,但改革迄今还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国过去改革中行之有效的那一套东西现在已经不合时宜,经济需要改革, 经济需要转型,改革和转型期间肯定还遭遇很多困难。我个人认为, 中国领导人知道经济问题所在, 也提出一些改革办法, 但这些办法的效果不很好。 究其原因,虽然方向没错, 但这些办法不是大刀阔斧的彻底改革,实行的很慢。”冉教授认为,中国改革不敢大刀阔斧地彻底改革的原因是害怕那样会冲击到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和一党专政的制度。英国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吴克钢博士星期四表示,中国政府其实一直都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改革的方向不完全是西方所希望看到的:“习近平这一届中国政府的国企改革是要国企将自己的主业做强, 增强国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减少在国内一些领域国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竞争,减少在一些民营企业能做的领域与民营企业的竞争。 另一方面,国营企业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 让其参与其中。这些体制改革迄今已经进行到一定阶段, 不存在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和垄断的问题。 中国这些改革要一步步来, 不可能短平快, 因为那样可能打乱中国经济的整个产业体制。”吴克刚强调,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找到和解决瓶颈问题, 如何释放出改革的新能量是难点,中国经济的确在放缓, 改革的确很缓慢,但中国经济的确也不像有些西方学者或机构唱衰的那样:“因为7%也好,6%也罢,中国经济毕竟还在增长, 中国经济基本面还是好的。中国市场的需求虽然较之前两年有所疲软,但消费需求还在那里, 有很多地方还可以改革。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撬动中国国内市场,提高消费市场的信心,让民营企业的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进一步提高效率。”冉教授也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不错,经济增长即便低于7%也没有问题, 因为这个现在毕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的确今非昔比。不过, 冉教授也强调,中国国有经济成分和结构必须改革:“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扶持和扩大民营成分, 尽量减少国家所有和经营的部分。 这样做也有助与政府倡导的简政放权,因为政府管的越多, 政府机构就越多, 政府机构越多, 官僚也就越多。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一定下决心让那些赔钱亏损又不是国家非需要不可的国有企业破产, 退出市场,如果政府继续为那些亏损亏钱的国企输血, 那堵国家和百姓都没有好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会议时重申,中国经济有条件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记者:闻剑  责编:嘉华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德语媒体:“一带一路”面临失败?

在中国经济发展降温的大背景下,《商报》周二发表特约评论称,中国雄心勃勃的新丝绸之路项目有失败的危险;而《新苏黎世报》则关注了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习近平每次出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他总会宣传其’一带一路’的想法。北京想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基础设施网络,以加强中国在欧亚大陆的经济、政治影响”,《商报》9月15日的一篇特约评论在开头这样写道。作者随后写道,然而中国出于政治原因而做赔钱买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原本想要在欧亚经济圈投资高达9000亿美元,”然而现在需要这笔钱来稳定跛脚的经济和紧张的金融市场,中国外汇储备在8月份大幅回落。”“金融困难让很多基础设施项目被束之高阁。……此外,’一带一路’体现出经济政策上的一种倒退:北京没有更加着眼内需,而将赌注放在像巴基斯坦这些不稳定地区的新出口市场,中国国企过剩的产能被出口到国外。克服中国发展模式的结构危机以这种方式’绑架’了(中国)领导层。’一带一路’目前成了投机泡沫。”文章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建立20个特别经济区。例如,在毗邻哈萨克斯坦的霍尔果斯市建立购物中心,然而在工程竣工两年后,毫无顾客的踪影。“同时,新丝绸之路倡议也缺乏合作伙伴。……习近平想要推动一个’命运共同体’,然而他没能成功传达这个讯息,这个倡议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吸引力。习近平许诺下了双赢的局面,然而最大的获益者显然是中国。因为北京是建筑师、出资人和建筑工三合一。而北京在外交上越来越强势的表现,也助长了对’一带一路’的不信任感。”“此外,习近平的宏伟计划也可能因为时间点不佳而失败:鉴于乌克兰危机,目前一个中、俄、欧合作项目的前景非常不妙。此外,’伊斯兰国’也在例如中亚这些对于’一带一路’的成功具有核心意义的地区扩张其势力。”大型国有银行的”枯槁岁月”《新苏黎世报》周二经济版发表题为”中国大银行的枯槁岁月”的文章,其中写道:”伴随着中国经济景气逐渐走弱,中国大型国有银行也开始上气不接下气”。“中国大型国有银行正面临这个隐性嫌疑:仍被危险的遗留问题所纠缠–在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繁荣岁月过量发放贷款。虽然距离真正雪崩一般的亏损这样的恐怖场景还很遥远,然而金融机构领头羊们在目前的景气下滑中,已经开始面临越来越棘手的挑战。这可能严重影响其收益能力。”“在上半财年,直接由中央政府控制的四大银行利润增加1%,已经是最好成绩了。在第二季度,这些银行实际上就是原地踏步。”文章写道,尽管采取了大量货币和国家财政刺激措施,然而中国的景气趋势仍呈现下行,银行业也必须开始适应利润微薄的日子。文章也提到了”暗藏的信用风险”–所有大型银行的信贷亏缺在应收帐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都明显增加。其中工行、建行和中行的信贷亏缺比例从多年来的低于1%上升至1.4%,而农行更是达到了1.8%。这些大型国有银行的”风险覆盖面也在减少”。”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银行主动大幅提升信贷拨备(风险准备金),并强制核销不良贷款。”中国大型银行已经降低了拨备覆盖率。文章表示,”如果仍维持以前的拨备覆盖率水平,据专家们计算,这些银行在上半年的利润就已经缩水了30%。这样酸涩的损失自然会被当作震惊市场的消息。”而如果未来对拨备覆盖率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那么这些银行的利润趋势可能将继续大幅下行。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中国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

我们建立了这个无差别袭击案件受害者纪念墙,持续记录全国各地的无差别袭击案,并纪念和哀悼这些案件的受害者。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